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
历史及沿革

壶的甲骨文
壶的产生年代很早,甲骨文上就已经发现壶字。壶在诞生之初是陶器的一种,有盛水、盛酒之用,后来发展为铜器,兼作一种盛酒的礼器,有圆壶、方壶两种。[3]
随着饮茶品茗风尚的普及,壶也用来泡茶、盛茶,这种壶叫作茶壶,发展出「壶嘴」用于倒水,手柄也变为一支,不再是对称的两支,可能还带有提环,体型也变得小巧、便携。虽然茶壶一般用来泡茶,但因为带壶嘴和手柄也方便盛水、倒水,因此也为水壶所采用。这时的水壶不仅可以在家中泡茶、盛酒,也可拿在手中。老北京夏天常可见到如此景象:白发老头坐在胡同门口,一手扇扇子,一手端着酒壶,不时啜几口。
在少数民族的盛水器具中,也有像台湾原住民「椰壳水壶」这样的水壶,他们不仅使用陶壶,也会使用椰子的外壳制成椰壳水壶。这类水壶多是用来舀水、盛水,开口大,带提手或手柄,不带壶嘴。[4]
注释
参考
- 钱玄. .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ISBN 7-81047-065-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