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一

吳明一约1933年—2015年4月14日),臺灣宜蘭縣員山鄉枕山村人,1995年退休後在家鄉經營民宿與休閒農場「庄腳所在」,並推動民宿合法化,被譽為臺灣的「民宿之父」。

吳明一
出生约1933年
日治臺灣臺北州宜蘭郡員山枕頭山
逝世2015年4月14日(2015歲—04—14)(81—82歲)
臺灣宜蘭縣宜蘭市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33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15年)

生平

庄腳所在指路牌

早年生活

吳明一自小生長於員山鄉枕山村的農舍[1],家族為詔安客家人[2]。服完兵役,他考上宜蘭高商,畢業後進入員山鄉農會擔任放款業務[1]

之後吳明一因不想待在農村而去讀台北工專學建築[1],36歲畢業[3]。工專畢業後再至大同公司工作,而常住於台北[1]。妻子陳月麗則在台北教插花[4]

經營民宿與休閒農場

庄腳所在休閒農場落羽松

1991年,員山鄉大湖的農舍因人口流失而多有空居,獲政府「富麗農村」計畫補助1千萬改善當地環境後,吸引區運會遊客來此借宿,帶動當地民宿[5]。吳明一於1995年自大同公司採購課長退休[6],便在自家土地舊居旁邊建了一幢歐洲式房舍作民宿[1],內有7間臥房[4],室內達120坪[1]。吳明一把3千多坪的蓮霧園改造成休閒農場並種植大鄧伯花[7],挖以夫妻名字取名的「明山麗池」的池塘[7]

對於住宿者,吳明一會製作幻燈片對介紹縣內的景點[8][9]、提供自釀的楊桃酒[1]。吳明一本想讓兒子待在家鄉賣咖啡,但兒子寧願去台北工作[10]。妻子身兼廚師,製作當地風味的菜餚,如用金棗作成的棗餅、牛皮菜與蝦皮炒成的鮮蔬等[7]。此外,妻子還在休閒農場入口經營名為「鄧伯花廊咖啡」的咖啡館[10]

1996年1月,記者就推薦吳明一取名「庄腳所在」的民宿[1]。次年8月,員山鄉舉行「觀光元年」活動,庄腳所在也受鄉公所推薦,並稱「是農政單位及旅遊局稱許的民宿典範」[11]。也有馬來西亞華僑都曾來此住宿,並在馬來西亞的華文報紙投稿推薦[8]。2004年,農委會評量休閒農場,庄腳所在名列前茅[12]救國團也用使用庄腳所在的休閒農場作為未婚男女聯誼[13]

促進民宿合法

庄腳所在休閒農場池塘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開辦後,宜蘭縣的民宿大幅增加[14]。1996年10月11日,吳明一向政府陳情,希望政府讓農民經營的休閒農業、民宿有法人地位,以解決經濟問題[15]。宜蘭縣民宿服務職業工會發言人李庭蘭回憶,吳明一發展民宿卻屢遭取締,於是串連業者、找立法委員、向觀光局力爭,讓民宿終於合法,而對於台灣民宿發展影響深遠[16]

2001年12月11日,交通部通過「民宿管理辦法」,民宿因此可以合法化[17]。2002年10月2日,苗栗縣三義鄉的馨雅民宿,成為第一家正式掛牌的合法民宿[18]。同月25日,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局公布取得合法民宿登記證的9間民宿,包含庄腳所在[19]。年末,庄腳所在是當時臺灣合法的18間民宿之一[20]。日後,吳明一與世新大學觀光系、美和技術學院休閒運動保健系合作,讓學生來此實習[21]

帶動家鄉經濟

庄腳所在鄧伯花廊咖啡館

為促進當地觀光,吳明一整合鄰近農民、民宿、餐廳,把區內百多農戶和77公頃農地組成「休閒農業經營班」[22]。2000年1月28日,吳明一帶行政院農委會到枕山村審查設立休閒農業專區[23]。因他寫的枕頭山休閒農業區規劃報告,獲農委會評定為全國最高分,讓枕山村成為臺灣第一個休閒農業區,他也因此被推舉為枕頭山休閒農業促進會主任委員[22]。擔任主任委員期間,他一自己寫規劃報告,也鼓勵同好加入民宿的經營[9]。如宜蘭市婦女李若清、黃玲娜在枕山村開始經營名為「橙堡」的民宿,就有受吳明一幫忙[24]

2003年,吳明一與另外22家業者城組成鄉村之家聯誼會,並且發行民宿旅遊認同卡[25]

晚年

2001年2月22日,吳明一受縣府推薦為模範農民,於中興新村省政資料館接受表揚[26]。2006年,吳明一的民宿獲交通部觀光局頒發「民宿經營績效卓著」[6]。2008年2月19日,慶祝農民節大會在宜蘭縣立運動場體育館舉行,吳明一獲頒傑出休閒農場經營者[27]

2009年,吳明一於76歲取得佛光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3]。2015年4月14日,82歲、被同行稱為「民宿之父」的吳明一因肺腺癌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去世[16]

參考

  1. 敏顯. . 聯合報. 1996-01-26 (中文(臺灣)).
  2. 楊宜敏. . 自由時報. 2011-06-19 [2024-01-26] (中文(臺灣)).
  3. 胡健森. . 自由時報. 2009-06-10 [2024-01-26] (中文(臺灣)).
  4. 林秀芳. . 聯合報. 1997-01-12 (中文(臺灣)).
  5. 戴永華. . 聯合報. 1995-01-07 (中文(臺灣)).
  6. 陳木隆. . 中國時報. 2004-02-21 (中文(臺灣)).
  7. 王瑞瑤. . 中國時報. 2004-02-21 (中文(臺灣)).
  8. 楊基山. . 中國時報. 1998-07-30 (中文(臺灣)).
  9. 楊基山. . 中國時報. 2000-08-06 (中文(臺灣)).
  10. 胡健森. . 自由時報. 2009-12-09 [2024-01-26] (中文(臺灣)).
  11. 林秀芳. . 聯合報. 1997-08-11 (中文(臺灣)).
  12. 袁世忠. . 聯合晚報. 2004-12-02 (中文(臺灣)).
  13. 林美忠. . 中國時報. 2007-07-29 (中文(臺灣)).
  14. 楊基山. . 中國時報. 2003-02-16 (中文(臺灣)).
  15. 楊基山. . 中國時報. 1996-10-12 (中文(臺灣)).
  16. 羅建旺. . 聯合報. 2015-04-16 (中文(臺灣)).
  17. 楊清雄. . 民生報. 2001-12-12 (中文(臺灣)).
  18. 黃彩絹. . 民生報. 2003-01-01 (中文(臺灣)).
  19. 戴永華. . 聯合報. 2002-10-26 (中文(臺灣)).
  20. 林秀芳. . 聯合報. 2002-12-10 (中文(臺灣)).
  21. 唐復年. . 聯合報. 2006-08-28 (中文(臺灣)).
  22. 吳敏顯. . 聯合報. 2000-10-26 (中文(臺灣)).
  23. 廖雅欣. . 聯合報. 2000-01-29 (中文(臺灣)).
  24. 廖雅欣. . 聯合報. 2000-11-15 (中文(臺灣)).
  25. 林秀芳. . 聯合報. 2003-11-12 (中文(臺灣)).
  26. 黃恩齡. . 中國時報. 2001-02-22 (中文(臺灣)).
  27. 林美忠. . 中國時報. 2008-02-20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