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郡

兰陵郡中国古代的

建置沿革

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东海国兰陵国,以封司马越卫瓘。兰陵国治承县(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兰陵县西南),属徐州,领承、兰陵、昌虑、合乡、戚五县,辖境约今山东省枣庄市大部及兰陵县西南[1][2]晋怀帝永嘉中,徙封兰陵公于江夏郡,东海王司马越增封兰陵郡[3]

后赵六年(324年),攻取东晋兰陵郡。赵武帝时,改兰陵郡为武兴郡晋穆帝永和七年(351年),收复兰陵郡,永和十一年(355年)又为前燕所取,后又收复。前秦建元十五年(379年),攻取东晋兰陵郡。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收复兰陵郡[4]

刘宋时,兰陵郡仅余昌虑、承、合乡三县[1]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兰陵郡入北魏东魏初,废兰陵郡。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年),复置兰陵郡,治承城,领昌虑、承、合乡、兰陵四县[5]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昌虑、合乡、兰陵三县并入承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兰陵郡,承县直属徐州[4]

人口

行政长官

兰陵内史(300年代-324年)

兰陵太守(351年-530年代)

兰陵太守(547年-577年)

国主

  • 兰陵成公卫瓘,291年追封。
    • 兰陵贞世子卫恒,291年追赠。
      • 兰陵公卫璪,永嘉中徙封江夏。
  • 东海孝献王司马越,291年-311年在位,永嘉中始以兰陵郡为东海国的支郡。
    • 东海世子司马毗
      • 东海哀王司马冲(继子),?-341年在位,324年封土失陷。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宋书·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
  2. 《太平寰宇记》卷23〈河南道·忻州承县〉:「承县……本汉旧县……晋惠帝分东海之兰陵、承、戚、合乡、昌虑五县置兰陵郡,理承城。」
  3. 《宋书·卷六十·列传第二十》
  4.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5. 《魏书·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
  6. 《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7. 《资治通鉴·卷一百·晋纪二十二》
  8.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晋纪二十五》
  9.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
  10. 《南史·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二》
  11.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徐之范墓志
  12. 《南齐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六》
  13. 《魏书·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
  14. 《魏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15. 《魏书·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
  16. 《周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八》
  17.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平西元王墓志铭
  18. 《魏书·卷十六·道武七王列传第四》
  19. 《北齐书·卷二十·列传第十二》
  20. 《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21. 《新唐书·卷七十三上·表第十三上·宰相世系三上》
  22.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封延之妻崔长晖墓志
  23. 《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