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
台江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清水江中游,面积1070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6300。政府驻台拱街道。台江县在历史上属于生苗区,至今苗族仍占全县人口97%,是中国县级行政区之中,苗族人口比例最高者。通行苗语黔东方言。[1]
台江县 | |
---|---|
县 | |
![]() 台江县的地理位置 | |
坐标:26°40′19″N 108°18′42″E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政府驻地 | 台拱街道 |
面积 | |
• 总计 | 1,078.4 平方公里(416.4 平方英里) |
人口(2010) | |
• 总计 | 112,319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邮政编码 | 556300 |
电话区号 | 855 |
车辆号牌 | 贵H |
行政区划代码 | 522630 |
历史
清朝之前
台江县世居苗族人,位处于苗岭北部,由于长期未受中原王朝直接管辖,被中原王朝视为化外之地。台江县与邻近的苗疆在历史上受外来文化渗透影响的情况不突出,苗族文化的原生性保存较为完好,被称为生苗。
清朝
1726年(清雍正四年),清政府认为苗岭山区「广袤二三千里,户口十余万,不隶版图」,当地无土司管理,决定开辟苗疆,大举进剿生苗。苗民抗清失败后,1733年清政府设置台拱厅,将之纳入版图,属贵州省镇远府之下。苗疆腹地始设立义学,教授汉文。[2]
1855年,发生张秀眉为首的苗民反清战争,反清势力于台拱为中心,战事波及数十个州县,时间长达17年,最终为湘军击败。
中华民国
1914年改台拱厅为台拱县。1941年丹江县的一部分与台拱县合并,遂取台拱县之台,丹江县之江,改名为台江县。民国时期政府无力将统治势力渗入台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地理
交通
320国道过境。
文化
台江苗族姊妹节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台江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姊妹节。这个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风俗传统,在近半月的节日庆祝活动期间,包括县城在内,全县各地将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吃姊妹饭、划龙舟、男女青年游方、跳东方迪斯科等等,气氛热烈,热闹非凡,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前来旅游采风。
施洞龙舟节
台江县北部的施洞镇有龙舟节的民俗活动,举办的时间为每年的农历5月26日,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参考文献
- 参考台江县苗文试行与苗文教育传播研究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参考简美玲,汉语、苗泾滨、汶类:贵州苗人家谱里的混声与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涂敏. . 人民网-贵州频道. 2023-06-27 [202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2).
- 吴莉苇,18世纪欧人眼里的清朝国家性质-从《中华帝国全志》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描述谈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