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狩

北狩,古代中国的委婉词汇,通常用于描述某朝代的皇帝因为某原因而被外族军队所俘虏的事件。

意思

汉语里,「」为方位[1],「」有打猎(狩猎)[2]或天子出巡视察(巡狩)[2]的意思。

从字面看,「北狩」一词是「在北方打猎」或「天子在北方出巡视察」的意思,但历史上,由于中国皇帝成为外族战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所以「北狩」成为了委婉词,用于描述皇帝被俘虏之事[3]

使用

历史上,宋朝靖康之变明朝土木堡之变皆发生过外族军队俘获中国皇帝的事件。因此,描述该时代的作品,亦将两次皇帝受俘虏的事件写成「北狩」,以便避讳。

宋朝

南宋学者王明清挥麈录第四卷中以「逮二圣北狩」提及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被金朝军队俘虏之事[4]

明代作家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中第五回是描述徽宗和钦宗被金朝俘虏之事。该回名为「宋徽钦北狩沙漠」[5]

清朝时编写的御定历代纪事年表中提及北宋历史时亦使用了北狩一词[6]

明朝

明代晚期文人吕毖明朝小史中提及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队俘虏的事件时,使用了北狩一词[7]

清朝编纂的《明史》中,明英宗被虏一事仅仅以「帝北狩」三字提及。[8]

清代文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亦以北狩一词来形容明英宗被虏一事。[9]

现代

时至今日,「北狩」一词已成为历史词汇。现代作品提及宋朝徽、钦二帝,以及明英宗为敌军所俘虏时,会使用「俘虏」[10][11][12][13],或是「战俘」[14]二词。

参考数据

  1. . 国语小字典.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院.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2. . 国语小字典.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院.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3. . 汉语词典.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4. 王明清. . 维基文库.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逮二圣北狩,彭以无名位,独得留内庭。
  5. 熊大木. . 维基文库.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6. . 御定歴代纪事年表.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国号宋都于汴传位太宗至徽钦北狩歴九主凡一百六十八年...
  7. 吕毖. . 维基文库.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帝北狩时在虏中,虏中人欲谋害之...
  8. 明史馆. . 维基文库. 大清国. 1739年 [2018-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埜,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9. 谷应泰. . 维基文库. 1658年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上皇既北狩,阴遣使谕镇守太监裴富...
  10. 程水石. . 人民网(转载自中国青年报). 2015-04-24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7) (中文(简体)). 金人的俘虏包括北宋帝国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
  11. 栾保群. 夏雪 , 编. 2003年10月第2版. 香港: 和平图书有限公司. 2003年: 379页. ISBN 962-238-340-8. ...连自己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
  12. . 人民网(转载自现代快报+). 2016-03-03 [2018-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中文(简体)). 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发生后,朱祁镇当了瓦剌人的俘虏。
  13. . 香港都市日报. 2018-01-23 [2018-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听信谗言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事变」中被蒙古瓦剌人俘虏。
  14. . 巴士的报. 2016-06-20 [2018-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3). ...于是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亲率五十万大军迎敌,结果兵败土木堡,皇帝成了战俘。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