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道袭

唐道袭9世纪—913年8月21日[1]),《新五代史》作唐袭[2]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将官,前蜀开国皇帝王建近臣,在王建统治期间有大权,使得他与王建子皇太子王元膺陷入冲突。永平三年(913年),他和王元膺都怀疑对方要兵变,彼此的军队在前蜀都城成都交战,他被王元膺击败阵亡。

唐道襲
出生9世纪
唐朝
逝世913年8月21日
前蜀
职业前蜀將官

唐朝年间

唐道袭生年不详,阆州人。其父唐峯是一名小商贩。他何时成为王建部下不详,最初是王建的舞童,眉目美丽,又佞巧,为王建所宠,后更因其参与谋划的能力而受到王建愈发信任。[3]天复二年(902年),王建时任西川节度使,同时控制其他几个邻镇,唐道袭时任亲随马军都指挥使。王建怀疑将领、养子王宗涤,命唐道袭将其灌醉缢死。[4]唐道袭后又为家乡阆州的防御使。[5]

前蜀年间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被迫禅位大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唐朝灭亡,后梁建立,朱全忠即其太祖皇帝。王建和一些其他地方军阀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淮南节度使杨渥拒绝承认梁帝,王建和杨渥移檄诸道,呼吁天下反梁,但并未得其他地方军阀积极响应,王建遂决定自己称帝,于九月建立了前蜀政权。称帝后王建进行一系列人事任命,召回唐道袭,任为内枢密使[5]

唐道袭不久和王建最年长的养子王宗佶陷入冲突。王宗佶最初为王建宰相中书令,并意图基于自己先前的军功扩张权力。王宗佶为人骄恣,不顾唐道袭已身居枢密使高位,仍然总是直呼其名。唐道袭心里恨他,表面上对他仍然表现得友善谨慎。王宗佶因党羽众多,也被王建所恶,武成元年(908年)二月,王建以王宗佶为太师,罢相。王宗佶因而生怨,私养死士出入卧室,图谋作乱。王建长子王宗仁因残废被王建认为不宜为储,王建立国时封次子王宗懿为遂王,却没有立为皇太子,三月,王宗佶无礼上表王建称:“臣论官职是大臣,论亲是您的长子。国家事务和我休戚相关。现在,皇储未定,必生祸患。陛下如果相信王宗懿的才能足以继业,应该趁早立为太子,以臣为元帅统率六军。如果您认为时势艰难,王宗懿年尚幼,臣不敢辞让重事。现在陛下已经南面而坐,应该把军旅之事交托给臣。臣请求开元帅府,铸造六军印绶,让臣负责其行军命令。太子早晚视您用膳,臣率军保护您。这对您的万世基业很重要。请您裁决。”王建怒了,但起初没有公开表露不悦。他与唐道袭商议此事时,唐道袭为了让他进一步发怒,说:“王宗佶的威望足以慑服宫内外的人,足以统御诸将。”这使王建愈发疑心王宗佶了。此后不久,王宗佶在宫内见王建时,请封且言辞悖慢。王建斥责他,他也不退下。王建怒,命卫士扑杀之。[5]王建赏识唐道袭的能力,命名唐道袭故乡为烈士乡。[3]

六月,王建立王宗懿为皇太子。因王宗懿喜欢侮辱蜀旧臣,尤其屡次在朝堂上戏谑唐道袭的舞童出身,唐道袭和皇太子之间也生出敌意。两人互相弹劾,王建不想看到冲突愈演愈烈,于武成三年(910年)任唐道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加宰相衔同平章事。唐道袭推荐宣徽北院使郑顼继任内枢密使,但郑顼一受命,就调查唐道袭的兄弟们盗用内库金帛之事。唐道袭害怕,奏称郑顼褊急,不可大任,于是王建改以宣徽南院使潘炕代郑顼为内枢密使。[6]

永平元年(911年)三月,李茂贞的岐国在蜀东境附近集结军队,王建怒,决意攻岐,任养子兼中书令王宗侃为北路行营都统,以唐道袭和养子兼侍中王宗祐太子少师王宗贺为三招讨使。王建御大安楼,作诗相送。[3]四月,岐军攻山南(即山南西道,已改名)军部兴元,被唐道袭击退。八月,李茂贞派将刘知俊和从子李继崇攻蜀,在青泥岭迎战王宗侃所统蜀军,败之。唐道袭逃归兴元,王宗侃、王宗贺奔安远军。刘知俊、李继崇围攻兴元和安远军,唐道袭的部下们建议他弃城。唐道袭说一旦弃兴元,则安远军和利州也将沦陷,愿誓死守城。王建闻青泥岭之败,派从子昌王王宗鐬为应援招讨使,养子定戎团练使王宗播为四招讨马步都指挥使,率军救安远军。援军屯于廉让之间,与唐道袭合击岐兵,大破之于明珠曲,次日又战于凫口,斩岐成州刺史李彦琛。十一月,援军反攻败岐军。王建也率援军亲临,岐军撤退,又被唐道袭预先伏兵斜谷再破之。[1][7]

三年二月,唐道袭从山南罢官回朝,复为枢密使。已改名王元膺的王宗懿强烈反对,上疏弹劾其罪。王建不悦王元膺所为,但也罢唐道袭,改任为太子少保[1]

七月,王建计划七夕节(当年的8月11日)出游。七夕节前一天,王元膺召诸王和大臣宴饮,但王建养子集王王宗翰、唐道袭的继任内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承旨毛文锡却没来。王元膺怒,称潘峭、毛文锡离间兄弟。王元膺亲信的大昌军使徐瑶常谦屡屡目视唐道袭,唐道袭害怕,起身离席。[1]

次日即七夕节一早,王元膺入见父皇,称潘峭、毛文锡离间兄弟。王建相信了,下令贬二人,以潘炕为内枢密使。但王元膺离宫后,唐道袭入内,反弹劾王元膺谋作乱,想召诸将、诸王囚禁之。王建生疑,取消七夕出游,并应唐道袭所请,召屯营兵护卫入宿卫,而没有召形式上由王元膺统领的六军。王元膺听闻屯营兵调动,也遣伶官安悉香、军使喻全殊调动自己的天武军甲士,捕潘峭、毛文锡,用楇几乎将他们打死,囚禁于东宫,又捕成都尹潘峤,囚之于得贤门。[1]

次日(8月12日),徐瑶、常谦与怀胜军使严璘、左大昌军使王承燧等各自率本部兵奉王元膺之命攻唐道袭,至清风楼,唐道袭引屯营兵出来拒战于神武门,中流矢,意图撤退,屯营兵因而被太子军击溃,太子军追杀到城西,唐道袭坠马,被天武军将唐据率亲兵杀死,[8]部下屯营兵也多被杀。朝廷禁军随后败王元膺军,王元膺逃匿,最终被杀,并被追贬为庶人,而唐道袭则被赠太师,谥忠壮[1]王建命立碑于阆州。[3]

后主乾德年间,念及王建受唐朝之恩,改唐道袭私第为上清宫,将追认远祖王子晋画像于上清祖殿,命杜齯龟在殿堂四壁画唐二十一帝御容。[9]

轶闻

之前相士看了唐道袭的祖坟后说:“子孙能官至公相,但怕你家承受不起这样的福,合为盗贼,不得善终。”当时唐峯已官至刺史,唐道袭也果然显贵却不得善终。一个夏天,大雨之日,唐道袭看到自己养的猫在屋檐水滴下的地方戏水,忽然雷电交加,猫化为龙飞走,有识者认为是不祥之兆,唐道袭后来果然遭祸而死。[3]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
  2. 北梦琐言》则称唐峯二子唐道、唐袭都官至节将,将唐道袭分为二人。但王象之碑目又载阆州有《唐道袭碑》。此从《资治通鉴》。
  3. 《十国春秋》卷四十六
  4.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
  5.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
  6.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七
  7. 《十国春秋·前蜀高祖本纪下》
  8. 《十国纪年》载事发时唐道袭从私宅披甲乘马经过王宗贺门请他同行,王宗贺答:“兵起无名,且不奉诏,公宜缓行。”《九国志》作唐道袭被平乱的官军所杀。胡三省认为都是误记,唐道袭已劝王建发兵自卫,肯定不会轻易出宫,而是率屯营兵出战才会被杀,且唐道袭私宅不可能有兵,王宗贺应该劝他速入宿卫而不该说“公宜缓行”;若唐道袭是官军所杀,日后不可能得到赠谥。
  9. 《十国春秋·杜齯龟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