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围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大竹围地区为一街庄,称为「大竹围庄」,隶属于桃涧堡。该庄西北与大牛稠庄、竹围庄为邻,东北与芦竹厝庄、南崁下庄为邻,东南边为埔仔庄、新兴庄、中兴庄,西南边为新庄仔庄、埔心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桃仔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改名桃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该庄改制为「大竹围」大字,隶属于新竹州桃园郡芦竹庄[2]。
战后芦竹庄改制为芦竹乡,隶属于新竹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芦竹乡改隶属于桃园县。2014年12月桃园县升格为直辖桃园市,芦竹乡改制为芦竹区,村亦改制为里。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杵尾仔、竹围仔、蓝投厝(林投厝)、再势埔(西势埔)、坡尾、西势埔、茶藔仔、大口坡尾、牛角坡尾、大竹围、八角坡脚、八角坡尾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北油池、南油池、大竹等聚落[3]。
桃园大竹重划区

桃园大竹重划区,简称大竹重划区,是桃园市政府于此地规划的一处都市计划区域,范围约以大竹路、大兴路及中兴路为界[4]。桃园县政府于民国77年至80年间办理桃13、14期大竹市地重划将大竹路、上竹二街、上竹路和爱国一路间变更为住宅区,其上竹路(长600公尺)仅开辟南侧部分宽10公尺。[5] 重划区内的高绿覆率规划,区内拥有三座大型埤塘公园,公园旁建构了慢活步道供民众散步舒压。近年完工的桃园图书馆大竹分馆有亲子交互式媒体设备、多元化藏书与日照公托服务[6]。
交通
大竹重划区可通过中坜服务区联外道路,约5分钟车程可上国道1号,且能利用附近的机场支线连结国道3号[7]。目前正推动的桃园捷运第二阶段路网中,以轻轨系统规划的「桃园青埔线」,路线将大竹地区与桃园高铁站、桃园市立体育场串联起来[8]。
国道
交通
国道2号是桃园国际机场至国道3号莺歌系统交流道的高速公路,西段又称「机场支线」,大致以西北—东南走向转横向再转北北西—南南东走向蜿蜒经过大竹围地区南部。境内未设交流道,最近的是西北边界外不远处省道台31线交会处的大竹交流道,由此向西北可前往机场,向东南可前往国道1号机场系统交流道、桃园、八德、国道3号莺歌系统交流道。
省道台31线又称「高铁桥下桃园段道路」,是芦竹至湖口与高铁并行的平面干道,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蜿蜒经过本地区北部。由此向东北可前往芦竹的高铁沿线各地并止于台4线路口,向西南可前往国道2号大竹交流道及大园、中坜、新屋、杨梅、湖口的高铁沿线各地。
市道110号是大园至新店的道路,大致以横向转西北—东南走向经过本地区西南部。由该道路向西转北北西可前往新庄子、埔心、大园市区北侧并止于省道台15线路口,向东南可前往桃园、莺歌、三峡等地。
区道桃6线(南竹路五段~三段)是大竹至龟山大湖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南部大竹聚落市道110号路口。由此向东北转东北东再转东北出境后,可前往南崁、龟山大坑、大湖并止于忠义路二段路口。
区道桃15线(富国路二段~一段)是水尾至埔子的道路,大致以北北西—南南东走向转横向再转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经过本地区东南部凸出部分。由该道路向北北西可前往芦竹厝地区东北部省道台4线路口,向南南东可前往埔子并止于市道110号路口。
区道桃19线(大华街、光华街、大竹路)是水尾至大竹的道路,其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南部大竹聚落的市道110号路口。由此向西北转东北再转北北西再转东北出境后,可前往芦竹厝地区北部水尾聚落西北侧的省道台4线路口。
学校
- 大竹国中
- 大竹国小
- 大华国小
景点
- 大竹观光休闲公园
- 金格食品卡司蒂菈乐园
- [[桃园市立图书馆大竹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