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星
外行星是太阳系内轨道在主小行星带外侧的行星,因此所指的就是气态巨行星。依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依序为:
- 木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拥有4颗非常大的卫星。
- 土星:太阳系第2大的行星,有着巨大且明亮的环系统。
- 天王星:太阳系第3大的行星,但质量却是4颗外行星中最低的[1]。它的自转轴非常倾斜,几乎是躺在它公转太阳的轨道平面上。
- 海王星:太阳系第4大的行星,体积是外行星中最小的,但质量是第3大。它有一颗逆行的大卫星和许多小卫星。
所有的外行星都有环,但除了土星,所有的环从地球看都非常的黯淡[1]。
这些气态巨行星的另一个特性是他们都有很多的天然卫星,其中的两颗卫星,佳丽美德和泰坦比水星这颗行星还要大。这一对和埃欧、欧罗巴、卡利斯多和崔顿,也都比矮行星的冥王星和阋神星大。
这一区域的空间也被为数众多的半人马小行星、特洛伊小行星和彗星充斥着。
冥王星从它在1930年被发现后一直被认为是外行星,直到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行星后,才被归类为矮行星。(参见:古柏带)。
探测

伽利略探针在1995年被扔进木星大气。它由伽利略号探测器携带前往木星系统,在那儿被释放,并在高速进入大气层之后幸存了57分钟。
包括先锋10号、先锋11号、航海家1号、航海家2号、尤里西斯号、伽利略号探测器、卡西尼-惠更斯号和新视野号都已经亲临现场探测过。环绕木星的朱诺号和环绕土星的卡西尼号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探测,计划的任务还可能包括外行星旗舰任务;还有其它项的建议,像是天王星轨道探测器。卡西尼号和新视野号都曾经飞掠过木星。
使探测外行星容易得多的一项突破概念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助推[2]。在1960年代发现太空船接近像木星这样的行星时,可以被加速到更高的速度。这允许小推力的火箭也可以用来发射外行星探测器[2]。
另一种有前途的技术,是在深空1号上实验的离子引擎。离子引擎可以比现在使用的化学燃料火箭推进剂更有效率[2]。
太空船 | 发射 (年)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结束 (年) |
---|---|---|---|---|---|---|
先锋10号 | 1972 | 飞越 | 2003 | |||
先锋11号 | 1973 | 飞越 | 飞越 | 1995 | ||
航海家1号 | 1977 | 飞越 | 飞越 | - | ||
航海家2号 | 1977 | 飞越 | 飞越 | 飞越 | 飞越 | - |
伽利略号 | 1989 | 轨道 | 2003 | |||
伽利略探针 | 1989 | 进入 | 1995 | |||
尤利西斯号 | 1990 | 飞越 | 2009 | |||
卡西尼号 | 1997 | 飞越 | 轨道 | - | ||
新视野号 | 2006 | 飞越 | - | |||
朱诺号 | 2011 | 轨道 | - |
任务概念

卡西尼-惠更斯号拍摄的土星北半球实际影像。

航海家1号在1979年2月25日拍摄的木星大红斑。
任务概念列表:
- 阿尔戈号[3] - 飞越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古柏带。
- AVIATR(泰坦飞机)[4]
- Chiron Orbiter Mission Concept Study[5]
- Enceladus Flyby & Sample Return Concept Studies[5]
- Enceladus Orbiter Concept Study[5]
- Europa Flyby[6]
- Europa Flyby Study[7]
- Europa Lander[6]
- Europa Lander Study[7]
- Europa Orbiter[6]
- Exploration of Jovian Atmosphere Using Nuclear Ramjet Flyer[8]
- Ganymede Orbiter Concept Study[5]
- Io Observer Concept Study[5]
- Journey to Enceladus and Titan (JET)[9]
- Jupiter Europa Orbiter Study[5]
- Life Investigation For Enceladus (LIFE) - flyby sample return for Enceladus and Saturn's E-ring.[10]
- Neptune-Triton-Kuiper Belt Objects Mission Concept Study[5]
- Saturn Atmospheric Entry Probe Study[5]
- Saturn Ring Observer Concept Study[5]
- Titan Lake Probe Concept Study[5]
- 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5]
- Titan Rover[11]
- Trojan Tour Concept Study[5]
- Uranus and Neptune Orbiter and Probe Concept Studies[5]
- 天王星轨道探测器
- Uranus Pathfinder[12]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 . Space.com. 2015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The 2nd-largest planet is Saturn, 3rd-largest is Uranus, 4th-largest is Neptune, while 2nd-most massive planet is Saturn, 3rd-most massive is Neptune, but 4th-most massive is Uranus.
- . [2016-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7).
- (PDF). [2016-1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3).
- (PDF).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12).
- .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8).
- .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 (PDF).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 .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
- Tsou, et al. - LIFE link courtesy of Future Planetary Explo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PDF). [2016-1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06).
- .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高端读物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