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卫十一

土衛十一又稱為「艾比米修斯」(Epimetheus),是土星的一顆內側衛星,它的專屬名稱艾比米修斯源自神話,是普羅米修斯的兄弟。

土衛十一(Epimetheus)
卡西尼號在2007年12月3日拍攝的影像。
发现
發現者理查沃克(Richard Walker)
發現日期1966年12月18日
編號
形容詞Epimethean
軌道參數[1]
曆元 2003年12月31日 (JD 2453005.5)
半長軸151410±10 km
離心率0.0098
軌道週期0.694333517 d
軌道傾角0.351°±0.004° (對土星的赤道)
隸屬天体土星
物理特徵
大小129.8×114×106.2 km [2]
平均半徑58.1±1.8 km[2]
體積780000 km3
質量(5.266±0.006)×1017 kg[2]
平均密度0.640±0.062 g/cm³[2]
表面重力0.0064–0.011 m/s²[2]
0.035 km/s
自轉週期同步的
轉軸傾角0
反照率0.73±0.03 (幾何的) [3]
溫度78 K
    土卫十一軌道動畫 - 旋轉參考系統
       土星 ·    土卫十  ·   土卫十一

    發現

    土衛十一(Epimetheus)

    本質上,土衛十一和土衛十(Janus)佔有相同的軌道,但是天文學家認為只有一個天體在這個軌道,相對應的是難以確定這個軌道的特性。每次的攝影觀測都間隔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因為有兩個天體並存,因此很難整理與調和出合理的軌道。

    Audouin Dollfus在1966年12月15日觀察到一顆衛星,[4]他建議命名為Janus[5]在12月18日,理查·沃克也做了相似的觀測,現在知道他發現了土衛十一。[5][6] 然而,在當時,它被認為應該只有一顆衛星,非正式的認為只有土衛十在給定的軌道上。

    12年後,在1978年10月,Stephen M. LarsonJohn W. Fountain意識到有兩個不同的天體(土衛十和土衛十一)共用了非常相似的軌道,為1966年的觀測做了最好的解釋。[7]在1980年,航海家1號證實了這一點,[8]所以拉爾森(Larson)和方騰(Fountain)與沃克分享了土衛十一的發現。

    土衛十一在1983年正式命名為厄庇墨透斯(Epimetheus),[lower-alpha 1] 這個名字與土衛十同時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雖然Dollfusy在1966年發現土衛十之後不久就已經提出,並且非正式的使用。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註解

    1. Transa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Vol. XVIIIA, 1982 (confirms Janus, names Epimetheus, Telesto, Calypso) (mentioned in IAUC 3872: Satellites of Jupiter and Saturn 1983 September 30)

    文獻

    1. Spitale Jacobson et al. 2006.
    2. Thomas 2010.
    3. Verbiscer French et al. 2007.
    4. IAUC 1987.
    5. IAUC 1995.
    6. IAUC 1991.
    7. Fountain & Larson 1978.
    8. Leverington 2003,第454頁.

    來源

    • J.W. Fountain, S.M. Larson. . Icarus: 92–106. [2018-04-02]. doi:10.1016/0019-1035(78)9007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 Gingerich, Owen. (discovery). IAU Circular. January 3, 1967, 1987 [201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 Gingerich, Owen. . IAU Circular. January 6, 1967, 1991 [201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 Gingerich, Owen. (naming Janus). IAU Circular. February 1, 1967, 1995 [201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 . Photojournal. JPL/NASA. 2006-10-11 [201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2).
    • . Photojournal. JPL/NASA. 2008-01-11 [201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 . Cassini Solstice Mission. JPL/NASA. May 3, 2006 [201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 . Cassini Solstice Mission. JPL/NASA. October 11, 2006 [201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2).
    • Leverington, David.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521-80840-5.
    • Marsden, Brian G. . IAU Circular. September 30, 1983, 3872 [201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 J. N. Spitale, R. A. Jacobson, C. C. Porco, Jr. W. M. Owen. .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6, 132 (2): 692 [2018-04-02]. ISSN 1538-3881. doi:10.1086/505206 (英语).
    • P.C. Thomas. . Icarus: 395–401. [2018-04-02]. doi:10.1016/j.icarus.2010.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 Anne Verbiscer, Richard French, Mark Showalter, Paul Helfenstein. . Science. 2007-02-09, 315 (5813): 815–815 [2018-04-02].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1346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1) (英语).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土卫十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