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的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号高辛氏[1],又名。又作[2]

帝喾
统治在位七十六年(一说六十三年)
庙号
父亲𫊸极

祖父为玄嚣少昊金天氏,是黄帝嫘祖的长子。父亲为𫊸极。帝颛顼(黄帝与嫘祖的次子昌意之子)是喾的堂伯父。

生平

帝喾自小有德行,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

战共工

传说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注 1]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当时,上游黄河西岸[注 2]共工氏实力强大,对喾继帝位极为不满,愤怒得用头撞击不周山,使天柱折断,大地斜向东南,并进而发动反叛。帝喾下令火正带兵平定共工之乱,失败而回。帝喾处死了黎,以黎的弟弟吴回继任火正,再次领兵对付共工,最后平定叛乱,杀了共工氏。

治世

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常神色庄重静穆,品德崇高。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品德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等新乐器。

帝喾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即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简狄,生子,是商朝的始祖。次妃陈丰氏名庆都,生子放勋。次妃氏名常仪,生,帝喾死后,挚承喾的帝位,在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

相传帝喾活了一百零五岁(一说九十二岁),死后安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帝喾陵)。

纪念

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三国史记》说高句丽王是黄帝之曾孙高辛氏的后裔[3][4][5][6][7]

家族

  • 少典氏,高祖父。
  • 附宝,高祖母。
  • 黄帝,曾祖父。
  • 嫘祖,曾祖母。
  • 玄嚣,祖父。
  • 昌意,叔公。
  • 𫊸极,父亲。
  • 陈丰氏名裒[8],母亲。
  • 颛顼,堂伯。
  • 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即稷,是周朝的始祖。
  • 次妃陈丰氏名庆都,生子放勋(帝尧),唐国始祖,侍奉夏朝商朝,后成为晋国
  • 次妃娵訾氏名常仪,生子。挚承喾的帝位,在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
  • 次妃有娀氏名简狄(简翟),生子,商朝始祖。
  • 次妃有娀氏名建疵,简翟之妹。

学术考证

在殷商卜辞中,商人始祖为。在甲骨文,喾被称为学戊(𦥯戊)。王国维在〈商先公先王考〉中认为,夒与喾两字外形相近,因此帝夒即是帝喾,错写为夋,即《山海经》所说的帝俊。郭沫若支持这个说法。

何炳棣认为,帝喾的古音为告,与帝夒古音为奥,两字韵部不同,无法拉上关系[9]

参考文献

引用

  1. 司马迁. . . [-61].
  2. 《字汇补.夂部》:「夋,又与俊同。《纲目冠编》:『帝俈一名夋。』《山海经》作『帝俊』。」、《集韵.入声.沃韵》:「俈,阙帝高辛之号。亦通作『喾』。」
  3. 金光林. (PDF). Journal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2014: 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27) (英语).
  4. . 国史编纂委员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5. . 国史编纂委员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6. . 韩国人文古典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7. . 韩国人文古典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8. 路史·卷十八》:帝喾高辛氏姬姓曰喾,一曰逡。喾之字曰亡斤,黄帝氏之子曰玄嚣之后也。父侨极取陈丰氏曰裒,履大迹而生喾
  9. 何炳棣着,《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第三章。

来源

注解

  1. 今河南偃师市
  2. 约今河南辉县

参见

前任:
堂伯叔颛顼
中国中原地区君主 继任:
长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