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寺
古德寺,又名古德禅寺,是湖北省武漢市的一間佛寺,为武汉地区四大丛林之一。其位於江岸区二七街道黄埔路上滑坡(門牌)74号。寺庙几经战火,兴盛时期占地达30000多平方米,目前仅存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四圍被二炮部隊駐地、空軍醫院與其他民居包围。[1]
古德寺 | |
---|---|
圆通宝殿正面,画面右侧废弃建筑为原武汉照相机厂厂房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武漢市江岸区二七街道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1877年 |
编号 | 7-1800-5-193 |
登录 | 2013年3月 |
歷史
寺院由隆希和尚创建于1877年,原名古德茅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扩建。
1911年10月,昌宏法师率古德茅蓬僧众,冒着枪林弹雨,自发救护武昌起义的革命军伤员,后有3000余具烈士遗骨埋葬在寺侧[2],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嘉奖。
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专程来古德寺为其历史意义而凭吊。同年,湖北军政府对寺侧的烈士冢进行修缮,“仿西人公坟园式建筑一切”,“将该丛冢四面周围护铁栏、栽植花木并竖立石柱,高标铜旗,以垂不朽而志纪念”。
民国3年(1914年),龙波和尚将其改为丛林,并为首任方丈,时民国总统黎元洪亲自为古德茅蓬题书,取“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为它更名为古德禅寺。升级成为“共和首寺”[3]。
1916年始建天王殿、客堂、斋堂、寮房、方丈、禅堂、觉幻社。
1921年始建大雄宝殿及观音堂、云水堂,历时13年方成。
1954年10月19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参观该寺庙,他对武汉拥有一座印度帕那瓦风格的群塔寺庙感到惊异。
1959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将古德寺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土地改革時期,寺院成為武漢各寺廟僧人還俗集中點,僧侶們在此要參加勞動做火柴、衣服和搞印刷。古德寺和广讲寺参加勞動的僧众後都被并进武汉市自行车二厂。
文化大革命中古德寺被迫关闭,先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二〇一部队和武汉市公安局管教所进驻[4],佛像及文物全部被毁,1974年,古德寺的房舍土地被拨给武汉照相机厂使用,大雄宝殿、客堂、斋堂、禅堂等先后被武汉照相机厂佔用改建成生产车间,大片绿地也遭到毁坏[5]。
198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确定将产权归还佛教协会[6]。
1996年,古德寺重新对外开放,但许多建筑仍然没有修复。
2013年5月,古德寺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又与江汉路水塔、湖北省图书馆、晴川阁、武汉大学行政楼成为新一批“武汉城市地标”[2]。
建筑
寺院坐东向西,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600平方米。山门上原有黎元洪写的“古德禅寺”匾额,山门后是天王殿,殿后是一院落,有一小花园,再进是大雄宝殿。此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仿缅甸阿难陀寺样式,这种建筑样式極其罕见,目前世界上仅存两座这样的建筑。
殿顶有象征五佛四菩萨的9座佛塔,塔周围有96个莲花墩和二十四诸天菩萨像。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药师、弥勒3尊佛像,像后为西方三圣,左右为二十五圆通及文殊、普贤菩萨像。寺院的左侧为方丈室、觉幻室、观音堂,藏经楼等,右侧为僧寮舍、客堂、斋堂等。寺后及左侧空地曾是一片茂密的竹林。
發展計劃
早在2011年武汉市政府公布江岸区前三季度重大项目推进中,已劃定出古德寺文化旅游商业住宅综合区项目地块,將其纳入轨道集团储备用地。至2013年底,武汉旅游政务网公布古德寺片的旧城改造计划,项目估算总投资为50亿元[7]。2015年,古德寺周边進行第一期拆迁工作,2017年12月,古德寺二期拆迁计划被披露。根據武汉市旅游总体规划的“武汉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古德寺将规划为文化旅游商业住宅综合区,将古德禅寺列为全市重点宗教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拟将武汉照相机厂与古德寺连成一体,开辟为古德文化旅游区,計劃在相机厂区内改造和新建一批仿缅甸、泰国和西南少数民族风屋宇,形成类似上海城隍庙集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场所[3]。
参考
- . [201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2).
- 汉口古德寺:见证武汉近代发展的传奇寺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武汉市档案局 2018年08月14日
- 映像湖北|古德寺,武汉最奇葩的寺庙:独一无二但让人视觉错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8-04-28
- 文化叠合:武汉古德寺宗教艺术浅析 中国佛教协会 熊威
- 刘谦定:《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汉口古德寺的演变及其辉煌历史》,《武汉文史资料》,2002年第12期。
- 武漢市志·社會志·宗教——佛教寺廟
- 古德寺二期拆迁打包价约19000元/平 将打造宗教文化景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乐居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