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守
天守(日语:/ Tenshu */?),又称为天守阁(日语:/ Tenshukaku),是日式城堡中位于顶端的阁楼和屋顶部份,也在视觉上最具冲击力的一环,具有瞭望、指挥的功能。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天守也是封建权利的象征之一,代表拥有者有着强大的武力。
![]() |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天守有时也写成「殿主」、「殿守」、「天主」,明治时代以后又出现了「天守阁」的新称呼。某些日式城堡中,较小的多重城郭根据其间程和规模被称为小天守、副天守和中天守。有很多小天守时,则根据其方向命名。附于主体城郭的城郭会称之为続橹,附于天守的称之为附橹,它们统称为附属橹。
江户时代很少将天守作为居住空间,城主一般在本丸、二之丸和三之丸建造的御殿中处理政治事务以及日常生活,天守主要用作储存。江户时代初期有时忌惮在向德川幕府的报告时称城楼为“天守”,而现在这些起象征作用的城楼统称为天守建筑。安土桃山时代末,天守定位为最后的防御处,并常建于本丸,由围墙环绕。
名称来源
「てんしゅ」的汉字表记一开始有「殿主」、「殿守」、「天主」等。而「天守阁」则是明治时期前后开始使用的俗称。
- 来自佛教思想中被持双山环绕、帝释天主持天部的须弥山形象。
- 源于基督教思想,“天主”供奉在楼阁里。
- 起源于岐阜城的天主由策彦周良被织田信长委托为岐阜城山麓修建的四层御殿命名(宫上说)。
- 作为守护主殿的建筑物被称作「殿主」和「殿守」,随后“殿”字被转写为“天”。
大天守和小天守的“大”和“小”字在《金城温古录》蓬左文库本的假名为「オウ」和「コ」(鹤舞図书馆本则为「ヲホ」和「コ」),总体读作「オウテンシュ」和「コテンシュ」。此外《金城温古录》里一般论只有一例「大天守」的表记:尾张藩使用了「御天守」而非「大天守」。
历史
最早的天守起源于室町幕府最后一代将军足利义昭,位在室町第的御所创建,当时的名称为天主[1],织田信长增建岐阜城时则称为「天守」,这座四重[2]天守也是名称由「殿守」演变成「天守[3]」的转捩点,信长增建安土城则是第一个超过五重的天守。在安土城的「天主」前有很多被称为「殿主」、「殿守」的四阶橹,如伊丹城、信贵山城、多闻山城、乐田城及江户城的静胜轩。最早消失及使用寿命最短的天守阁则是安土城的天守。
现存天守
「现存天守」是指自江户时代或更早以前已经存在,并一直保留到现代的天守。相对而言,现时日本大部分其他天守属于复元天守、复兴天守或仿真天守,皆是二战后重新创建。作为现存天守,大都符合以下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
- 虽然经历过多次复修,但依然几乎与原貌无异(如姬路城及彦根城)
- 于本来既有天守的基础上,使用原材料,按照原貌重建的天守(如犬山城、松本城、高知城、松江城等)
- 一部分附属的建筑已经被改建/烧毁,但天守主体保持原好(如宇和岛城)
- 一部分附属的建筑在明治时代之前已经被拆毁,现时主剩下天守主体(如备中松山城、伊予松山城、弘前城、丸龟城等)
- 利用曾经遗失的原材料重新创建的天守(如丸冈城)
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颁布废城令起,开始拆毁各地城堡,最后约保留了60多座。后来这些要塞多被日军拿来作为军事驻地,因此二战时成为美军空袭轰炸的目标,不幸大半毁于战火。现在只剩下12座,其中5座列为国宝,7座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所以有「十二现存天守」、「国宝五城」、「七重文天守」等通称用语。国宝五城中的姬路城于1993年登录为世界遗产,成为日本第一个登录的世界遗产。
现存天守一览
城名 | 重要度 | 地点 | |
---|---|---|---|
姬路城 | 国宝、世界遗产 | 兵库县姬路市 | |
松本城 | 国宝 | 长野县松本市 | |
犬山城 | 国宝 | 爱知县犬山市 | |
彦根城 | 国宝 | 滋贺县彦根市 | |
松江城 | 国宝 | 岛根县松江市 | |
弘前城 | 重要文化财产 | 青森县弘前市 | |
丸冈城 | 重要文化财产 | 福井县坂井市 | |
备中松山城 | 重要文化财产 | 冈山县高梁市 | |
丸龟城 | 重要文化财产 | 香川县丸龟市 | |
伊予松山城 | 重要文化财产 | 爱媛县松山市 | |
宇和岛城 | 重要文化财产 | 爱媛县宇和岛市 | |
高知城 | 重要文化财产 | 高知县高知市 |
近・现代的天守建设
昭和年代后,为了地域振兴,开始重建天守。
复元天守

至少在外观上复元因火灾・天灾・破却・战灾而消失的天守,分成木造复元天守和外观复元天守。
复兴天守

确实存在过,并在原本的场所重建(不论是木造・RC造)的天守之中,因史料不足,在重建时规模、设计有所改变的天守。
参考文献
- 西ヶ谷恭弘监修『日本の城』世界文化社, 1997年.
- 三浦正幸监修『【决定版】図说・天守のすべて』学习研究社 2007年
- 宫上茂隆作『复元模型 安土城』草思社, 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