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挠

大里挠—1798年[1])是清乾隆到嘉庆年间西拉雅族新港社的领袖(土目)之一,曾在黄教事件中协助清军[1][2]。后来改姓「戴」,故墓碑上刻「戴府君」等字[1][2]

曾受清廷诰赠「六品骑尉」[1][2]。其子戴光位曾担任过南路屯把总[1]

生平

大里挠之墓
大里挠墓碑

清乾隆卅三年(1768年),台湾南部发生「黄教事件」,清廷派水师提督吴必达来台处理[1][2]。当时新港社土目大里挠、大里观、振芳等人乃率众协助官兵进入山区剿捕反抗份子,而在途经罗汉门乌山脚三重埔一带时(今高雄市内门区三平里),台湾府知府邹应元认为该处是「最易藏奸出没之处」,乃要他们聚集「番丁」,在该处开辟、设栅防御,于是遂有新港社人进入内门北部开垦[1][2]。但后来因为有汛兵、乡保时常骚扰当地的西拉雅人,于是他们上告官府[1]。最后由台湾县衙门于乾隆卅五年七月初三(1770年8月23日)发出谕示,表示罗汉内门的头、二、三重埔(今高雄市内门区三平里),以及文果林、水蛙潭(今高雄市内门区木栅里)等处由新港社「熟番」耕种,不许汉人私垦,也严禁乡营兵役前往滋事[1]

大里挠后来成为内门木栅地区新港社群的领导分子,于嘉庆三年(1798年)逝世[1]

墓地

大里挠之墓在后代子孙捡骨之后,墓碑曾被以新台币2万元卖掉,送去花莲打算磨平另做成新墓碑,但据说过程中机具一再出状况[2]。而后墓碑辗转送回内门,重新建墓[2]

参考来源

  1. 吴进喜. (PDF). 《地理研究报告》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2000-11, 33: 139–142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05).
  2. 陈聪贤. . 长荣大学. 2015-07: 59–6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