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亚那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英语:),通称圭亚那英语:),位于南美洲北部,是南美洲一个以英语官方语言国家,也是英联邦成员国。东邻苏里南,南临巴西,西邻委内瑞拉,北邻大西洋。圭亚那与苏里南和委内瑞拉有国界争议。尤其委内瑞拉一再声称埃塞奎博河以西的土地——埃塞奎博圭亚那[注 1]属于委内瑞拉。圭亚那虽地处南美洲,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但传统上及历史上与加勒比海诸岛的关系较为密切。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英语)
圭亚那国旗
国旗
圭亚那国徽
国徽
格言:  英语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命运”
首都
及最大城市
乔治敦
中央政府
所在地
乔治敦
官方语言英语
官方文本英文
族群印度裔
非裔
圭亚那原住民
圭亚那华人
宗教基督新教印度教圭亚那伊斯兰教
政治体制单一制
议会民主制
法律体系普通法系大陆法系混合
国家宪法《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宪法》
政府共和制
 总统
伊尔凡·阿里
 总理
马克·菲利普斯
成立
 从英国获得统治独立
1966年5月26日
 正式成立
1970年2月23日
面积
 总计
214,970平方公里(第81名
 水域率
8.4%
人口
 2017年估计
774,630(第164名
 密度
3.46/平方公里(第189名
GDPPPP2022年估计
 总计
302.87亿美元[1]第160名
 人均
38,258美元[1]第116名
GDP(国际汇率)2022年估计
 总计
135.43亿美元[1]第156名
 人均
17,107美元[1]第101名
货币圭亚那元GYD
时区UTC-4(大西洋时区)
行驶方位靠左行驶
电话区号+592
ISO 3166码GUY
人类发展指数0.670[2](第123名)-
国家象征圭亚那国旗
地理最高点罗赖马山
互联网顶级域.gy
网站
圭亚那地图

语源

“圭亚那”这个名字来源于Guiana,该地区的原始名称以前包括圭亚那(英属圭亚那)、苏里南(荷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以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西的部分地区。根据牛津英语词典,“圭亚那”源自美洲原住民的母语,意为“多水之国”。[3][4]合作共和国的名称源自合作社会主义

中文译名

「Guyana」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
台湾
港澳

在南美洲北部的圭亚那地区有两个名称相近的地区与国家,分别是独立的国家「」以及法国海外属地「」。中国大陆将独立的国家译为「圭亚那」,法属的领地译为「法属圭亚那」。台湾则将独立国家译为「圭亚那」或「盖亚纳」,法属的领地译为「法属圭亚那」[5]或「法属圭亚那」。

历史

第一任圭亚那总统钟亚瑟

1498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圭亚那及其邻近地区后,英属印度、欧洲移民纷至沓来。随后三个世纪该地区轮流由英国、荷兰、法国占领,直到19世纪初1814年英、法、荷三国订立界约,圭亚那地区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圭亚那。1961年获得自治。1966年5月26日,圭亚那独立。1970年2月23日,当时的执政党人民全国大会及其领导人、时任总理福布斯·伯纳姆提倡“合作社会主义”,成立圭亚那合作共和国[6],开始采行共和制,国会并选出首任总统钟亚瑟。

政治

圭亚那自治后,一直由人民全国大会人民进步党轮流执政。

1980年通过的《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宪法》规定:“圭亚那是一个正在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分割的、世俗的、民主的主权国家,应被称作圭亚那合作共和国。”[7]

圭亚那是南美洲唯一对谋杀罪保留死刑的国家。

人口

圭亚那山深林密,人口稀少约80万人,当中印度裔约占39%,非裔29%,印非混血19%,原住民10%、华裔2%及欧洲裔1%。[8]

地理

位于南美大陆北缘,北滨大西洋,东为苏里南,南与巴西接壤,西接委内瑞拉。

行政区划

圭亚那行政区划分为10个区。每个区由地区民主委员会管理,并设主席一职。

经济

圭亚那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大米和红糖)、铝土矿和金矿开采、木材、捕虾和矿产。主要输出项目:铝矾土、糖、虾、木材、黄金及米等。主要输入项目:资本财、燃料、机械、化学品、建材及消费品等。主要出口国:除加勒比共同体之会员国外,另为美、英及加拿大等国。主要进口国:美、英及加拿大等国。

自2019年开始钻探开采石油以来,大西洋沿岸主要原油储量的发现对圭亚那的GDP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在COVID-19大流行年份中,虽然由于控制病毒传播的公共卫生措施的影响下非石油部门经济收缩,但是GDP仍然保持了增长主要是石油出口。圭亚那成为一个新兴的石油生产国,经济预计在未来三到四年内将以每年至少25%的速度增长,该国最近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9]

其他

圭亚那是唯一仍未将同性性行为刑事除罪的南美洲国家,不过近年来有除罪化的呼吁。

注释

  1. 约占圭亚那面积的三分之二

参考文献

  1.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英语).
  2.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2-09).
  3. . Oxford Dictionaries. [9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7).
  4. . Oxford Dictionaries. [9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7).
  5. .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 [201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0) (中文(台湾)). 法属圭亚那
  6. David A. Granger. (PDF). [1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8 December 2015).
  7. . [2021-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8. . [25 August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9).
  9. Marks, Neil; Parraga, Marianna; Parraga, Marianna. . Reuters. 2023-02-16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8) (英语).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圭亚那分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