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话

南昌话赣语昌都片的一种方言。由于赣语内部的复杂性,真正意义上的南昌话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而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

南昌话常用的词语“恰噶”表示棒的含义,有时候也当做反语使用;本广告表达褒义。
南昌话
发音[lan˧˥ tsʰɔŋ˦˦ ua˩˩]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
区域南昌市区及南昌县
语系
语言代码
ISO 639-3
ISO 639-6cagj
Glottologchan1317[5]

赣语

历史

自上古至有一代,江西一直都是三苗的活动地带。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开始有古百越人聚居。这段时期赣地先后隶属的统治,其居民自当是使用古越语和古楚语。秦汉以后,中原对江西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中原的汉语和本地的吴语、楚语互相接触、互相融合,赣语遂逐步形成。南昌建成于汉末,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史料表明当时豫章郡的人口规模位列全中国第四。古赣语在吸收中原汉语的过程中,本身的语言特点也就逐渐成型。

分布地域

作为赣语的代表,南昌片,或称之为昌靖片南昌都昌片,主要分布在江西赣江下游及鄱阳湖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安义永修修水武宁德安星子都昌湖口奉新靖安以及湖南平江,共14个县市。

主要特点

  • 本片的突出特点是古今声调的演变受到今声母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影响。本片入声有两个调类的,其调型都是阴入高、阳入低。(三个县例外:修水入声不分阴阳。星子入声限于古入声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古全浊声母字今归阳去。湖口无入声,古入声字今归去声)

如:如南昌市:百—阴入、白—阳入、绿—阴入、六—阳入        

  • 其次,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这四地例外〕

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这一现象在全国的汉语方言中并不多见,如:普通话,铜、农,两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再、菜,两个字一个不送气,一个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但在南昌话中,铜,农,由于铜字送气,农字不送气,两字声调不同;再,菜,再字不送气,菜字送气,两字声调不同,菜字变成上声,与“彩”字相同。

分片

本片可分为南昌、都昌、靖安3小片。

  • 南昌小片包括南昌市、南昌和湖南的平江。共同点是今声母送气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无[in iŋ]对立,四呼俱全。
  • 都昌小片包括都昌、星子、德安、永修、湖口、安义、下新建、武宁和修水。共同点是古全浊声母和古次清声母今塞音塞擦音为送气浊声母(都昌以外的县都分新派和老派,这是老派读音。都昌无新老派之分,只有这一种读音),声母送气不送气影响今调类的分化,擦音[h]归送气类,其余归不送气类;大多有舌尖后声母,有[in iŋ]对立,无撮口呼声母。
  • 靖安小片包括靖安、奉新和上新建。共同点是知三章组除石岗止蟹两摄开口三等字读zh ch sh(拼音)以外,其余一律读[t th s],无[in iŋ]对立,无撮口呼韵母。

南昌音系简介

通常所说的南昌话是指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 南昌话分城里话和乡下话,乡下话又分很多种。习惯上所说的城里,指的是南昌旧城(早圮)以内,即今八一大道以西到江边,永叔路以北,阳明路以南不足5平方公里的地区。旧城以外过去统称为乡下,即使是离城最近的乡下的话,也跟城里话不同。 部分南昌话词汇含义与粤语完全相同:后生(年轻人), 冇(没有)。

元音

赣语一共有8个单元音ɿ、i、u、y、a、o、ɛ、ɵ。其中三个可作为介音:[-i-]、[-u-]、[-y-];两个可作为元音韵尾:[-i]、[-u]。如下表所示:

次前 次后
i  y
ɨ
u


ə



a
半开
  • [ɿ]只出现在[ʦ-]、[ʦʰ-]、[s-]后面。从配合关系上说,[ɿ]可以看成是[i]的变体。
  • [u]似于日文,嘴巴的形状不是圆的、而是较扁。在舌尖声母后面则发音较松,特别是在作介音时。
  • [a]是前[a],而非舌面后的[ɑ],这种现象甚至存在于「au」这样的韵母里。
  • [o]比第七号标准元音[o]略低略开。[o]后面带有舌根音韵尾[-ŋ]、[-k]时开口度更大,接近标准元音[ɔ]。[o]在「yon」、「yot」两韵中偏前,接近[ɵ]。
  • [ɵ]单独作韵母时开口度较大,介乎[œ]和[ə]之间。
  • [ɨ]如果后面带有舌尖音韵尾[-n]、[-t],开口度就很小,接近[ɘ],例如:真[ʦɘn]、织[ʦɘt]。在「ɨi」、「ɨu」两韵中,[ɨ]是介乎[i]和[ə]之间的一个松而高的央元音。

声母

赣语——南昌话的声母共有十八个音素(如下表)和一个无声辅音「Ø」。

赣语(南昌标准赣语)的声母表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面前 舌面中 舌面后
塞音 不送气 [p]
[t]
[k]
送气 []
[]
[]
鼻音 [m]
[ȵ]
[ŋ]
摩擦音 [f]
[s]
[ɕ]
[h]
塞擦音 不送气 [ʦ]
[ʨ]
送气 [ʦʰ]
[ʨʰ]
边音 [l]

<noinclude>

赣语——南昌话的声母的音韵特点

  • 清塞音[p-]、[pʰ-]、[t-]、[tʰ-]、[k-]、[kʰ-]的发音比普通话要硬,似广州音。例如:拜[pai]、败[pʰai]、带[tai]、代[tʰai]、盖[kai]、概[kʰai]。
  • 唇齿擦音[f-]与长沙音似,不同于双唇清音[ɸ-]。例如:怀[fai]。
  • 喉清音[h-]与多数南方音同,而非普通话中的[x-],发音部位于喉部。例如:好[hau]。
  • [ŋ-]是舌根鼻音。例如:咬[ŋau]、岸[ŋon]。
  • [ɳ-]基本上是古疑母字,也有少数日母字,例如:日[ɳit]、入[ɳip];和一部分泥(娘)母字,例如:尿[ɳieu]、年[ɳien]。
  • [ʦ-]、[ʦʰ-]、[s-]发音部位比普通话靠后,易和舌叶音混。例如:猪[ʦu]、住[ʦʰu]、树[su]。
  • 零声母出现在开口韵[ɘ]前面不带摩擦,在齐齿、合口和撮口韵前面出现时带有轻微的摩擦音[j]、[w]、[ɥ]。
  • 北部赣语鄱阳湖周边古全浊声母和古次清声母今塞音塞擦音为送气浊声母。(距离稍远处的南昌语流中存在这种现象。)
  • 《汉语方音字汇》对南昌音系说:“与中年人口音相比较,老年人口音……深臻曾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字声母为 ʨ 组,如‘枕’ ʨin,‘识’ ɕit。”

赣语声母和古声母的对应关系

  • p 帮母(边补巴比)
  • m 明母(摸母绵靡)微母(问蚊望)
  • t 端母(多丁都当)
  • 滂母(泼批普孵);并母平声(皮辅袍);并母仄声(部抱辫逢);奉母(浮伏)
  • 透母(拖体铁脱);定母平声(擡条田同);定母仄声(惰盗邓洞);
  • k 见母一二等,今开合(瓜该高工);见母假蟹效咸山江各摄开口二等,今开口(家解交艰甲降)
  • 溪母一二等,今开合(夸开昆哭);群母平声,今合口(葵逵狂);群母仄声,今合口(柜跪共);溪母效咸江各摄开口二等(敲掐恰确)
  • f 非、敷母(峰夫芬放);奉母(房防符扶);晓、匣母合口(胡虎户呼)
  • h 晓、匣母一二等,今开口(海好寒黑);晓、匣母假效咸山江梗各摄开口二等(虾鞋孝陷瞎巷)
  • ʨ 见母(今九卷洁);精母(姐酒尖姜);群母,今读阴去(竞);遇合三遇虞,知照(猪朱注煮);流开三尤,知照(周舟洲咒);溪母(券)
  • ʨʰ 溪母(溪牵轻犬);清母(且秋清七);群母平声(茄奇干权);从母平声(齐墙秦钱);群母仄声(巨轿绝匠);从、邪母仄声(聚渐净寂);从、邪母(徐席袖);澄母平声(储厨绸筹);彻、穿母,合三(抽臭丑处);澄母仄声,合三(住柱);禅母(售)
  • ɕ 晓母(希休香旭);匣母(系贤熊穴);心母(写仙星相);从、邪母(斜习旬象);审母(书舒鼠恕);禅母(薯墅竖殊)
  • ʦ 精母(左灾走作);知、照母(遮准桌壮)
  • ʦʰ 清母(雌粗寸策);从母平声(慈才曹惭);从母仄声(坐字造贼);彻、穿母(车川产尺);禅母平声(垂臣承成);澄、床母平声(助兆状郑)
  • s 心母(锁苏三色);邪母(诵颂讼俗);审母(纱帅声束);禅母(时舌十上);禅母(纯晨常尝);床母(船唇);禅母(瑞)
  • l 来母(罗雷龙腊);泥母(糯奶能嫩);娘母(浓宁);日母(绕仍若热)
  • ȵ 泥、娘母三四等,今齐撮(女扭年溺);日母三等(染忍肉日);疑母三四等(鱼语严愿);以母(育浴)
  • ŋ 疑母(牙眼硬岳);影母,今开口(亚欧晏暗)
  • Ø 日母止摄开口(而尔二儿);影、喻、微母(淹央匀勇乌温);喻母(容荣融)

韵母

南昌话韵母可分为「开韵尾」、「闭韵尾」、「促韵尾」三类,共有六十五个。[6]

开韵尾 鼻韵尾 塞韵尾 边鼻韵
开口呼 a
ɔ
ɛ
ɿ
ə
ai
əi
au
ɛu
əu
an
ɔn
ɛn
ən

ɔŋ

at
ɔt
ɛt
ət
ak
ɔk
uk
鹿

齐齿呼 ia

i
iɛu
iu
iɛn
in
iaŋ
iɔŋ
iuŋ
iɛt
it
iak
iɔk
iuk

合口呼 ua


u
uai
怀
ui
uan
uɔn
un
uaŋ
uɔŋ
广
uat
uɔt
uɛt
ut
uak
uɔk
ŋ̍
撮口呼
y
yɔn
yn
yɔt
yt

赣语韵母的音韵特点

  • 遇摄三等鱼韵字、流摄一等字、臻摄开口一等字、曾摄一等字和梗摄开口二等文读字,许多地方主要元音是[ε]。如后[hεu2]、痕[hεn2]、灯[tεn4]。
  • 咸山二摄开合口一二等一般趋于混合,但在见系声母后面保持主要元音音色的区别。例如:甘[kon]、监[kan];喝[hot]、狭[hat]
  • 咸山二摄开口二三等在知系声母后保持原因音色的显著区别。例如:站[ʦan]、沾[ʦɛn];山[san]、扇[sɛn]
  • [iɛu]、[iɛn]、[iɛt]三个齐齿韵是从中古三四等韵演变而来。但是流、臻、曾、梗四摄开口一二等韵在见组和影母后大多也带有[-i-]介音。例如:狗[kiɛu]、恩[ŋiɛn]、克[kiɛt]。这一特点根本上是因为舌根音和ɛ之间产生的i流音。
  • 知系声母发音部位已经合同精组,但在三四等变开合口而不变为齐齿撮口。例如:蛇[sa](精组:且[ʨʰia])、书[ɕy](精组:徐[ɕy])、超[ʦʰɛu](精组:消[ɕiɛu])。从这一点可知,知照组和精组的混同应该是较晚的变化。如果两组合并已久,在三四等韵前面的变化应该保持一致。
  • 深臻二摄开口三等的演变反映了知、章(照三)组和庄(照二)组声母性质的差别。例如:参[sɛn]、涩[sɛt]

赣语韵母和古韵母的对应关系

  • a 帮、庄组假开二麻(爸马渣洒);见、晓组假开二麻(加家牙霞);晓、影组假合二麻(画化洼蛙);章组假开三麻(遮车舍奢)
  • ia 精组假开三麻(姐斜谢些);以母假开三麻(冶野)
  • ua 见组假合二麻(瓜寡卦夸)
  • ai 端、见、精组蟹开一呔泰(带太奶灾);匣母呔韵(孩);帮、庄组蟹开二皆佳夬(拜买债晒);晓组蟹开二皆开(鞋);见母蟹开二皆开二佳(皆解阶街);晓、匣母蟹合二皆(歪淮坏槐);生母止合三脂(帅)
  • uai 见组蟹合二皆佳夬(乖怪快块)
  • au 效开一二豪肴(包矛刀操);见组匣母效开二肴(较教效校)
  • ɛu 知、章组效开三宵(朝赵兆绍);流开一三侯尤(剖某喉偷)
  • iɛu 影组效开三宵(腰舀妖耀);流开一三侯尤(狗寇扣殴);帮、端、见、精组日母,效开三四宵萧(表苗尿骄)
  • i 蟹开四齐(细洗鸡契)
  • ɿ 精组止开三支脂之(资慈寺司);蟹开三四祭齐,止开三支脂之微(置狮艺戏);帮系止开三支脂,蟹合一三灰废(臂被美肺)
  • o 果开一歌合一戈(哥多佐锁货)
  • u 遇合一三模鱼虞(组梳如斧奴库)
  • ə 日母止开三支脂之(二儿而尔)
  • y 精、见系遇合三鱼虞(徐居语须)
  • ui 影、云、微母止合三微(围微位威);蟹合一三四灰祭齐,止合三支脂微(对醉虽岁);泥、来母蟹合一灰(内雷);日母止合三支,以母蟹合三祭(蕊锐)
  • iu 来母精、见组,流开三尤(刘秋羞舅)

声调

阴平42 悲三上声213 古老阴去45 正燕阴入5 黑一
阳平24 平唐阳去21 共大阳入21 读极

外部链接

  1. 李如龙 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ISBN 7-5615-0385-7
  2. 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ISBN 7-5004-2716-6
  3.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年4月)ISBN 7-5421-1028-4
  4.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5. Yan (2006), pp. 150–151, based on Hanyu Fangyin Zihui.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