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手枪

南部手枪日语:)是一系列由日本东京炮兵工厂(小石川工厂)生产的半自动手枪[1]。该系列有四种衍生型,包括:1902年大型甲型(也被称为“祖父南部”) 、1902年大型乙型(也被称为“爸爸南部”)、小型(也被称为“婴儿南部”)以及十四年式。

南部甲型
南部甲型
类型半自动手枪
原产地 大日本帝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06-1945年
参与战争/冲突民国军阀战争
一战
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苏国界战争
二战
太平洋战争
日苏国界战争
国共内战
韩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南部麒次郎
研发日期1902年
生产商东京兵工厂
小仓兵工厂
东京瓦斯电力工业
生产日期1906-1923年
制造数量10,300把(甲型、乙型)
衍生型甲型、乙型、小型、十四年式
基本规格
重量945克
长度229毫米
枪管长度110毫米

子弹8×22毫米南部弹
口径0.31英寸(7.9)
枪机短行程后座作用单动
发射模式半自动
枪口初速951英尺每秒(290每秒)
有效射程50米
最大射程55码(50)
供弹方式8发弹匣
瞄具机械瞄具:缺口照门及准星

这些手枪由南部麒次郎设计,并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二次大战中获日本军广泛使用。其中甲型的产量最少,小型更没有正式成为日军任何部队的制式武器,只有部份军官私下购买作配枪使用。而吉田智凖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十四年式则被日军正式采纳为制式手枪。

随着在二战爆发后,十四年式的产量被大幅增加,但由于这些手枪都是于赶工的状态下出厂,与战前生产的批量相比品质显著下降。

历史

南部手枪的历史最早源自南部麒次郎于1897年开始的“30年自动手枪计划”[2][1]。尽管在外观上与德国鲁格手枪有点相似,该枪在结构上受到毛瑟C96手枪和意大利格里森蒂1910型手枪的影响较深。南部手枪的首个版本于1902年完成,并命名为“甲型”[1]。该版本曾被日本皇军进行测试,但从没有正式采用过[1]。大量的甲型曾被卖到军阀割据时期的中国,以及暹罗[1]。与英军巧同的是,日本陆军的军官均需要选购自己的配枪[2],因此也有部份日本陆军的军官非官方地使用甲型。而乙型也于1924年被日本海军陆战队采纳为制式手枪,暹罗陆军也于1920年代开始采用[2]

乙型和小型南部手枪都是在东京炮兵工厂生产,只有少数在东京瓦斯电力工业(现日野汽车)生产[1]。而十四年式则由名古屋军械厂生产[3]

设计特征

所有版本的南部手枪都是运用后座作用原理和闭锁式枪栓的半自动手枪。即使它们的覆进簧是从左侧突出,这些手枪的重量分布依然相当平均[1]。它们都具备着一根较幼的枪管以及一体化的底把[1]。其枪管锻造在底把内部[1]。南部手枪采用了类似格里森蒂1910型手枪的“支撑”式闭锁系统[4]。在回膛时,枪管复位后,会有一个阻块从底把下方向上升起,以锁耳勾着枪栓,从而将其锁定[2]。南部系列手枪的弹匣为可分离式设计,并不像部份当代的半自动手枪,如毛瑟C96般需使用桥夹把子弹压入固定弹仓内供弹。其弹匣释放钮位于握把左侧[5]。弹匣容量分别为7发(小型)和8发(甲型、乙型和十四年式)[5]。这些手枪有一个通病,就是它们的保险设备和弹匣释放钮并不能有效地让射手在打空弹匣后把弹匣松开掉出,故射手需以双手把弹匣从枪上拿下来,从而增加了重新装填所需的时间[6]。另外,南部手枪在打空子弹后会像现代大部份半自动手枪一样设有空仓挂机功能,但在移除空弹匣后拉杆会立刻复位,故在更换弹匣后必须重新拉动已复位的拉杆上膛。南部手枪发射低压的8×22毫米南部手枪弹,比起二战时期其他国家所使用的手枪弹,如美国.45 ACP、苏联7.62×25毫米托卡列夫、英国.455韦伯利及德国9×19毫米帕拉贝伦都要弱。

甲型/乙型

被西方枪迷称为“祖父型南部”的甲型

甲型南部是该系列的首个型号,该枪于1902年由南部麒次郎设计。甲型有两个批量,于1903—06年生产的第一批量与1906年后生产的第二批量有着明显差异[3]。美国收藏家通常会把这些甲型南部称为“祖父南部”(Grandpa Nambus)[7]。 直到1923年停产前,东京兵工厂和东京瓦斯电力工业一共生产了2,400把甲型[7][3]。 甲型南部在外观上看起来像鲁格P08手枪,但在功能上则较像毛瑟C96[3]

被美国收藏家称为“爸爸南部”(Papa Nambu)的乙型南部与被称为“祖父南部”的甲型南部手枪有着许多差异,该型号由东京兵工厂一共生产了7,000把[8]。其中“祖父型”的扳机护环被认为是太窄,尤其在戴上手套后更不便于操作。针对此问题,后来生产的改良型均扩大了扳机护环[3]

另外,“祖父南部”的弹匣底部为木制品,并在底把后方设有焊接的枪绳扣[3]。而“爸爸南部”则改用了铝制的弹匣底板,另保留了枪绳扣[9][3]部份二战前在暹罗军队服役的“祖父南部”和“爸爸南部”,它们的握把后方均刻有特别的符号[10]

装上枪托的南部大型手枪

甲型手枪在握把上设有参考自毛瑟C96用于安装枪托的轨道[11]

小型

南部小型
小型南部手枪
类型半自动手枪
原产地 日本
服役记录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中日战争
二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南部麒次郎
研发日期1909年[1]
生产商小石川工厂
生产日期1909—1929年[3]
制造数量约6,000把[4]
基本规格
重量空枪:650克(23安士)
长度171毫米(6.75寸)
枪管长度83毫米(3.25寸)

子弹7×20毫米南部弹
枪机短行程后座作用,单动
发射模式半自动
枪口初速290米/秒(950尺/秒)
供弹方式7发弹匣
瞄具缺口照门及准星[1]

“小型南部”是对乙型南部缩小四分三尺寸的版本[4]。该枪是针对部份用户认为甲型手枪较笨重和销量不佳的问题而推出[4] 。这个版本被日本当局官方命名为“南部式”[10]。由于外型紧凑,该枪在美国也被枪迷和收藏家广泛地称为“婴儿南部”(Baby Nambu)[12]。“婴儿南部”发射口径比先前型号使用的8×22毫米南部弹更小的7×20毫米南部弹。该枪在东京炮兵工厂投入生产[10]。最初的450把小型南部手枪具备木制的弹匣底板,以及一根单一直径的击针。但后期的批量则改用铝制弹匣底板和多重直径的击针[1]。小型手枪并没有官方地获得日本军队的任何单位采用[13] ,大部份该型号的手枪都是由一些日本军官私自购买并用作配枪。然而由于价钱与进口的外国手枪相比下被认为是太昂贵,该枪并没有在日军中流行起来[3]。当时在日本陆军服装供应商偕行社出售的小型南部手枪售价高达180日元,而一名新任命少尉的月薪才只有70日元[14]

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小石川的工厂停止生产该枪的零件,但组装工作仍一直持续到1929年[1]

十四年式

十四年式手枪
十四年式手枪
类型半自动手枪
原产地 大日本帝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25—1945年(日本)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苏国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平洋战争
日苏战争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法越战争
国共内战
韩战
越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吉田智凖
生产商中央工业
东京兵工厂
名古屋兵工厂
小仓兵工厂
生产日期1925—1945年
基本规格
重量890克
长度230毫米
枪管长度117毫米

子弹8×22毫米南部弹
口径8毫米
枪机短行程后座作用单动
发射模式半自动
枪口初速325米/秒
供弹方式8发弹匣
瞄具缺口照门及准星
十四年式
收藏在德州军事博物馆的十四年式

“十四年式”是于1925年设计的改良版本,目的是要简化生产工序以降低成本[9]。该枪于1927年成为日军制式武器并发配给陆军中的士官使用,同时也向军官出售[9]。十四年式是乙型南部的进一步改进型。其产量约高达400,000把[12]。 大部份的十四年式在枪身左侧均刻有生产年号、年份和月份[15]

后期生产的型号有着一个加大的椭圆形扳机护环,这是为了解决有日军士兵反映在满洲作战时戴上手套后难以开枪的问题。部份手枪还以钢制滚花拉杆取代了原本开槽的拉杆[12]。于1940年中期再进一步改良,在弹匣内加入了辅助弹簧,以稳固弹匣及促进弹匣托弹板的运作[16]。其保险设备为一个位于枪身左侧的杠杆,它的作用是锁死枪管和阻止司牙移动[16]。为简化生产工序,在1944年推出了一种经重新设计的拉杆[12]。另外,十四年式取消了旧型号设有的握把保险[12]。该枪还能够通过使用特殊配件装填90式催泪弹[17]

据指,在二战前生产的十四年式品质较佳,但在战争期间生产的手枪质量则越来越差[18]。战时出厂的十四年式有着以机器加工的标记、较薄的烤蓝和缺乏抛光处理,反映了战时资源短缺所造成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18]。战争后期的十四年式虽在品质上明显下降,但依然能够正常使用[18]。其枪套的品质也同样因资源短缺而持续下降。生产物料更由皮革改为橡胶帆布[19]

十四年式手枪机械故障率高尤其是击针易断,故用户要带备后备击针以便随时更换,在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除了日军士兵外,中国各地的抗日游击队也有缴获使用,由于十四年式手枪的枪套形状像乌龟而被中国人称为「王八盒子」,又由于外形类似鸡腿而被称作「鸡腿盒子」或「鸡腿撸子」。

在二战过后,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的军队接收了大量投降日军士兵的武器,当中包括十四年式手枪。这些武器被用于后来的国共内战韩战朝鲜人民军的军官在韩战初期也大量装备十四年式和其他日本武器。

十四年式也在越战时被北越军队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等准军事组织所使用。

日本战败后日军被解取武装,大部份武器被联合国军接管。但后来为了解决治安问题,日本政府向驻日盟军总司令请求交还部份收缴的武器以装备警察部队,终于1946年获归还部份十四年式手枪,并与美国供应的武器一同使用,直至被更先进的武器取代。

在1945年,美国人威廉·B·儒格从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手上购得一把缴获的十四年式手枪。后来儒格在他的仓库内成功仿造出两把南部样式的手枪[20],为他日后面向大众推出的.22 LR口径儒格标准型手枪埋下重要基础[21]

其他衍生型

  • 北支一九式拳铳:十四年式的改良版,在战争末期于日军占领下的中国北平(现北京)生产。
  • 试制拳铳付军刀:把手枪和军刀合而为一的实验性质刀铳型武器,除了在手枪的顶部接上刀刃外还把三十二年式军刀甲的刀柄和南部手枪的握把一体化,同时延长了握把的尺寸及取消了扳机护环。最初制作了四把以小型南部手枪作原型改造而成的样本,但它们都在关东大地震后遗失了。后来日本人再以十四年式为原型制作了三把试作的刀铳,但由于被质疑实用性,最后于1929年停止开发。

使用国家

手持十四年式手枪的中国国民革命军士兵

登场作品

电影

  • 2001年—《珍珠港》: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一名日本皇军士兵所使用,没有开火场面。
  • 2004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朝鲜人民军军官所使用,其中一把被身为韩国军人的主角李振泰(张东健饰演)所缴获。
  • 2005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皇军所属的彦部中尉(山口雅饰演)和长井少校(小林元树饰演)所使用。其中长井的手枪被美国陆军游骑兵所属的西德·沃乔中士(马克斯·马蒂尼饰演)抢夺并用来击杀其前用户。
  • 2006年—《来自硫磺岛的信》: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和小型南部,都由日本皇军士兵所使用。
  • 2008年—《叶问》: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皇军上校佐藤(涩谷天马饰演)所使用。
  • 2008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皇军士兵和朴昌义的手下所使用。
  • 2009年—《南京!南京!》: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皇军中尉伊田修(木幡龙饰演)所使用。
  • 2010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朝鲜人民军军官所使用。
  • 2011年—《登陆之日》: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皇军大佐长谷川辰雄(小田切让饰演)和其他日本军官所使用。
  • 2011年—《太平洋的奇迹》: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皇军士兵所使用。

电视剧

  • 2010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皇军士兵所使用。其中一把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所属的主角劳勃·里奇(詹姆士·贝吉·戴尔饰演)当成战利品带走,最后他把该枪送了给军医格兰特(马特·克拉文饰演)。

电子游戏

  • 2003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于第六个战役任务中由日本皇军的军官所使用,玩家无法使用。
  • 2004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命名为“南部手枪”,由日本皇军军官和医疗兵所使用,可被玩家缴获。
  • 2008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命名为“南部”。奇怪地在空仓重新装填玩家角色移除空弹匣后处于空仓挂机状态的拉杆不会自动复位。战役模式中由日本皇军士兵于“背水一战”(Last Stand)状态时使用,也于第一个关卡“永远忠诚”(Semper Fi)中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所属的沙利文中士交给刚从死里逃生的玩家角色米勒列兵使用。联机模式中可在解锁后由所有阵营使用。
  • 2009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载弹量只有7发,由日军侦察兵所使用。奇怪地没有空仓挂机。
  • 2010年—《》:型号为十四年式手枪,只在单机模式关卡“极光行动”中由渡边所使用,玩家无法使用。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Hogg, Ian, Pistols of the World 4th Edition (2004) p. 191.
  2. McNab, Chris, The Great Book of Guns (2004) p. 124
  3. Hogg, Ian, Pistols of the World 4th Edition (2004) p. 232.
  4. Hogg, Ian, Military Small Arms of the 20th Century 7th Edition (2000) p. 67.
  5.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23
  6. Campbell, Bob: "Firing the Nambu Type 14, Japan's Service Pistol". Small Arms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January 5, 2020)
  7.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8
  8.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9.
  9. Hogg, Ian, Military Small Arms of the 20th Century 7th Edition (2000) p. 66
  10.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11.
  11. .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12. Kinard, Jeff. Pistol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p. 245, ABC-CLIO, Inc. 2003.
  13.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12.
  14.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13
  15.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5.
  16.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22.
  17.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31.
  18. Kinard, Jeff. Pistol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p. 246, ABC-CLIO, Inc. 2003.
  19. Skennerton, Ian, Japanese Service Pistols Handbook (2008) p. 30.
  20. Wilson, R. L. "Ruger & His Guns; A History Of The Man, The Company And Their Firearms." 1996. ISBN 0-7858-2103-1.
  21. John Whitt. . 2011 [201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1).
  •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轻武器史料,火器堂堂主,轻兵器出版社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