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里

围炉里日语: irori),又作居炉里(),阿伊努语称为「」,是日本大和族阿伊努族传统住宅中一种设置在屋内的永久性家具[1]。传统的和式与阿伊努式住宅会在地板挖开一块四方形空间并铺上灰烬,用来燃烧木炭柴火。主要作为暖房或料理用途。量词是「基」。古代也有比多歧()或是()的称呼。

囲炉里

概要

爱奴民族的传统住宅.奇赛内的围炉里。钩子上挂着围炉里用的锅子。「木尻」是直接装在土间之上。摄于札幌市厚别区北海道博物馆」。

围炉里与用于烹饪的(),以及因人而异的火钵,三者构成了日本传统住宅的火之座

因各地风情而有着各式样貌的围炉里,其名称也因地而异,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光是现在所留下的,就有、、ヒジロ、ユル、ユルイ、ユルリ、イナカ、エナカ、ヘンナカ、エンナカ、イリリ、イレ、シタジロ、スブト、ジリュ等称谓。

功能

在围炉里制作御烧一景。

围炉里有以下各种用途。

  • 暖房
为了温暖房间而使用围炉里[2]。设置在房间靠近中央处,为整个房间提供温暖。
  • 料理
为了烹煮食物而使用围炉里[2]。囲炉里点火后配合自在钩(后述)或五德来为锅子加热,来进行炊饭和各种料理工作。此外,将鱼类等食材插在底灰上串烤或是将石材埋入灰中烤熟等做法也相当常见。也能将酒瓶埋入灰中进行温酒。在北陆地方的制作主要是自昭和30年代后才开始,在此之前各种料理作业都是在围炉里上进行。在气候温暖的西日本,由于讨厌在夏季使用围炉里,自古就开始使用灶。
  • 照明
为了提供夜间的照明而使用围炉里[2]。在火光仍为主要照明来源的近代以前,使用围炉里是能够安全照亮屋子的一种方式。在古代有将火把插在炉边的架座上以照亮附近的用法。此外,虽然也可以使用油和蜡烛来做照明,但无论是哪一种,对庶民而言都太过昂贵了。
  • 干燥
和火棚搭配使用,用来烘干衣服、食物、湿木材等东西。也可以将晾衣架置于炉边将湿掉的衣服烤干。
  • 火种
在没有火柴等便利的点火器具的时代,人们不会熄灭围炉里中的火,而将之预备作为灶或照明用具的火种。
  • 家庭的交际场所
围炉里能做为家庭或人们聚会的场所[2]。在用餐和夜间人们自然会聚集在围炉里周围,彼此谈话。由于家族成员有固定该坐的位置,因此围炉里也有让家中成员再次确认家族地位秩序的功能。
围炉里周围座位的名称各地有所不同,但大抵上分为横座、嬶座、客座、木尻或下座(げざ)四种:
横座()
靠近神龛、凹间的一侧被称为上座,是一家之主,或是僧侣等身分显贵的客人的座位。
嬶座()
女主人的座位,似乎设置在靠近厨房的一侧。
客座()
又称作男座、向座,是客人或男性的座位。
木尻()
木尻是靠近土间一侧的下座。这个位置是祖母或是女儿、佣人的座位。
因为围炉里由这一侧添加柴薪,这个位置的人可以看到木柴的尾端(木の尻)而得名。
  • 提高住宅的耐久度
借由让房间充满温暖干燥的空气,可以减少木材中的含水量,使之不易腐坏。另外木柴燃烧时的烟中含有焦油,能够浸透梁柱和茅葺屋顶秸秆屋顶的建材,提升防虫性和防水性。不过,家中充满烟尘也是造成眼疾的主要原因。

样式

位置

围炉里有设置在地板内,也有设置在土间的样式[1]

由于日本传统民家的地板和土间多半是以「大黑柱」(中柱)为轴结合在一块,因此设置围炉里而挖开的空间多半是在地板的中央。但在某些地方,也有围炉里的一边会直接断开,与土间直接相连的情形。在南部地方[注 1]曲家中「玄关地炉」()就是典型的土间围炉里,这种设计是为了不必清理因农事而沾上泥巴的双脚就能坐在围炉里的旁边。另外,在东北地方等严寒之地,还发展出掘炬燵这种可以放下双脚的深坑形围炉里。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围炉里在各地发展出当地特有的型态。

在某些家中会存在多个围炉里,并且会因身分差别来使用不同的围炉里。在有两个围炉里的场合,也有区分成以木柴为燃料的家人用围炉里,以及以木炭为燃料的客人用围炉里。如果使用的是不会发的木炭围炉里,多半也会使用奢侈的自在钩或茶锅。现在多半将大型火钵或是桌面中央能燃烧炭火的木制座桌称为围炉里,原本围炉里指的是无法移动的设备,而可以移动的称之为火钵。

此外,形状也有正方形与长方形两种[1]

茶室中虽然也有设置和围炉里十分相似的火之座,在茶道中则称之为「炉」,在榻榻米间挖洞设置。规格有一四[寸]](42.42cm)见方,或是里千家大炉的一尺八寸(54.54cm)见方,大小远远小于一般的围炉里。

燃料

燃料除了木炭,多数也使用木柴[1]

在燃料的选用上和灶相异,比起火力更重要的是燃烧的持久力。现代家中虽然多半使用不会发烟的木炭,但在古代民家,成本高昂的木炭却是火钵专用,围炉里大多使用纵向劈开的木柴。在某些地方会将伐断后的树根挖起,不将之裁切便拿来燃烧。与在山野间能免费获得的木柴相比,木炭是相当贵重的。而在使用火时,多半也会祭祀火神

构造

  • 天、天棚、火棚
围炉里的上方设置有天()[3]。也称作天棚()或火棚()[3]。是指自天井悬吊在围炉里上方的木板或竹板,面积做得比围炉里大些,除了阻挡飞往上方的火星之外,也有让烟和热气扩散开来的功用。可以方便烤干日本稗或粟之类的谷物,或是将河鱼等食物悬吊在上头,借由熏烟制作成较能保久耐放的食物[3]。近年来制作的火棚多半为了装饰性而制作成格子状,但格子状的话火星和烟就能通通过去,火棚也就无法发挥原先阻挡的功用。
  • 自在钩()
自天井垂掉下来,前端呈钩状的器物。也称作「自在」。由于围炉里不便调节火力,为了调整锅具到炉火的距离,自在钩具有利用杠杆或是借着挪动穿过筒中的铁钩或木钩的位置,来调整高度的构造。将锅子或铁壶悬挂于自在钩上,就能煮炊和烧水。[1]
  • 横木
装在自在钩上方,让自在钩能停在想要位置的杠杆。如同字义上,原本是木制品,但是为了增加耐磨性多改为金属制,大部分会做成鱼的形状。
  • 炉缘
围炉里的边框。大部分使用沙梨的木材[1]

附属于围炉里的器具

  • 锅架 - 日语称「五德」(、),以铁等金属制成的台座,会在上下一方形成圆形的轮廓,并延伸出三支支撑用的支架。一般会在五德上方架网烤东西,也会直接将锅子放置在五德上烧煮。在北陆地方所特有的一种五德上方有着大型的轮环,这种五德被称为金轮(かなわ),可以用来盛放没办法吊挂在自在钩上的大铁锅。
  • [注 2]):由金属制成,左右延长的格子状物体,在脚部和中央附有柄,在围炉里是作为炙烤年糕、麻糬或团子用的架台。手持柄将之移向火源,就能将火焰移到架子底下。在某些地方也叫做「てっき」。多半做成为围绕火堆般的扇状。
  • 火箸(、):金属制的长筷。用来移动着火的木炭或木柴以调节火力。
  • 平灰铲:日语称「灰均」(、)金属制的抹刀状工具,用来整平灰烬并刮出灰模样[注 3]的器具。在古代也曾有过木制品。
  • 炭铲 - 日语称「十能」(、[注 4]),铁板制成的小勺铲,或是呈现铲状的器具。用来抹平底灰或是添加木炭。
  • 有座炭铲 - 日语称「台十能」(、),为了能安全地运送炭火,在加深的十能底下加装底座,使其能放置在地板上。又称为「有座十能」。
  • 火消壶(、) - 熄灭炭火用的壶。原理是借由加盖密封以隔绝氧气来灭火。有陶制、金属制和石造品,多半埋在围炉里角落的灰中以备取用。
  • 炬燵橹(、) - 木制或竹制的。放置在围炉里上方,作为炬燵。利用晚餐料理后剩下的燃火取暖,在围着围炉里睡觉时使用。与一般的炬燵不同,没办法将脚放到里面。
  • 围炉里锅(、) - 适合用自在钩悬吊或是放置在五德上的铸铁锅。一般是借由铁制的提把吊挂着,不过由于底部是球形,所以也能够轻易放置在各式大小的五德之上。通常附有木质的锅盖。
  • 汤瓶:日语称「铁瓶」(、) - 和围炉里锅一样,具有造型利于稳定悬吊的的铁质提把,是一种铸铁烧水壶

其他

在童话《猿蟹合战》的故事中,有一段栗子跳入围炉里的火中,借着热力弹起的栗子直接撞向猴子,让猴子受到灼伤的内容。这是由于在以前会有将栗子、麻糬或野菜埋进围炉里的灰中烤熟后食用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偶尔会发生这种事故。比起现代的孩童,对于在一般民家普遍都有围炉里的时代的孩童而言,听到这样的故事能让他们感受到非常生动的实感。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在小时候由于不慎坠入围炉里中,左手因此受到相当严重的烧伤。

放置型围炉里 - 不需要对地板施工的简易型围炉里。使用方法与附有火炉的桌子或火钵类似。

相关条目

注释

  1. 江户时代南部氏所领之地域
  2. 日语名称「わたし」因为借着把手将之伸向火源的动作「渡し」而得名
  3. 在灰上的纹路
  4. 由于据说能用于十种用途而得名

参考文献

  1. 岩井広实监修、工藤员功编 『絵引 民具の事典』 p.161 2008年
  2. 野本寛一编『食の民俗事典』柊风舎 p.537 2011年
  3. 岩井広实监修、工藤员功编 『絵引 民具の事典』 p.157 2008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