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军工厂

吳海军工厂日语:)是一座座落於日本廣島縣吴市,由舊日本海軍經營的造船廠兵工廠,以建造大和號戰艦而闻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遭解散。戰後成為IHI公司下属的吳工廠,2013年成為日本海洋聯合公司下屬的吳工廠,目前主要業務為建造大型民間商船,已不再建造軍艦

現今的日本海洋聯合吳工廠(攝於2019年10月20日)

概要

战前

1886年(明治22年),日本畫定了五處海軍軍區,設立四個鎮守府;1889年,吴鎮守府正式開張運作時,在鎮守府組織編制底下一并设立了“造船部”,作為籌建海軍軍艦之用。過去,日本帝國海軍造船是依靠神戶市的民間企業小野濱造船廠,但是造船廠在1887年被日本政府收購後,該造船廠的相關機能逐漸轉移到吳港;1890年,小野濱造船廠仍稱為吳海軍工廠小野濱分工場。

1895年,神戶當地的工廠關閉,所有造船功能均移入吳港;而為因應甲午戰爭,一部份業務開始朝佐世保轉移。

1897年,造船部在艦政本部的指導下,改組為“造船廠”;隨後,吳造船廠建造出一系列軍艦。為因應軍艦大型化、複雜化,1903年造船廠再度增編,成為結合軍火庫、造船業務的“海軍工廠”。吳海軍工廠成立時,下轄建造船體的「造船部」、製造船用引擎的「造機部」、製造武器的「造兵部」;後來因應兵器複雜化,還有飛機等新科技的出現,吳海軍工廠的組織又再度擴編。

战时

  • 1945年6月22日9時,受到290架B-29的轰炸,工厂施設遭到破壞。海軍工廠相关的死难者有大約1900名。

沿革

战前

  • 1889年(明治22年)設置吴鎮守府。同时設置「造船部」,管轄小野滨造船所
  • 1891年(明治24年)在吴操業開始
  • 1895年(明治28年)設立「暂設吴兵器製造所」、小野滨造船所閉鎖
  • 1897年(明治30年)「暂設吴兵器製造所」改称为「吴海軍造兵廠」,吴的第一艘軍艦“宮古”下水
  • 1897年(明治30年)「造船部」与「造機部」合并为「造船廠」
  • 1903年(明治36年)「造兵廠」与「造船廠」 合并为「吴海軍工廠」
  • 1905年(明治44年)「造船船渠」完成。之后用于建造战艦「大和」。
  • 1921年(大正10年)吴海軍工廠广支廠開厅式
  • 1923年(大正12年)撤销广支廠,设立广海軍工廠

战后

  • 1945年(昭和20年)10月15日撤销吴海軍工廠
  • 1945年(昭和20年)播磨造船所吴船渠開設
  • 1952年(昭和27年)NBC吴造船部開設
  • 1954年(昭和29年)吴船渠从播磨造船所独立出来,成立株式会社吴造船所
  • 1962年(昭和37年)NBC将吴造船部让渡于吴造船所
  • 1968年(昭和42年)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将吴造船所并入
  • 2002年(平成14年)船舶部門从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分離,成立IHI Marine United Inc吴工場

建造的主要艦艇

在吴海军工厂中建造的“大和”号战列舰
吴海军工厂的干船坞内的小型潜艇

歷代工廠负责人

  • 山内万寿治少将:1903年11月9日 -
  • 北古賀竹一郎少将:1906年2月2日 -
  • 伊地知季珍少将:1908年5月15日 -
  • 村上格一中将:1912年12月1日 -
  • 野間口兼雄少将:1914年4月17日 -
  • 伊藤乙次郎中将:1915年12月13日 -
  • 小栗孝三郎中将:1917年12月12日 -
  • 中野直枝中将:1919年11月8日 -
  • 森山慶三郎中将:1920年10月1日 -
  • 金田秀太郎少将:1922年12月1日 -
  • 吉川安平少将:1923年8月13日 -
  • 伍堂卓雄造兵少将:1924年6月11日 -
  • 杉政人機関少将:1928年12月10日 -
  • 長谷川清少将:1931年12月1日 -
  • 松下薰少将:1932年10月10日 -
  • 丰田貞次郎中将:1936年2月15日 -
  • 吉成宗雄機関中将:1937年12月1日 -
  • 砂川兼雄中将:1939年11月15日 -
  • 涩谷隆太郎機関中将:1941年11月20日 -
  • 三户由彦中将:1943年9月15日 -
  • 妹尾知之中将:1945年5月1日 - 11月1日

参考文献

  • 大原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
  • 吴市的历史
  • 吴海軍工廠造船部沿革誌(復刻版),天野卓郎,あき書房,1981年5月。
  • 秦郁彦編《日本陸海軍総合事典》第2版,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年。
  • 金枡晴海著《広島スポーツ100年》,中国新聞社,1979年
  • 河野德男著《広島スポーツ史》,财团法人广岛县体育协会,1984年5月
  • サッカーマガジン1966年6月1日号,ベースボール・マガジン社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