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發電廠
北角發電廠(英語:)是香港昔日一座火力發電廠,位於香港島北角電氣道,用以取代不敷應用的灣仔發電廠[2]。選址在北角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北角已是遠離市區的地點,而且地點沿海,方面循海路補給發電所需的燃料。工程早於1913年開始,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延至1919年夏天才運作。啟用初期,發電廠總發電量大約為3,000千瓦。發電廠前的道路,因發電廠而命名為電氣道,而附近的大強街也與發電廠有關。
北角發電廠 | |
---|---|
![]() 從銅鑼灣避風塘遠眺北角發電廠(煙囪建築物) | |
國家/地区 | ![]() |
位置 | 北角/炮台山 |
坐標 | 22°17′25″N 114°11′37″E |
現況 | 已停用 |
啟用日期 | 1919年[1] |
退役日期 | 1978年 |
持有單位 | 香港電燈 |
發電概況 | |
34兆瓦(1966年) |
歷史
二戰時期

日軍第10獨立炮兵聯隊於1941年12月炮轟在北角發電廠的守軍防線,圖中有煙囪的建築物便是發電廠,同時可見北角發電廠的煙囪已漆上迷彩,這是因應二戰爆發及香港面對日軍入侵的防務措施之一
香港保衛戰中,在1941年12月13日九龙沦陷后,发电厂是抗击登陆日军的前线,不时被日军炮击。曉士兵團负责驻守发电厂,由百德新少校指挥,都是年过55岁的英国人或来自盟国或中立国的人,成员不乏曾参加波尔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等身经百战之人,其中22名为香港电灯公司雇员,7名为太古船坞的海军工程人员、17名为九龙沦陷后加入的中华电力公司技师、2名为自由法国军官、6名为自由法国士兵。在1941年12月18日晚上,日军230联队登陆北角发电厂一带,北角发电厂一直坚守,以至于第230联队要改行向南往赛西湖前进。日军第229联队第1大队接替包围北角发电厂,唯守军一直负隅顽抗,令日军死伤尉官各一,与浅水湾酒店和赤柱一样成了港岛上英军坚守的重要据点。[3]
參考文獻
- 香港電機工程發展趣誌「EE筆寫」 ISBN 978-962-7619-20-8
- (PDF). HKEXnews. 電能實業. [2020-03-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24).
- 鄺智文、蔡耀倫:《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香港:天地圖書,2013年,第235-238頁。
- 《當年今日》,亞洲電視,3月25日
- 《新聞檔案》,無綫電視,2011年11月7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