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二見站

大和二見站日语: Yamato-Futami eki */?)是位於奈良縣五條市二見三丁目1番1號,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的和歌山線車站

大和二見*
舊車站大樓(2014年7月30日)
舊車站大樓(2014年7月30日)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奈良縣五條市二見三丁目1番1號
地理坐标34°20′45.53″N 135°41′4.43″E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面車站
1面1線
其他
电报码フタ
历史
启用日期1902年(明治35年)6月3日[1]
上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207人次(不含下車乘客)
2018
邻近车站
上一站 JR西日本 下一站
五條
1.7km
和歌山線
距離王寺37.1km
隅田
4.0km
备注
無人車站(設有自動售票機)
在此站與五條之間為和歌山分社近畿統括本部的邊界(此站往隅田一方為和歌山分社管轄範圍內)
大和二見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地理坐标34°20′45.53″N 135°41′4.43″E
历史
关闭日期1982年(昭和57年)10月1日[2]
邻近车站
上一站 日本國有鐵道 下一站
终点站 和歌山線貨物支線
距離大和二見0.0km
川端
1.5km
终点站

歷史

在JR和歌山線中,高田站五條站之間原本由私鐵南和鐵道建設。後來,為了方便轉乘吉野川航運路線,因此延伸路線至二見站(後來為川端站)。葛至五條之間首先在1896年(明治29年)10月25日啟用[3]。五條至二見之間(長1英里71,約3,038米)為貨物線[3]

後來,五條至和歌山(後來為紀和站)之間原來由私鐵紀和鐵道建設,在五條至二見之間的貨物線中,部分工程由紀和鐵道建設。於1898年(明治31年)4月11日,五條至橋本之間開業之際,從五條起的78鏈70連(約1,583米)處設置了紀和鐵道起點,該處為兩公司的路線分支點[2][4]。當時該處只是一個分支點,沒有設置車站。但是在1899年(明治32年)9月18日至10月1日之間在該處設置了二見臨時停車場,當時停車場位於距離五條1英里5鏈(約1,709米)[5]。後來開設二見站時距離五條79鏈。而臨時停車場位於距離二見站往和歌山一方6鏈(約120米)處。

當初紀和鐵道使用了南和鐵道線部分路段,暫定直至全線建設完成為止,後來進行了交涉,使這情況變為恆久措施。在1901年(明治34年)7月1日的契約中,五條以西的旅客列車由紀和鐵道營運,五條至二見的貨物列車由南和鐵道營運[6]。在同年10月9日得到遞信大臣的認可,紀和鐵道的起點站正式遷移至分支點處[7]。在契約中,分支點開設的新車站由紀和鐵道管理[6]。在1902年(明治35年)6月3日,分支點(距離五條79鏈,約1,589米)處開設二見站,同日把原來名為二見站改名為川端站[1][8]

紀和鐵道後來賣給關西鐵道。在1904年(明治37年)5月17日營運業務全面由委托給關西鐵道[9],8月27日正式賣給關西鐵道[10]。使此站成為關西鐵道所屬車站。而南和鐵道出售給關西鐵道,於1904年(明治37年)10月1日起關西鐵道托管南和鐵道[11],於同年12月9日正式轉讓[12]。二見站成為關西鐵道單獨暨分支車站。而關西鐵道於1907年(明治40年)10月1日被國有化[12],二見站成為官設鐵道車站。

在1919年(明治42年)4月15日,車站名稱改為大和二見站[5]。在車站啟用以來都設有貨物起卸業務,即是一般車站。在1971年(昭和46年)4月26日結束貨物業務,成為旅客車站[5]。而於此站分支至川端的貨物線中,於1982年(昭和57年)10月1日廢止[2]

年表

  • 1898年(明治31年)4月11日 - 南和鐵道於貨物線設置紀和鐵道的連接點(分支)[2][4]
  • 1899年(明治32年)
    • 9月18日 - 設置二見臨時停車場,距離五條1英里5鏈處[5]
    • 10月1日 - 二見臨時停車場廢止[5]
  • 1902年(明治35年)6月3日 - 在紀和鐵道連接點設置二見站日语:[1]
  • 1904年(明治37年)
    • 5月17日 - 紀和鐵道委托關西鐵道營運[9]
    • 8月27日 - 關西鐵道收購紀和鐵道,成為關西鐵道旅客車站[10]
    • 12月9日 - 關西鐵道收購南和鐵道[12]
  • 1907年(明治40年)10月1日 - 關西鐵道被國有化,成為帝國鐵道廳車站[12]
  • 1909年(明治42年)10月12日 - 制定路線名稱,成為和歌山線車站[13]
  • 1919年(大正8年)4月15日 - 車站改名為大和二見駅日语:[5]
  • 1971年(昭和46年)4月26日 - 貨物営業廃止[5]
  • 1982年(昭和57年)10月1日 - 此站至川端站之間的貨物支線廢止[2]
  • 1984年(昭和59年)
    • 10月1日 - 五條站至和歌山站之間電氣化[14]
    • 10月20日 - 成為無人車站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 伴隨國鐵分割民營化,車站由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營運[15][14]
  • 2019年(令和元年)6月 - 車站大樓重建。
  • 2020年(令和2年)3月14日 - 車站開始可以使用IC卡「ICOCA」[16]

車站構造

隅田站一方的平交道望向站內(2010年2月)

車站是一座地面車站,設有1面1線的單式月台。橋本方向的列車會開啟左邊車門。月台建設彎道上。

在關西鐵道時代的車站配線圖中,於單式月台外設有島式月台,共有2面3線月台。在島式月台外側設有1條側線。另外此站往五條一方設有前往川端的貨物線,貨物線經過車站大樓南邊前往川端[17]。在昭和40年代後半期發行的書籍內記載的配線圖中,島式月台外側沒有側線,在島式月台外側設有另一座月台,該月台上設有貨物棚和起重機。在前往川端的貨物線上設有小型月台,用作交換電氣路籤[18]。現時島式月台已經撤走,而島式月台對面的月台還未撒走,但是被鐵絲網圍封,不能進入該處。由於車站還設有場內、出發信号燈,因此車站被定義停留所。

此站是由橋本站管理的無人車站。車站曾經設有古老木造車站大樓,在車站大樓側邊設有出入口。在2019年重建為簡易車站大樓。在檢票口外設有廁所。

使用狀況

根據「和歌山縣統計年鑑」,以下為1日平均乘車人次:

年度 1日平均
乘車人次
2005259
2006245
2007221
2008219
2009203
2010207
2011226
2012215
2013213
2014217
2015234
2016228
2017216
2018207

車站周邊

車站位於五條市區西端,附近設有民居。在檢票口對出左手邊設有國道24號。在國道上沒有商店街,但是設有超級市場和商店。

  • 五條新町
  • 近畿地方整備局和歌山河川國道事務所五條出張所
  • 奈良縣吉野川淨化中心
  • 日本郵便五條二見郵局
  • 二見之大木庫(國家指定自然紀念物)
  • 寄足山生蓮寺
  • 國道24號
  • 五條市立五條中學
  • 港南Home Stock五條二見店
  • 大桑五條店
  • 河邊酒店

巴士路線

五條市社區巴士
  • C系統 前往畑田/前往縣立五條醫院

※ 平日只有1往返班次。

五條市需求型社區巴士(木之原、二見方向)
  • 前往縣立五條醫院/木之原、JR五條站方向 前往AEON五條店

※ 平日只有3往返班次。

其他

  • 全日本設有多座以「二見」為車站名稱一部分的車站,但是沒有單獨名為「二見站」的車站。
  • 此站是奈良縣最南旅客車站。
    • 在奈良縣內,車站位於中西部位置,縣內車站南邊(即縣內南邊)位處紀伊山地,因此該處區域沒有敷設車站。
  • 在1980年3月3日至1984年9月30日之間,此站是奈良縣內雖一沒有電氣化列車停靠的旅客車站。在1984年10月1日起,和歌山線五條至和歌山之間電氣化後,此站終於設有電氣化列車停靠,同時奈良縣內所有旅客車站均設有電氣化列車停靠。同時關西本線木津至奈良之間也電氣化(當時平城山站還未啟用),使縣內所有旅客鐵路線均電氣化。
  • 在2020年3月13日前,此站是奈良縣內唯一不可使用全國互相使用IC卡的旅客車站,在3月14日起隨著引入ICOCA閘機,所有奈良縣內的旅客車站均可使用全國互相使用IC卡。

相鄰車站

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
和歌山線
快速(粉河站以東各站停車)、普通
五條大和二見隅田

曾經存在的路線

日本國有鐵道
和歌山線貨物支線
大和二見川端站

注腳

參考文獻

  • . 1906-01-20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日语).
  • 奧田晴彥. . 鐵道史資料保存會. 2006-07-01. ISBN 978-4-88540-114-5 (日语).
  • 2 初版. JTB. 1998-10-01. ISBN 978-4-533-02980-6 (日语).
  • 河田耕一. 3版. 機藝出版社. 1978-06-01 (日语).
  • 曾根悟(監修). 朝日新聞出版分冊百科編集部(編集) , 编. . 週刊朝日百科. 42号 阪和線・和歌山線・桜井線・湖西線・関西空港線. 朝日新聞出版. 2010-05-16 (日语).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