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概要
诺贝尔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性奖励,其中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经济学奖在1969年增设。迄今,世界上已有900个人或组织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有1.33%为华人。
1957年获得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是最早获奖的华人。表列华人当中,包括12位汉族人[2],1位藏族人。
此外,历史上还有若干被提名人。伍连德193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汉族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获奖者
汉族
获奖年 | 奖项 | 肖像 | 获奖者 | 生卒年 | 学历 | 获奖理由 | 出生 | 获奖时公民权 | 注释 |
---|---|---|---|---|---|---|---|---|---|
1957年 | 物理学奖 | ![]() |
杨振宁[lower-alpha 1] | 1922年10月1日—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士、硕士)
芝加哥大学(博士) |
对于宇称定律的透彻分析,导致关于基本粒子的重要发现。[3] | ![]() |
![]() |
获奖时仅具中华民国国籍,数年后取得美国国籍,为双重国籍。 2017年,证实已于2015年4月1日放弃中华民国国籍和美国国籍,取得 ![]() |
1957年 | 物理学奖 | ![]() |
李政道[lower-alpha 3] | 1926年11月24日— | 国立浙江大学(肄业)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肄业) 芝加哥大学(博士) |
对于宇称定律的透彻分析,导致关于基本粒子的重要发现。[3] | ![]() |
![]() |
获奖时仅具中华民国国籍,但数年后取得美国国籍,为双重国籍。 |
1976年 | 物理学奖 | ![]() |
丁肇中[lower-alpha 4] | 1936年1月27日— | 台湾省立工学院(大学一年级)
密西根大学(学士、博士) |
在发现一种新的重基本粒子中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6] | ![]() |
![]() ![]() |
出生于美国的丁肇中在台湾完成小学至大学一年级的教育。 |
1986年 | 化学奖 | ![]() |
李远哲[lower-alpha 5] | 1936年11月19日— |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硕士)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 |
在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8] | ![]() |
![]() ![]() |
李远哲是第一位出生及成长于台湾的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时具有美国国籍与中华民国国籍,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 |
1997年 | 物理学奖 | ![]() |
朱棣文[lower-alpha 6] | 1948年2月28日— | 罗彻斯特大学(学士)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 |
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10] | ![]() |
![]() | |
1998年 | 物理学奖 | ![]() |
崔琦[lower-alpha 7] | 1939年2月28日— | 奥古斯塔纳学院(学士)
芝加哥大学(博士) |
发现电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变成新的粒子——量子流体。[11] | ![]() |
![]() ![]() | |
2000年 | 文学奖 | ![]() |
高行健 | 1940年1月4日— | 北京外国语学院(学士) | 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12] | ![]() |
![]() |
1997年归化法国,获奖时为法国公民。曾先后具有中华民国国籍(1940年-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1949年-1997年)。 |
2008年 | 化学奖 | ![]() |
钱永健[lower-alpha 8] | 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 | 哈佛大学(学士)
剑桥大学(博士) |
对绿色萤光蛋白的发现和研究。[13] | ![]() |
![]() | |
2009年 | 物理学奖 | ![]() |
高锟[lower-alpha 9] | 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 | 伦敦大学学院(学士、博士) | 在纤维中发送光以达成光纤通信的开拓成就。[14] | ![]() |
![]() ![]() ![]() |
获奖时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且具有美国国籍和英国国籍,为事实上的多重国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及其在香港特区的特别解释[15],高锟为中国公民。 |
2010年 | 和平奖 | ![]() |
刘晓波 | 1955年12月28日—2017年7月13日 | 吉林大学(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博士) |
长期以来以非暴力方式在中国争取基本人权。[16] | ![]() |
![]() |
首位获得诺贝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对刘晓波获奖不满。 |
2012年 | 文学奖 | ![]() |
莫言 | 1955年2月17日— |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
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结合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17] | ![]() |
![]() | |
2015年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 |
屠呦呦[lower-alpha 10] | 1930年12月30日— | 北京医学院(学士) | 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18] | ![]() |
![]() |
藏族
获奖年 | 肖像 | 获奖者 | 奖项 | 生卒年 | 获奖时公民权 | 出生地 | 获奖成就 | |
---|---|---|---|---|---|---|---|---|
1989年 | ![]() | བསྟན་འཛིན་རྒྱ་མཚོ་ | 丹增嘉措 | 和平奖 | 1935年7月6日— | 无国籍 (有争议) ![]() | ![]() | 以宽容、相互尊重为基础,通过和解协商的途径,保护西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藏人。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上显示其出生地为西藏(Tibet),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奖时居留资格(Residence)为印度[20]。
- 在法律意义上,达赖喇嘛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西藏之后,1959年流亡印度之前,可认为其拥有中国国籍,也参加了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中国政府未明确声明剥夺或不承认达赖喇嘛的中国国籍,达赖喇嘛也未明确声明放弃中国国籍。但是流亡印度至今期间(包括1989年获诺贝尔奖当时),达赖喇嘛为难民身份,持一种印度政府颁发给西藏政治难民的身份和旅行证件,可在国际旅行时当做护照的替代品使用[21][22][23][24]。
- 在达赖喇嘛自己的意愿方面,1970年代达赖喇嘛主张“大藏区真正的自治”;1988年6月5日在欧洲议会上达赖喇嘛主张西藏和中国政府联盟的民主自治政体,在非政治领域自治,外交交给中国政府,中国可在西藏留有少数防卫性军事设施[25];2008年他再次强调虽谋求西藏自治,但主张西藏的外交和国防交给中国政府[26]。2010年9月20日达赖喇嘛表示有信心持中国护照重返西藏,一再强调其并没有将西藏从中国分离的野心[27]。
被提名者
汉族
被提名年 | 肖像 | 获提名者 | 奖项 | 生卒年 | 被提名时公民权 | 提名成就 | 提名者 |
---|---|---|---|---|---|---|---|
1935年 | ![]() | 伍连德[28]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 | ![]() ![]() | 关于肺鼠疫的工作,特别是发现了蒙古旱獭在其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 | 嘉惠霖 |
1939年、1957年 | ![]() | 胡适[29] | 文学奖 | 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 ![]() | 斯文·赫定(1939年)
香港中文笔会(1957年) | |
1940年、1950年、1970年、1972年 | ![]() | 林语堂[30] | 文学奖 | 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 | ![]() | 赛珍珠(1940年、1950年)
斯文·赫定(1940年) 中华民国笔会(1970年) 姚朋(1972年) | |
1949年、1952年[lower-alpha 13] | 李卓皓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13年4月21日-1987年11月28日 | ![]() ![]() | 垂体激素的分离和研究。(1949年) | Fuller Albright(1949年)
Oscar Luque(1952年) | |
1950年、1951年、1953年、1956年、1958年、1959年、1961年、1963年、1967年 | 李卓皓[31] | 化学奖 | 1913年4月21日-1987年11月28日 | ![]() ![]() | 威廉·吉奥克(1950年、1951年、1953年、1956年、1958年、1959年、1961年、1963年、1967年)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1950年) | ||
1957年* | ![]() | 杨振宁[32] | 物理学奖 | 1922年10月1日— | ![]() | ||
1957年* | ![]() | 李政道[33] | 物理学奖 | 1926年11月24日— | ![]() | ||
1958年、1959年[lower-alpha 14]、1960年[lower-alpha 15]、1964年[lower-alpha 16]、1965年[lower-alpha 17]、1968年、1970年[lower-alpha 18] | ![]() | 吴健雄[34] | 物理学奖 | 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 | ![]() | 波利卡普·库施(1958年)
威利斯·兰姆(1958年) J Rossel(1959年) 戴维·H·弗里施(1960年) 赫维希·朔佩尔(1964年) 埃米利奥·塞格雷(1964年、1965年) 内山龙雄(1968年) H Morinaga(1970年) U Hauser(1970年) Feza Gürsey(1970年) | |
1963年 | 潘福和[35] | 和平奖 | 不详 | ![]() | 因其作品而被提名。他的《幸福真理:核子太空时代唯一正确的思想》一书是对确保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实际而具体的贡献。 | 林仲达[lower-alpha 19] | |
1968年 | ![]() | 晏阳初[37] | 和平奖 | 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 | ![]() | 因为他毕生致力于为困扰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的共同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使他们能够实现其巨大的人类潜力,最终使他们自己和全人类受益。他以最有效的方式为加强世界和平的基础做出了贡献。 | 阿道夫·莫利纳·奥兰特斯 |
1971年 | 史接云[lower-alpha 20][39] | 文学奖 | 1926年-1983年 | ![]() | 艾蒂安·拉莫特 | ||
1973年 | 蒋彝[40] | 文学奖 | 1903年5月19日—1977年10月26日 | ![]() | 罗香林 | ||
1973年 | 徐𬣙[41] | 文学奖 | 1908年11月11日-1980年10月5日 | ![]() | 李秋生[lower-alpha 21] |
汉族
被提名年 | 肖像 | 获提名者 | 奖项 | 生卒年 | 被提名时公民权 | 提名成就 | 提名者 |
---|---|---|---|---|---|---|---|
1979年[43] | 钮经义 | 化学奖 | 1920年-1995年 | ![]() | 杨振宁 | ||
2007年[44]、2010年[45] | ![]() | 高智晟 | 和平奖 | 1964年- | ![]() | 大卫·乔高、大卫·麦塔斯(2007年)
克里斯·史密斯、吴振伟、Joe Pitts、撒迪厄斯·麦科特尔、鲍勃·英格里斯、林肯·迪亚斯-巴拉特、戈斯·比利拉基斯(2010年) | |
2010年[45] | ![]() | 陈光诚 | 和平奖 | 1971年- | ![]() | 克里斯·史密斯、吴振伟、Joe Pitts、撒迪厄斯·麦科特尔、鲍勃·英格里斯、林肯·迪亚斯-巴拉特、戈斯·比利拉基斯 | |
2010年[45] | ![]() | 刘晓波 | 和平奖 | 1955年-2017年 | ![]() | 克里斯·史密斯、吴振伟、Joe Pitts、撒迪厄斯·麦科特尔、鲍勃·英格里斯、林肯·迪亚斯-巴拉特、戈斯·比利拉基斯 | |
2021年[46][47] | ![]() | 李柱铭 | 和平奖 | 1938年- | ![]() | 为香港争取更多自由与和平民主而获奖 | Mathilde Tybring-Gjedde、Peter Christian Frølich |
2022年[48] | ![]() |
邹幸彤 | 和平奖 | 1985年- | ![]() |
这五人不仅象征着数百万对自己城市的命运忧心忡忡的香港人的希望,也象征着中国大陆无数无法表达自己意见的人们的希望。他们也在向全世界发声。 他们所遵循的原则支撑着世界各地的人权和人类尊严,他们的声音出现在世界各地人权和尊严受到越来越大压力的时候。 2022 年为香港良心犯颁发和平奖将彰显人类最高的道德愿望。 | 阿古智子、白杰明、吉恩-菲利普·贝贾、蔡霞、陈佩华[lower-alpha 22]、郑宇硕、丘慧芬[lower-alpha 23]、孔杰荣、拉里·戴蒙德、Christopher R. Hughes[lower-alpha 24]、哈金、林培瑞、黎安友、罗哲海、舒衡哲 |
![]() |
何桂蓝 | 1990年- | ![]() ![]() | ||||
![]() |
黎智英 | 1947年- | ![]() ![]() | ||||
![]() |
李卓人 | 1957年- | ![]() | ||||
![]() |
黄之锋 | 1996年- | ![]() ![]() | ||||
2023年[49] | ![]() |
黎智英 | 和平奖 | 1947年- | ![]() ![]() |
他们是《中英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保障的香港自治、人权和法治的积极拥护者 | 克里斯·史密斯、杰夫·默克利、吉姆·麦戈文、马尔科·卢比奥 |
![]() |
陈日君 | 1932年- | ![]() | ||||
![]() |
邹幸彤 | 1985年- | ![]() | ||||
![]() |
何桂蓝 | 1990年- | ![]() ![]() | ||||
![]() |
李卓人 | 1957年- | ![]() | ||||
![]() |
黄之锋 | 1996年- | ![]() ![]() | ||||
2023年[50] | ![]() |
彭立发 | 和平奖 | 1974年- | ![]() |
这些人和平地敦促中国领导人承认和尊重《世界人权宣言》和中国宪法所载明的人权,这些英雄的勇气应该要得到全世界的嘉奖,国际社会必须要求无条件释放他们。 | 克里斯·史密斯、吉姆·麦戈文、马尔科·卢比奥 |
![]() |
张展 | 1983年- | ![]() | ||||
李康梦 | 不详 | ![]() |
中国维吾尔族
被提名年 | 肖像 | 获提名者 | 奖项 | 生卒年 | 被提名时公民权 | 提名成就 | 提名者 | |
---|---|---|---|---|---|---|---|---|
2006年[51] | ![]() | رابىيە قادىر | 热比娅·卡德尔 | 和平奖 | 1946年- | 无国籍 | 在反对中国当局的镇压政策方面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 | Annelie Enochson |
2019年[52]、2024年 | ![]() | ئىلھام توختى་ | 伊力哈木·土赫提 | 和平奖 | 1969年- | ![]() | 因为他致力于维吾尔族与中国汉族多数民族之间的和平民族对话。(2019年)
以表彰他在新疆中国统治下作为 "维吾尔人民争取自由斗争的真正象征 "所发挥的作用。(2024年) |
马尔科·卢比奥、理乍得·布卢门撒尔、科里·加德纳、杰夫·默克利、伯尼·桑德斯、克里斯·范霍伦、谢罗德·布朗、Ro Khanna、吉姆·麦戈文、Jamie Raskin、托马斯·苏奥齐、麦克·加拉格尔(2019年)
Enver Can、赛缪尔·科格拉蒂、Vanessa Frangville[lower-alpha 25](2024年) |
中国藏族
被提名年 | 肖像 | 获提名者 | 奖项 | 生卒年 | 被提名时公民权 | 提名成就 | 提名者 | |
---|---|---|---|---|---|---|---|---|
2022年[53] | ![]() | དོན་གྲུབ་དབང་ཆེན་ | 当知项欠 | 和平奖 | 1974年- | ![]() | 因为他勇敢地记录了西藏境内藏人受苦受难的一瞥。 | Rasmus Hansson |
集体或组织
被提名年 | 标志 | 获提名者 | 奖项 | 成立时间 | 被提名时总部位置 | 提名成就 | 提名者 |
---|---|---|---|---|---|---|---|
2020年[54] | 香港人 | 和平奖 | ![]() | 古里·梅尔比 | |||
2021年[46][47] | ![]() | 香港自由新闻 | 和平奖 | 2015年6月 | ![]() | 以表彰其努力报道中国践踏民主和压制香港民运人士的故事 | Ola Elvestuen、Terje Breivik、Jon Gunnes |
2021年[46][47] | 民主派 | 和平奖 | 1986年10月26日 | ![]() | 以纪念他们以和平方式表达政治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他们的观点激励了全世界 | 吉姆·麦戈文、马尔科·卢比奥 | |
2023年[55][56][57] | 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 | 和平奖 | 2004年4月16日 | ![]() | 以表彰其为和平、民主以及生活在中国专制政权下的维吾尔族和其他突厥人的困境所做的工作。 | Alexis Brunelle-Duceppe、Sameer Zuberi、Ane Breivik |
注释
- 与李政道共同获得
- 瑞典已于1950年与中华民国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外交关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瑞典曾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韩念龙参加颁奖典礼[5]。
- 与杨振宁共同获得
- 与伯顿·里克特共同获得
- 与达德利·赫施巴赫、约翰·查尔斯·波拉尼共同获得
- 与克洛德·科恩-塔诺季、威廉·丹尼尔·菲利普斯共同获得
- 与罗伯特·劳夫林、霍斯特·施特默共同获得
- 与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共同获得
- 被单独授予该年物理学奖的二分之一,其余二分之一由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
- 被单独授予该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二分之一,其余二分之一由威廉·塞西尔·坎贝尔和大村智共同获得
-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The Nobel Peace Prize 1989指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出生于西藏(或指藏区)。青海省于1928年由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红崖从此成为该省的一个村,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红崖村,参见Wikimedia Commons上的:1930年中华民国地图和1936年中华民国政治区域图。
-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伍连德国家为中国(CHINA)。伍连德出生在国外,接受的是外国的教育,终生拥有英国国籍,但是根据晚清颁布的《大清国籍条例》及民国早期的“国籍法”,清政府和民国实行的是“父系血统主义”原则,即海外华侨只要父系有中国血统,就能世代拥有中国国籍。这也使得当时很多华侨在事实上拥有“双重国籍”,因此,不排除伍连德也有中国国籍。
- 两次提名均同美国科学家Herbert McLean Evans一并获得
- 同利昂·莱德曼一并获得,莱德曼之后荣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同另外七位科学家一并获得,位列第六,被提名者还包括该奖1963年得主尤金·维格纳、1965年得主理乍得·费曼和朱利安·施温格等
- 其中一份由埃米利奥·塞格雷递交的提名中,同查尔斯·汤斯一同获得,汤斯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同布鲁诺·罗西、理乍得·费曼、默里·盖尔曼一并获得,费曼荣获当年物理学奖,盖尔曼之后荣获1969年物理学奖
- 在三份提名中,分别同Maurice Goldhaber、维克托·魏斯科普夫、詹姆斯·克罗宁和瓦尔·菲奇一同获得,克罗宁和菲奇获得1980年物理学奖
- 林仲达先生,瑞安县城人,瑞安林氏。早岁负笈北京大学,毕业后任平阳郑楼师范学校教席。抗战胜利,南下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后任香港珠海书院教育系教授兼主任。[36]
- 鲁汶天主教大学 (法语)教授(中国文化)[38]
- 时任香港中文笔会会长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社会变迁系教授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教授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名誉教授
-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高级讲师兼中国研究讲座教授
参考文献
- .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 . [2014-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7).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 Country: China. Physics 1957 (by Internet Archive)
- . 财新.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 Country: USA. Physics 1976 (by Internet Archive)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Country: USA. Chemistry 1986 (by Internet Archive)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6).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5).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 . www.immd.gov.hk. [202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0).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 . Nobel Foundation. [22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Nobel Foundation. [22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3).
- . 环球时报. 2009-03-09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 .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7).
- . 加拿大移民难民局,联合国难民署. 1994年1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0日).
- H. Knox Thames. .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4).
- . 30 April 2008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3).
- . 2009-07-28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4).
- . 1988年6月15日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8日).
- .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08-05-09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4).
- . 法广华语. 2010年9月20日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2).
- .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 .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杨勇. . 温州会刊. 1991-02-10, 7 (1): 31–32.
- .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1).
- .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 .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 (PDF). svenskaakademien.se. [2 January 2024].
- (PDF). svenskaakademien.se. [2 January 2024].
- . media.digitalarkivet.no (挪威语).
- . [2013-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5).
- (PDF).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9-18).
- . Chris Smith. 2010-02-02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英语).
- . www.aftenposten.no. 2021-02-01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书面挪威语).
- . Dagsavisen. 2021-01-31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挪威语).
- . 欧洲之声. 2022-05-16 (中文(台湾)).
- . www.cecc.gov.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1).
- . www.cecc.gov.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 . 2006-10-12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 .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 . Indianarrative. 2022-02-04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2) (英语).
-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6 October 2019 [31 Jan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 . Nettavisen (挪威语).
- Bureau, BW Online. . BW Businessworld (英语).
- . Voice of America. 2023-03-08 (英语).
外部链接
- (中文)诺贝尔奖及我国科学发展相关的故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