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 (清朝)
生平
平步青云
步入官场期间投靠军机大臣和珅,多赠财富珠宝。随后在数年之内累累迁升,历任郎中、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再至山东巡抚,任期达七年之久。国泰自此权大势大,越发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独霸一方,为非作歹。
结党营私
国泰在任职期间,勒索官吏,剥削百姓,每年借口朝贡,大肆搜刮。官员迁调,必先贿赂国泰。其手下为了升官,四处侵占库银,私吞公款。巧立名目,苛捐杂税,竞相以重金贿赂,导致地方百姓民不聊生。国泰劣迹昭彰,其亲信如于易简(大学士于敏中之弟)、吕尔卓、冯诞、郭德平等人,皆臭名在外。
国泰的长期搜刮导致山东各州县府库亏空甚为严重,乾隆四十六年,军机处大臣阿桂密奏乾隆,称国泰「性情乖张,多有违令。」乾隆乃使山东布政使易简进京询问,结果在易简的有意掩护下,国泰仅受到「驭吏属当宽严得中」的指责。
自取灭亡
乾隆四十七年,御史钱沣[1]上书参劾国泰「吏治废弛,贪婪无厌」「遇有升调,唯视行贿多寡,以致历城等州县亏空八、九万或六、七万之多」[2]同时也参劾易简「亦纵情攫贿」。奏疏中并列出国泰各项不法情事,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重视,乃遣尚书和珅与左都御吏刘墉为钦差大臣,随钱沣往山东稽查。
南下时,钱沣等人曾拦截到一国泰家人,身上有国泰予和珅之信,但因信中秘语甚多,即便乾隆要求严审该家人,终因查无实据,不了了之。 [3]
和珅、刘墉、钱沣等人一行至山东后,便致历城查库,然因县令郭德平已向地方商人筹借银两,强凑差额,故查无缺银。钱沣又注意到银两成色参差不一,乃封闭银库,明查暗访,遂查获事情真相。
不数日,钱沣使刘墉令人贴出布告,令各商贾人等,有借与官府银两者,尽速取回,迟者即没收充公。[4]消息一出,商贩急速前来,不过片刻,府库皆空,郭德平自知罪责难逃,招认不讳,连带供出吕尔卓、冯诞、易简等人罪行,后三者随即一一被捕到案,皆坦认不讳。刘墉又使人查访各府库银,发现落入国泰私囊者,竟达二十万两之多。钱沣随即命人提审国泰,因证据充足,国泰无力反驳。
五月,和珅、刘墉押国泰回京复命,乾隆下旨将国泰、易简拟斩监候,遣明兴为新任山东巡抚。
六月,明兴回报全省各地库银缺额达二百万两,乾隆震惊,使人提审国泰,国泰辩解为山东王伦作乱,挪用军费所致。乾隆大怒,驳斥国泰:「王伦作乱不足一月,岂需如此巨量银两以作军需?」随即下旨,赐国泰、易简狱中自尽。国泰遂自裁而亡。
参考数据
- 《清史稿·卷322》
- 清高宗实录
- 纪连海着《历史上的和珅》
- 贪官之祸 ISBN 957992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