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和机器厂
协同和機器厂(),原協同和碾米廠,今广州市柴油机厂(舊址),門牌為荔湾区芳村大道东146号。是广州市早期较有名的製造業企业之一,曾生产出大中華第一台柴油机。
協同和機器廠舊址 | |
---|---|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东毓灵桥北侧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1911年 |
编号 | 75Ⅴ-6 |
登录 | 2008年 |
其位于荔湾区南片(原芳村区)的大口街道(原大涌口)下的杏花大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毓灵桥北面约20米处,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厂时间有争议,市文化局有关的资料记载是1912年,而广州市柴油机厂资料记载是1911年,确切年限属那一年需作进一步考证。
“协同和”意为“协力同心、和衷共济”。
歷史
宣統二年(1911),米业植丰号老板何渭文欲开设米机(即碾米厂),物色中陈拔廷及陈沛林两人,遊說他們離開河南大涌口均和安厂,合资创办了协同和厂。後薛廣森(著名工商业家,其子薛则民在1930、40年代省港机器行被稱誉为“天王”)欣賞協同和碾米技術革新,與薛等商量入股改為機器修造廠,之後更招攬外股,資金增至三萬元,股東增至二十餘人[1]。
民國二年(1913),協同和製出船用柴油機,贏得「華南第一家」的聲譽。
民國四年(1915),該廠仿製4 缸44.3 千瓦兩衝程熱球式柴油機成功[2]。
民國六年(1917),協同和生產的柴油機開始銷往新加坡[3]。
民國七年(1918),生產出117.7 千瓦、用壓縮空氣啟動、可逆轉的兩衝程柴油機,安裝在輪船上航行于珠江,引起航運業重視。
至民國廿六年(1937),該廠累計生產各種規格的柴油機 383 台/1.68 萬千瓦,有設備85台,職工340人,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機器廠,產品行銷廣東及湖南、江西等地,並曾遠銷加拿大及東南亞等[2]。
第四野戰軍進佔廣州前夕,貨幣大幅貶值,員工收入低微而掀起工潮。股東商議拋棄廣州廠轉向集中資金經營香港廠,而薛則民和方百里等股東堅持保存廣州廠。結果是以港幣一百四十萬元將香港廠的股份轉售另一方。薛則民攜同全家返回廣州,擔任協同和廠工務組組長[4]。
1950年,薛氏被廣州軍管會任命為協同和廠廠長兼總工程師,由協同和主力維修中南海军(南海舰队前身)得到的國民政府遺留的艦隻[5],方便海军日後的軍事行動。
1966年易名為廣州柴油機廠。
2008年被市政府公佈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6]。
2018年1月尾,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名单(第一批)公布,协同和机器厂(现为协同和动力机博物馆)入选首批100个工业遗产保护名录[7]。
遊覽
2009年初,市、區政府對芳村地區作出發展規劃,以廣州柴油機廠舊廠區地塊建設、發展922創意社區。广州柴油机厂原址被纳入白鹅潭规划,時其主体厂房計劃在3年内搬迁至番禺大岗产业基地,为白鹅潭商圈内发展第三产业讓出14万方土地,而协同和的百年厂房就轉為柴油机博物馆[10]。場地現為廣州宏信922創意園,是珠江隧道至鶴洞橋之間芳村大道沿線“濱水創意產業區”的一部分[11]。博物館暫為團體預約參觀制。
交通
參考文獻
- 方文瑜. . 廣州文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4).
- 廣州市志·工業(下)·機電工業志
- 芳村區志(1840-1990)·工業·駐區工業
- .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广州最先支援舰艇军修的民办工厂 余德晃(遗作)广州市地方志
- 关于公布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11-24 市府办公厅 2009-01-13
- 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名单公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8-01-31 信息时报
- 陈拔廷故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黄信隆 吴志成 廣州文史
- 那些遭强拆而应复建的建筑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信息时报 2013-07-11
- 百年协同和机器厂变博物馆 腾出白鹅潭用地 2011-09-12 吴瑕 曹天元 大洋网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地理位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宏信922创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