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
释义
六府的起源很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提到。府的意思,是宫府,居室。因为它们流转受纳,所以称之为府。一个说法,以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为六府[1],这个说法被《黄帝内经》采纳[2]。另一个说法,则是以喉咽,取代三焦[3]。
六府与五藏相对,五藏为阴,六府为阳;五藏为五行,六府为六情,即喜、怒、好、恶、哀、乐[4]。
后人因其有身体的意思,帮它加上肉(月)字边,成为六腑。
其功能主要与消化、排泄有关[5]。
注释
- 《白虎通义》卷8:「六府者,何谓也?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谓五藏宫府也,故礼运记曰:『六情者,所以扶成五性也』。」
- 《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 《后汉书》卷60《马融列传》注:「《韩诗外传》曰:『人有五藏六府。何谓五藏?精藏于肾,神藏于心,魂藏于肝,魄藏于肺,志藏于脾,此之谓五藏也。何谓六府?喉咽者,量肠之府也;胃者,五谷之府也;大肠者,转输之府也;小肠者,受成之府也;胆者,积精之府也;旁光者,凑液之府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贾侍中注:「好生于阳,恶生于阴,喜生于风,怒生于雨,哀生于晦,乐生于明。」
- 《灵枢》〈卫气篇〉:「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榖而化行物者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