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明湖

嘉明湖布农语)是台湾湖泊中第二高的高山湖泊,海拔3,310/11公尺,仅次于3,520公尺的雪山翠池,位于台东县海端乡利稻村,座落于三叉山东南侧,距向阳山东侧直线距离7公里处,因在三叉山侧,又名「三叉池」。日治时称为「」(Shinubeshi池,因大分方面的布农族三叉山为)[1]:44[2]:附图6[3]。湖面是形状完美的椭圆形,亦有「蛋池」或「蛋形池」之称,湖水为湛蓝色,湖面长约120公尺,宽约80公尺,面积约1.9公顷,湖水深度约6公尺[4],没有任何山涧或溪流流入其中,湖水却常保终年不枯。嘉明湖位于布农族传统领域,布农族人称呼其为「月亮的镜子」[5];又因其湖水颜色深蓝如宝石,被登山界称为「上帝遗失在人间之蓝宝石」、「天使的眼泪」,此美称可能源自2003年齐士峥发表的「天神的眼泪」论文,[6]是近年来著名的台湾深山景点[7]

嘉明湖
由西北侧望见的嘉明湖,左方最高的山峰为布拉克桑山
嘉明湖在台湾的位置
嘉明湖
嘉明湖
位置 台湾台东县海端乡
三叉山东南侧
23°17′36″N 121°2′3″E
湖泊类型陨石撞击湖冰斗湖
属于 中华民国
主要流入
主要流出
最大长度120公尺
最大宽度80公尺
表面积1.9公顷
平均深度6公尺
表面海拔3,310公尺


传说

布农族征伐太阳传说中被射中右眼的太阳变成月亮月亮每晚都会回来看看自己被射的箭伤,那一面照映月亮镜子便被布农族人称呼其为「月亮的镜子」(Cidanuman Buan)[5]

成因

湖面的三叉山倒影

1998年,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陈肇夏对嘉明湖采集样品分析后,在2000年11月,于《中国地质学会会刊》发表论文,以在当地发现微角砾岩中的石英沙粒极度碎裂、石英熔融留下的玻璃丝、不属于当地原生岩盘的等金属碎片,提出嘉明湖是陨石撞击地球所造成的陨石坑的理论,并认为撞击年代约在数万年到一万年前。

同为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学者朱傚祖无法在嘉明湖找到陨石坑应有的柯石英斯石英;2004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出版的《地质》期刊中,冯奎智等人发表〈嘉明湖畔石英脉变质构造之研究〉在嘉明湖畔的石英脉并无发现撞击变质的现象,因此均不支持陨石说。

2003年,当时的高雄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齐士峥教授数次的野外调查,依照嘉明湖现场的冰坎、端碛及擦痕,以及堆积堤的沉积相具有冰河沉积相之地形与沉积物的空间组合、分布,认为嘉明湖为冰河所遗留的冰斗地形,并在2010年,取得嘉明湖出口端碛的光萤光定年年代为距今 6470 ± 930 年前,也符合了台湾最后一次在全新世早期的冰河作用年代。虽然台湾的冰河地形研究最早始于日治时期的学者,但直到1990年代起才又陆续发表而证实台湾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区大多曾受到冰河作用而遗留冰河地形,因此,从地形学沉积学的角度均可说明嘉明湖为冰斗湖杨建夫等人2015年发表的研究,认为嘉明湖可能在10万年前被约10公尺直径的陨石撞击,形成约长330公尺、宽210(或220)公尺、深35公尺的坑洞;在7万年前开始受冰河作用,陨石坑有利于累积冰雪,逐渐形成冰河源头的冰斗,冰河的侵蚀破坏了不少陨石证据,到7000年前冰河完全消失;4000年前气候变湿暖,较多的降水逐渐积水成为现在所见的「蛋形池」冰斗湖。[6]

山难事件

嘉明湖山难事件是指历年来在嘉明湖地区所发生的一系列山难事件,事件后续引发山难救助事宜等之相关讨论。

第三类接触事件

嘉明湖疑似外星生物事件内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总队第六大队员警陈咏锽于2011年5月14日上午8时38分于靠近嘉明湖处使用iphone4手机所拍摄出一张疑似外星生物的照片,照片经台湾飞碟学会研究后于第10届第1次会员大会公布,引起各媒体的报导与一些节目的讨论。

后来中华民国国安局将此照片列为机密文件并送至美国鉴定,结果为非伪造照片。

参考数据

  1. . . 台湾. No. 8 (台北市: 台湾会). 1936-06-30: 27–44 [原登山行程1930-04]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特藏台湾期刊文献 (日语).
  2. . . 台湾. No. 8 (台北市: 台湾会). 1936-06-30: 附图 [原登山行程1930-04]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特藏台湾期刊文献 (日语).
  3. 台湾高山湖沼の话,台湾水产杂志,1936年12月20日
  4. 台湾高山湖泊发现小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8年7月25日查阅
  5. "月亮的镜子" 布农声明嘉明湖传统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5年7月22日查阅
  6. 杨建夫; 曹常鸿; 林大裕; 黄一元. (PDF). 全国登山研讨会: 178–192. 2015.
  7. 台湾旅游景点 - 台东县 - 嘉明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8年7月10日查阅

参见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嘉明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