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进论

南进论,为前日本向南方扩张的对外政策主张,包括占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以及掠夺当地资源的计划。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在南进论影响下发动的南方作战(1937年-1942年)
在南进论影响下发动的南方作战(1937年-1942年)

明治时期

开国后,横尾东作田口卯吉志贺重昂菅沼贞风竹越与三郎等民间论客,受泛亚主义自由贸易思潮影响,提倡南进论,主张向大洋洲东南亚扩张贸易与移民。甲午战争中,南进论者便积极呼吁领有台湾。[1]

明治时期,日本向南方扩张,将小笠原群岛等无人岛纳入辖下,1885年琉球处分吞并琉球,1895年取得台湾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以后,北进论成为日本政府对外政策主流,积极经略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向东北亚扩张;而南进论为民间非主流,但台湾总督府开拓南洋航路。[2]

1914年(大正3年),日本借口日英同盟参战,日本海军占据德国太平洋殖民地密克罗尼西亚诸岛。战后,日本受国联托管德属新几内亚,实质上将德国前殖民地纳入统治。在南洋诸岛,日本设立南洋厅鼓励向南方的贸易投资移民,将内南洋作为外南洋的跳板。[3]

大正时期至二战

日本大正时期至二战之间对于「南方」所研拟与实施的南进政策。粗略可分为大正南进期、中国抗日战争前期、太平洋战争等3时期。广义政策施达区域则涵盖华南台湾东南亚等。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期日本受益于战事所需,于华南及东南亚民生经济获利大幅提升,奠定南进政策的利基,在经过「准备期」、「培训期」及「宣导期」后,率先于大正时期以台湾为基地,以金融、经济面向掌握东南亚经济命脉,并在积极运作经营后,于医学、商业及农业上获得一定成果。

在南进政策施行过程中,因关东大地震等因素使得日本的南进政策稍缓,但于台湾部分仍默默继续进行。南进政策的主要推动者是日本海军,日本陆军对此政策的态度比较消极[4]昭和初期,日本军事势力擡头,配合武力横扫东南亚,使得南进政策获得实际巨大效益。惟在战事失利后,所有成果毁于一旦,其战略也于日本投降后正式停止。

参考文献

  1. 「台湾占领の意见书」(川上操六宛松方正义书翰、徳富苏峰起草、内容から1894年11月下旬の旅顺占领直后の起草と推定される)、徳富猪一郎着『台湾游记』180~186页 (1929年)、徳富猪一郎编述『公爵松方正义伝』坤巻546~552页 (1935年)に収录。后藤干一着『近代日本と东南アジア--南进の「冲撃」と「遗产」』(岩波书店、1995年)79~80页に同意见书への言及がある。
  2. 寺岛成信. . www.oit.ac.jp. 学术调查报告 53-2 人文社会篇: 16. 2009年2月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3.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 联合新闻网. 《观‧台湾》第41期「南洋 洋南」. 2019-04-21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中文(台湾)).
  4. 周俊. . アジア太平洋研究科论集. 2017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中村孝志:〈大正南进期与台湾〉,《台北文献》第132期,2000年,pp. 195-263.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