姚德勝

姚德勝1859年—1915年),又名克明峻修客家人。是馬來西亞著名企業家,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新街場的主要開拓者。梅州八賢之一。

姚德勝
出生1859年
中國廣東省嘉應州平遠縣(今梅州市平遠縣)
逝世1915年(54歲)
父母姚芝庭(父)林氏(母)

生平

姚德勝於清咸豐十一年出生於廣東省平遠縣大柘鄉,家境清貧,以務農為生19歲時,姚德勝遠赴新加坡謀生,後再到馬來亞森美蘭芙蓉當錫礦場傭工。由於他勤勞負責,不久就被委派到霹靂怡保擔任錫礦場工頭。

商業鉅子

經過兩年儲蓄後,姚德勝改當小販。他開設“德和號雜貨商店”於怡保市,獲利頗豐。他也投資開採錫礦,再運用資本,收購礦山,並用採用式機器開採,錫產大增,令他成為錫業中的巨擘。

早年,位於近打河前段的舊街場是怡保最繁華的地區。因近打河流域盛產錫礦,所以這裡曾吸引不少下南洋的華人聚集到此地。1894年舊街場發生了一場大火,讓英殖民政府意識到舊街場已經發展已經飽和,所以開始開發位於對岸的新街場。然而新街場還是相當偏僻,很少人肯投資建設。於是姚德勝相應市政府的號召,在新街場建立了三百間店鋪。也奠定了怡保20世紀發展的雛形,為此霹靂州的英國參政司相當器重他,有什麼建設都先詢問姚德勝的意見。

後來越來越多人遷移到新街場,於是姚德勝便而捐獻出屬於他的(今八角樓遺址)地段作為人民巴剎(公市)用途,後由怡保市議會在原址搭建八角樓商業中心。該八角樓商業中心也是當時怡保市第一間多層式商業中心。

姚德勝也曾和華僑富商鄭景貴陸佑等人合組公司開採錫礦,並承辦霹靂、森美蘭等州府的酒稅及典當稅,又大獲利。在他轄下礦務及酒、當稅務機構有數十個,員工有數千人。

在光緒18年,同是嘉應州人的黃遵憲擔任清廷駐新加坡總領事,也曾拜見過姚德勝,兩人一見如故。

返回中國

1910年,姚德勝返回老家定居。他捐資在家鄉創辦紡織廠。 民國三年德勝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四歲。

會館社團

姚德勝曾提出創辦霹靂中華總商會、霹靂礦務農商總局等社團。他是霹靂州嘉應會館的主要創辦人和產業捐贈人[1],他也是雪隆嘉應會館的創辦人之一。[2]

公益活動

姚德勝怡保地區華文教育發展亦相當支持。他是育才中小學的創辦人之一,並借出位於怡保拿乞路的三間店鋪作為育才中小學的校址,以解決華人子弟的教育問題。[3] 他也曾斥資捐助應新和明德兩所學校。 1913年,姚德勝曾捐白銀十萬行將平遠中學。 姚德勝也捐款在中國家鄉的建設,如捐助受災的災民;創設太平義倉,廣施賑濟;創辦芝蘭小學,造就人才等等。

姚德勝曾大力資助由孫中山主導的辛亥革命運動。

家庭

姚德勝有八個妻子,十七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封賜和紀念

光緒帝曾冊封姚德勝為“資政大夫”,以表揚他對家鄉的貢獻。 此外,姚德勝曾被英皇冊封“和平爵士”。由於曾資助辛亥革命運動,孫中山曾為他頒發“一等嘉禾勳章”。 霹靂州政府為紀念他的貢獻,特將當時新建的公市命名為姚德勝公市(也稱“八角樓”)。他們也將怡保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姚德勝街”(Jalan Yao Tet Shin)。

近年來,霹靂州政府有意在八角樓的遺址上新建八角大廈,而霹靂州政府也同意霹靂州中華總商會的提議,將把姚德胜街一帶規劃成為文化旅遊區。[4][5]

二奶巷

姚德勝有八個妻子,皆是明媒正娶。他當年分別送了3條小巷的店鋪給大太太、二太太和三太太,讓她們成為業主收租。這三條小巷子也應而被稱為大奶巷、二奶巷和三奶巷。進年來因旅遊業而逐漸聞名”二奶巷”讓人誤以為是“包養小老婆”的地方。[6]

参见

参考資料

  1. . 中國報網. 2014-11-23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2. . 雪隆嘉應會館.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3. . 大馬華人周刊. 2013-06-15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4. . 南洋網. 2011-06-01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5. . 中國報網. 2013-01-30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6. . 星洲財經網. 2015-01-20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