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美洲原住民语言totem的音译,源自北美阿尔冈昆人欧及布威族奥杰布瓦语ototeman,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
_a_Kwakwaka'wakw_big_house.jpg.webp)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印第安人酋长蒙哥·马丁1953年在维多利亚建造的夸夸卡瓦库和图腾柱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和自己的族群及部落,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它具有增加群体的团结精神、加强血缘关系、令社会组织正常运作和互相区别的能力。同时通过图腾标志,得到对自己和族群的认同,受到同个族群里大众的保护。图腾标志最典型的就是图腾柱,在印第安的村落中,多立有图腾柱。在中国东南沿海考古中,也有人发现有鸟的图腾柱。浙江绍兴出土的,战国时古越人铜质房屋的模型,屋顶竟然顶立了图腾柱,柱顶部有尾鸠。
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
以澳洲原住民为例,他们认为灵魂会离开身体,并停留在图腾(即生物的替身)上。
商族的图腾是玄鸟[1]。因此,图腾崇拜也可以说是对祖先的崇拜。图腾与亲缘的关系有很多,如:鄂伦春族族人把公熊称为「雅亚」,意思为祖父,又称母熊为「太帖」,有祖母的意思。
人与图腾的关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