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视暴雪

动视暴雪英语:)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电子游戏控股公司[4]此公司于2008年7月经由动视(子公司化后更名为动视发行公司)与威望迪游戏暴雪娱乐的母公司)两间公司合并所创立。动视暴雪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底下以ATVI的代号交易,[5]且从2005年起(动视公司时期至2008年)至2023年为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组成股票之一。[6]动视暴雪目前由五个单位组成:[7]动视发行暴雪娱乐King[8]MLG(大联盟游戏)[9]以及动视暴雪影业[10][11]

动视暴雪公司
公司类型子公司
股票代号NASDAQ:ATVI
(2008年至2023年)
ISINUS00507V1098在维基数据编辑
公司前身
成立2008年7月10日2008-07-10[1]
代表人物
总部美国加州圣莫尼卡
产业电子游戏
产品
营业额 80.9亿美元[2](2020年)
27.3亿美元[2](2020年)
22亿美元[2](2020年)
资产 231.1亿美元[2](2020年)
资产净值 150.4亿美元[2](2020年)
所有权者微软
员工人数17,000人[3](2023年)
市值16,400,000,000 美元 (2015年) 编辑维基数据
母公司维旺迪(2008年至2013年)
Microsoft Gaming(2023年至今)
主要子公司
网站activisionblizzard.com

动视暴雪在动视发行的旗下拥有并经营众多游戏工作室,其中包含TreyarchInfinity WardHigh Moon Studios[7]动视暴雪制作的重大包含《决胜时刻》、《袋狼大进击》、《吉他英雄》、《东尼·霍克》、《原型兵器()》、《宝贝龙()》、《宝贝龙世界》、《魔兽世界》、《星海争霸》、《暗黑破坏神》、《炉石战记》、《暴雪英霸》、《斗阵特攻》与《Candy Crush Saga》等。

动视暴雪的游戏多次打破销售纪录。[12][13][14]截至2018年3月 (2018-03),动视暴雪在收入与市场价值方面为欧美最大的游戏公司。[15]

2022年1月18日,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并于2023年10月13日收购完成,动视暴雪正式成为旗下Microsoft Gaming的子公司,同时让微软成为继腾讯游戏索尼交互娱乐之后的第三大游戏公司。[16]

历史

至2011年以前所用的旧标志。

有关动视之前的历史,请参考动视条目。

2009年前:背景和组成

波比·科蒂克,自2008年动视暴雪成立以来一直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至2023年。

1991年,罗拔·「波比」·A·科蒂克()与一群投资人收购了经营不济的(前身为动视,1988年改名)。科蒂克为了帮助公司摆脱债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改变,将公司改回原名「动视」(),并迁移到加州圣塔莫尼卡。1997年,科蒂克使公司再次回归营利,然后用接下来十年的时间收购约25间游戏工作室,扩张动视旗下的产品,并造就了不少成功的游戏系列,包含《东尼·霍克》、《决胜时刻》和《吉他英雄》等。2006年左右,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渐渐变得热门。MMO游戏能为发行商持续提供长久的收入,不像传统游戏只能获得一次性的收入,因此被视为更具价值的投资。当时动视旗下没有MMO游戏,也没有能够快速开发MMO的工作室。不只如此,当时动视也正面临EA等坚强的竞争者,以及主打游戏系列销售逐渐下降的窘境。[17]

2006年左右,科蒂克联系法国媒体集团维旺迪的首席执行官让-贝尔纳·利维()。当时威望迪旗下有一间游戏控股公司—维旺迪游戏。威望迪游戏内主要有两间游戏工作室:雪乐山娱乐暴雪娱乐。科蒂克当时想要取得暴雪的MMO游戏《魔兽世界》,并向利维提出了收购的提议。但利维则提出他愿意将威望迪与动视合并,前提是威望迪拥有对公司的主掌权。根据亲近科蒂克的人所说,科蒂克当时担心这个提案会让他失去对动视的控制。但是在与暴雪娱乐首席执行官麦可·莫怀米对谈后, 科蒂克意识到威望迪能为他们向持续成长的中国游戏市场铺路。[17]

科蒂克向动视董事会提出合并案提议,董事会于2007年12月同意该提议。合并后的新公司命名为动视暴雪(),并且将总部保留于加州的原址。动视的科蒂克被任为新总裁首席执行官,而威望迪的勒内·彭尼森()则被任命为董事长[18]欧盟运行委员会认为合并案并没有违反欧盟企业合并法,批准合并案于2008年4月运行(英语:)。[19]2008年7月8日,动视公布其股东已同意合并,合并案在隔日以估计189亿美元成交。[20]

威望迪此时是公司的主要股东,拥有52%的股份。[20][21]剩余的股份则由其他机构与私人投资者拥有,并开放于那斯达克交易所以买卖,股票代号ATVID,后来改为ATVI。之后,让-贝尔纳·利维取代勒内·彭尼森成为动视暴雪新任董事长。[5]暴雪于合并后仍保留公司的领导职位与自主权,而威望迪游戏旗下的其他游戏部门则停止营运,其中包括雪乐山。[22]随着公司合并,科蒂克发声明指如果雪乐山原有作品没有达到动视的要求,公司「不太有可能会保留」[22],某些被放弃的游戏最后交由其他工作室发行,包括《魔鬼克星》、《恶黑摇滚》、《超世纪战警:黑暗雅典娜》以及《五角大帝:英雄本色》。[23]动视保留了几款雪乐山的游戏,像是《袋狼大进击》、《宝贝龙》和《虐杀原形》。[24][25]

2009年至2012年:新游戏与销售纪录

动视的游戏发行工作皆由其子公司动视发行()负责,而非以动视暴雪()名义。[26]2010年,动视暴雪与独立工作室Bungie签下长达十年的发行合约。[27][28]截至2010年,动视暴雪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发行公司。[29]2011年动视暴雪发行的《决胜时刻:现代战争3》在美国与英国首天销售总收入就高达4亿美元,创下当时最高的娱乐销售纪录。[30]也是《决胜时刻》系列连续第三年打破纪录;2010年的《决胜时刻:黑色行动》于第一天收入3.6亿美元;2009年的《决胜时刻:现代战争2》则收入3.1亿美元。[12]决胜时刻:黑色行动3》也于2015年销售周末期间收入5.5亿美元,创下当年最高的娱乐销售纪录。[13][14]

2011年,动视暴雪推出了《宝贝龙世界》系列,[31]当时的新闻媒体认可动视暴雪发明并推展玩具连动类游戏的创新之举。[31][32][33]系列第一作《Skylanders: Spyro's Adventure》于2011年国际玩具业协会()获提名两样奖项:「年度游戏奖」与「年度创新玩具奖」。[34]《Skylanders: Spyro's Adventure》与其续作接着在各大主机平台与PC平台上推出,其中也有许多在手机平台上推出。[31]

2013年至2014年:与威望迪分离与成长

动视暴雪于Gamescom 2013展示2013年的游戏作品,像是决胜时刻:魅影Skylanders: Swap Force

2013年7月25日,动视暴雪宣布以58.3亿美元向其拥有者威望迪购买4.29亿股,使威望迪的持有股份百分比于9月成交后,从原本的63%掉到11.8%。[35]交易完成后,威望迪不再是动视暴雪的母公司,[36]而动视暴雪则因其大多股份被公开持有,而成为一间独立的公司。波比·科蒂克与白赖仁·凯利保有共24.4%的公司股份。并且,科蒂克保留其总裁与首席执行官的职位,而白赖仁·凯利则为新董事长。[35]2013年10月12日,在德拉瓦州最高法院同意不久后,动视暴雪照着计划完成了买回。[37]威望迪随后于2014年5月22日卖出其剩余股份的一半,使拥有权降低至5.8%。[38]并在两年后完全脱离动视暴雪。[39]

2014年9月9日,动视暴雪发布全新游戏《天命》。该作在销售当日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打破全新游戏系列作首日销售纪录。[40]动视暴雪推出《决胜时刻:魅影》,其编剧为影视编剧史蒂芬·加汉[41]他曾为《》(兼任导演)、《围城13天:阿拉莫战役》、《》等电影编写剧本。发售当日,该游戏在零售商店卖出10亿美元的惊人销售额。[40]2014年,动视暴雪成为全球收入第五高的游戏公司[42]总资产共147.46亿美元,并拥有共75.13亿美元的资产净值[43]

2015年至2021年:标普500与新部门

动视暴雪于2015年8月28日获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成为其中与电子游戏有关的两间公司之一,另一间则是其竞争对手EA[6]9月推出《宝贝龙》系列续作,为玩具连动类游戏领域加入了载具要素。[44]9月15日,动视与Bungie推出《天命》的全新章节—《天命:复仇之王》。两天后,索尼宣布该作打破PlayStation平台销售当日下载量纪录,包含总玩家数和同时上线人数。[45]

动视暴雪在11月以59亿美元收购游戏公司King,也就是休闲游戏《Candy Crush Saga》的制作者。[8]

同月,动视暴雪宣布组成动视暴雪影业,一间专门生产动视暴雪旗下游戏相关影视作品的制片公司[11]并由制作人史黛西·舒尔(作品包括世贸中心等)与前迪士尼高层尼克·范戴克()共同领导。[46][47]

2017年6月,动视暴雪打进财富美国500强,成为继雅达利和EA后,第三间被列入该榜的游戏公司。[48]

科蒂克在2019年2月时举行的2018财政年度股东会议中表示,虽然公司的年度营收打破纪录,他们还是会开除接近755名员工,占公司非管理阶层员工约8%。他指「将不再以没有达到期望的人员为主要考量,并减少全公司特定几样非开发与管理相关的支出」。[49]科蒂克声明他们将把更多资源投入于开发团队,并专注于发展电子竞技、Battle.net服务和《Candy Crush Saga》、《决胜时刻》、《斗阵特攻》、《魔兽》、《暗黑破坏神》、《炉石战记》这些主打游戏。在这之前,动视暴雪与Bungie同意取消《天命2》的发行合约,因为该作的收入不如预期,而Bungie则保留对《天命》的掌控权。[49]这决定使动视暴雪在其2018年度财务报表中加入1.64亿美元的收入。[50]

丹尼尔·亚雷格里()于2020年4月7日取代柯迪·约翰逊()成为动视暴雪的新任总裁,约翰逊调迁至一个特殊的顾问职位。[51]

2020年第二季度期间,世界各地因应COVID-19疫情而推出封锁措施,带动在线游戏需求增长,动视暴雪于数字方面的营利达到14.4亿美元。[52]2021年1月时,受惠于上述原因,动视暴雪的预估市值达720亿美元。[53]

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于2021年2月买入动视暴雪1,490万股,价值14亿美元。[54]

动视暴雪于2021年4月宣布科蒂克将继续保留其首席执行官职位到2023年12月,并同意减薪50%,即875,000美元。但他还是保留奖金收入的权利,即使他同意将目标奖金降低50%,根据公司的表现,他仍有可能得到高达他薪资两倍的奖金。[55]

2022年至2023年:微软收购

2022年1月18日,微软宣布将以每股95美元,总价值约687亿美元现金收购动视暴雪,于2023年内完成,微软将获得许多动视暴雪IP的所有权,包括《魔兽世界》、《魔兽争霸》、《星海争霸》、《暗黑破坏神》、《斗阵特攻》、《炉石战记》、《决胜时刻》、《原型兵器 Prototype》、《东尼·霍克系列》、《吉他英雄》、《宝贝龙 Spyro》系列、《古惑狼》和《Candy Crush Saga》等。[56][57]同年4月,动视暴雪的股东同意了该收购提案。[58]宣布收购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欧盟委员会下属相关机构、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等各地机构均对该收购展开了反垄断调查。

2023年3月,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同意了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交易申请。[59]4月,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宣布不通过该收购,称该收购会对未来云游戏市场造成垄断。而同年5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该收购。[60]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5月18日批准了该收购。[61]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也在审查后于5月30日批准了该收购。[62]7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阻止被法院驳回。[63]10月13日,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宣布批准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其之前认为该收购带来的云游戏垄断可能性,由于微软确认将动视暴雪未来的云游戏服务交给第三方育碧运营,最终获得英国方面的认可。[64]微软总裁Brad Smith也发文表示:“我们感谢CMA今天的彻底审查和决定。我们现在已经跨越了最终的监管障碍,完成了此次收购,我们相信这将使全球玩家和游戏行业受益[65]同日,微软正式宣布完成对动视暴雪的收购。[66]

2023年12月29日,科蒂克正式离任首席执行官职务并离开公司[67][68]

2024年1月,微软宣布对Xbox、动视暴雪以及ZeniMax Media进行裁员,涉及约1900人,而动视暴雪的解雇人数将占其大多数。[69]

企业结构

截至2018年2月,动视暴雪分为以下三大业务区分:[70]

  • 动视发行(),负责开发、生产并发行旗下子工作室的游戏产品。
  • 暴雪娱乐(),负责开发、生产并发行暴雪旗下游戏。同时负责公司的电子竞技活动,包含大联盟游戏(MLG)和斗阵特攻电竞联赛
  • King,负责开发并发行旗下的手机游戏。

动视暴雪内另有两个非报告部门:动视暴雪影业()掌管以公司产品为主题的影视娱乐制作。动视暴雪发行()则为动视暴雪在欧洲的产品发行提供物流支持。

法律纠纷

职场行为案

2021年7月20日,加州公平就业与住房部英语:)在经过约两年的调查后,向法院就该公司内部长年存在的性别歧视性骚扰问题提起诉讼[71]。指控相关细节提及公司对女性员工有不当行为,与公司内有「兄弟会文化」(英语:)。[72]管理阶层原先否认相关指控,导致员工批判管理阶层对待此事态度随便。[72][73]即使波比·科蒂克在对员工发表的公开信内表示管理层原先反应不当,并会进一步处理相关事件后,员工们仍针对公司的应对态度与行动开始进行罢工抗议。[74][75][76]该案成为游戏开发产业内的重大争论议题,涉及#MeToo运动,与缺少工会保护员工的问题等要点。[77][78][79]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 Leigh. . kotaku.com. [2018-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2. . 2021-04-21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6).
  3. . Variety. May 31, 2023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0).
  4. Tarver, Evan. . Investopedia. 2016-03-15 [2016-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5. Thorsen, Tor. . GameSpot. 2009-05-05 [200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7).
  6. Takahashi, Dean. . VentureBeat. 2015-08-27 [2015-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7. . activisionblizzard.com.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8).
  8. . The New York Times. 2015-11-02 [2015-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
  9. . CNET.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10. Morris, Chris. . Fortune. 2015-10-22 [2015-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0).
  11. Goldfarb, Andrew. . IGN. 2015-11-06 [2015-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
  12. . 2011-11-11 [201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2).
  13. Call of Duty: Black Ops 3 selling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Advanced Warfare and Ghosts 存盘,存档日期2016-04-08. By Samit Sarkar on November 11, 2015 at 5:30p @SamitSarkar
  14. Knight, Shawn. . TechSpot. 2016-01-15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8).
  15. Jordan, Jon. . www.gamasutra.com.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16. 4Gamers. . 4Gamers 官方网站.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中文(繁体)).
  17. Beller, Peter. . Forbes. 2009-01-15 [201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18. . Activision.com. 2007-12-02 [201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19. Sliwinski, Alexander. .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0).
  20. Thang, Jimmy.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1).
  21. Alexander, Leigh. . Kotaku. 2008-07-08 [2016-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9).
  23. Saltzman, Marc. . Toronto Star. 2008-08-02 [200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7).
  24. Sinclair, Brendan.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7).
  25. Noonan, Keith. . The Motley Fool. 2018-04-20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26. . businessweek.com. [200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0).
  27. Klepek, Patrick. . G4tv.com. 2010-04-29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2).
  28. Kohler, Chris. . Wired. 2010-04-29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2).
  29. Palmer, Maija; Bradshaw, Tim. . Financial Times. 2010-06-30 [201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3).
  30. Crecente, Brian. . Kotaku. 2011-11-11 [201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3).
  31. Ewalt, David. . 2011-07-29 [2015-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7).
  32. . polygon.com. 2014-04-16 [2015-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1).
  33. Takahashi, Dean. . VentureBeat. 2012-06-05 [2015-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2).
  34. Appell, Adrienne. . Toy Industry Association.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35. . [201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8).
  36. Seppala, Timothy. . Engadget. 2013-10-13 [2015-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37. Makuch, Eddie. . GameSpot. 2013-10-12 [201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5).
  38. .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39. Hussain, Tamoor. . 2016-01-15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40. Kain, Erik. . Forbes. 2014-09-10 [2015-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0).
  41. Chmielewski, Dawn. . Los Angeles Times. 2013-12-10 [2015-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4).
  42. . NewZoo. 2015-04-20 [2015-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2).
  43.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4).
  44. Yin-Poole, Wesley. . Eurogamer. 2015-06-03 [2015-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6).
  45. Parfitt, Ben. . MCV - UK. 2015-09-18 [2015-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2).
  46. Vincent, James. . The Verge. 2016-01-13 [2018-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47. Jackson, Jasper. . The Guardian. 2017-04-05 [2018-12-19].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英国英语).
  48. .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49. Axon, Samuel. . Ars Technica. 2019-02-12 [201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50. Bailey, Dustin. . PCGamesN. 2019-03-01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2).
  51. Makuch, Eddie. . GameSpot. 2020-03-11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52. . BBC News. 2020-05-06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9) (英国英语).
  53. Taylor, Mollie. . PC Gamer. 2021-01-21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54. Kerr, Chris. . Gamasutra. 2021-02-18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55. Partis, Danielle. . GamesIndustry.biz. 2021-04-29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56. Microsoft News Center. . Microsoft. 2022-01-18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美国英语).
  57. hktec. . 2022-01-19 [2022-01-19].
  58. Activision Blizzard shareholders approve $68.7 bln Microsoft de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uters.2022-04-28.[2023-04-26].
  59. 又过一关!日本监管机构: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不会限制竞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浪财经.2023-03-28.[2023-05-30].
  60.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获欧盟批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证券时报.2023-05-17.[2023-05-30].
  6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无条件批准微软收购动视暴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游民星空.2023-05-30.[2023-05-30].
  62. 微软 690 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获得韩国无条件批准:所占份额太小,不会垄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IT之家.2023-05-30.[2023-05-30].
  63. . www.yicai.com. [202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3).
  64. Microsoft’s Activision Blizzard deal approved by UK regulato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TheVerge.2023-10-13.[2023-10-13].
  65. . X (formerly Twitter).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7) (中文).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66. Microsoft has finally bought Activision Blizzar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Eurogamer.2023-10-13.[2023-10-13].
  67. Makuch, Eddie. . GameSpot. October 13, 2023 [October 13, 2023].
  68. . 巴哈姆特电玩信息站. 2013-12-29.
  69. 微软在 Xbox、动视暴雪等游戏部门裁员 1,900 人.Yahoo Tech.2024-01-26.[2024-01-27].
  70. . activision.com. [2018-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0).
  71. 阿雀. . 地球图辑队. 2021-07-23 [202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中文(台湾)).
  72. Allsup, Maeve. . Bloomberg Law. 2021-07-21 [202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73. . BBC. 2021-07-21 [202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74. Schiffer, Zoe. . The Verge. 2021-07-27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75. .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8).
  76. .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77. Browning, Kellen; Isaac, Mike. .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7-29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78. Gurley, Lauren Kaori. . Vice Waypoint. 2021-07-29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79. Long, Katherine. . Paste. 2021-07-30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外部链接

官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