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
土方是殷墟出土卜辞中见到的一个商代的方国部落,根据卜辞记载,它们在商王武丁前活动于商部落的西北部边缘地区,大致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
土方是一个强大的方国,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长期征讨的对象。武丁征服土方之后,在其腹地“唐土”建设大型城邑“唐”,镇压控制土方人民,此后不再有土方叛变的记载。武丁时期的一期卜辞中有多片与土方有关。此时的土方还颇为强盛,所以常与商部族[注 1]争战。卜辞中有「土方与𢀛方同贞」的现象,可能同为殷墟西部的方国[参 1]。
注释
[注 3]
- 依《细讲中国历史丛书·夏》第一章明言夏人商人周人三者「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形成发展而来的宗族」,又据《中国传统「族群观」与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一文分析,在《尚书》代表的周代以前的文献中,「夏」并不是代表中原文明人群的泛指,而「夷」字也尚未成为「蛮夷」的泛指,当时「夷夏之辨」并没有成为普遍的观念。而周代的的「夷夏之辨」乃是根据文化传统把「天下」的人群分做两大类的区分,而不是一个「多种类」(甲族、乙族、丙族等)平行并存的分类框架,若以中原地区为文化中心来看,「夷夏之辨」表现的仅仅是「教化之内」和「教化之外」的区别,并不是什么依据血缘、体质、语言的差别而固定不变的「民族」差别。故商并非民族,而是部落或部族。
- 傅斯年根据《荀子·儒效篇第八》的记载,“君子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参 2],猜测夏部落后裔直至战国时期仍多居中原豫地。[参 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