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爾巴賈爾區

克尔巴贾尔区[3]亞塞拜然語),是阿塞拜疆66个一级行政区划之一[4],位于该国西部,属于东赞格祖尔经济区[5]。该区总面積3050平方公里,实控1936平方公里。首府为克爾巴賈爾

克尔巴贾尔区
Kəlbəcər rayonu
克尔巴贾尔区(红色)在阿塞拜疆地图中的位置
克尔巴贾尔区(红色)在阿塞拜疆地图中的位置
坐标:40°06′24″N 46°02′18″E
国家 阿塞拜疆
经济区东赞格祖尔
建立1930年8月8日
首府克爾巴賈爾
聚集地[1]147
面积
  总计3,050 平方公里(1,18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2]
  總計94,100人
  密度30.9人/平方公里(79.9人/平方英里)
时区AZTUTC+4
3200
網站kelbecer-ih.gov.az

历史

“克尔巴贾尔”最早在5世纪的亚美尼亚语资料中便有提及,当时其被称为“卡尔瓦查尔”(Karvachar,),直至16世纪克尔巴贾尔也不过是一个村庄,受哈琴公国统治,居民为亚美尼亚人[6][7][8]。受伊朗萨非王朝统治时期,库尔德人逐渐成为该地区主要居民。19世纪该地区被俄罗斯帝国占领,属高加索總督區伊莉莎白波爾省杰万希尔县。1922年,阿塞拜疆随外高加索加入苏联,1923年设立庫爾德斯坦縣,该地区属之[9]。1930年5月30日,改設為庫爾德斯坦區,该地区属之。1930年7月23日,庫爾德斯坦區被撤销[10]。8月8日,克尔巴贾尔建区。

第一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中,阿塞拜疆政府在1992年废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马尔达凯特区,并将其西部并入克尔巴贾尔区[11]。1993年4月3日,该区被亚美尼亚军队占领,并被宣布为亚美尼亚扶持成立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一部分[12]。该区原本的阿塞拜疆族居民被迫逃亡至阿塞拜疆的其他地区。该地区被纳卡共和国划入其八个区之一的邵武勉区,并迁入大量亚美尼亚族人。

2020年9月27日,第二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爆发,在战争主要发生在阿尔察赫实际占领地区的南部,但根据2020年11月9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与俄罗斯三国达成的停火協議,亚美尼亚部队需在2020年12月1日之前从亞美尼亞控制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周邊地區撤出,其中需要在2020年11月15日之前将克爾巴賈爾區归还給阿塞拜疆。该区在苏联时期的所有辖区将被阿塞拜疆收复,而东部原属马尔达凯特区的部分则仍由阿尔扎赫控制[13][14]。不过实际移交最终于2020年11月25日进行的,该日凌晨,阿塞拜疆部队正式进入该地区,使该区成为阿塞拜疆依据停火协议收复的第二个区[15]

人口

苏联时期

设立之初,该区主要人口是阿塞拜疆族库尔德族。在占绝大多数的阿塞拜疆族中,有12个村庄属于一个名为“艾鲁姆”的支系[16]。1931年,当地有7个库尔德族村庄,当地库尔德族与伊拉克等地的不同,操阿塞拜疆语、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17]。1930年代,随着苏联政府将该地区的库尔德人強制遷移到哈薩克斯坦,库尔德人口占比大幅下降。1980年,该区人口为40300,分居在124村庄[18],其中8个是库尔德村庄。根据1989年苏联人口普查,该区人口数量为43713人[19]

亚美尼亚占领期间

第一次纳卡战争期间,该区的大约5.3万名非亚美尼亚族居民被迫流亡至阿塞拜疆其他地区,成为国内流离失所者,他们离开后留下的居名点仅有少量的亚美尼亚族居住[20]亚美尼亚扶植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将苏联时期的克尔巴贾尔区辖区划入其八个一级区划之一的“邵武勉区”,并不断迁入亚美尼亚族居民。2000年代初开始,原本生活在邵武勉古利斯坦一带的亚美尼亚族渐渐迁居至该区[21]。根据2005年阿尔扎赫人口普查数据,在邵武勉区的西部(也就是苏联时期的克尔巴贾尔区)生活有2560名亚美尼亚族[22],到2006年增长到了2800人[23],至2015年进一步增长至3090人[24]。不过,国际观察者则给出了不同的数据。2005年,欧安组织的一个实况调查团对阿塞拜疆被占领区进行了实地访问,并检查了该地区的定居活动,在调查团提交给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共同主席的调查报告中,当时克尔巴贾尔区的亚美尼亚定居者人数约为1500[25]。而在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共同主席2010年10月对阿塞拜疆被占领区的实地评估报告中称,该地区的人口自2005年以来并没有显着增长[26]

民族构成

克尔巴贾尔区人口民族构成
民族 1939年[27] 1959年[28] 1970年[29] 1979年[30] 1999年[28][31] 2005年[32]
阿塞拜疆族18730 (89.5%)22246 (98.3%)33 263 (99.3%)40329 (99.5%)55082 (83.2%)0
库尔德人1727 (8.3%)-2 (0.1%)4 (0.1%)1248 (1.9%)
亚美尼亚族77 (0.4%)84 (0.4%)44 (0.1%)49 (0.1%)9794 (14.8%)2546(99.5%)
俄罗斯人乌克兰人299 (1.4%)213 (0.9%)92 (0.3%)46 (0.1%)23 (0.1%)2 (0.1%)
列茲金人29 (0.1%)15 (0.1%)15 (0.1%)30 (0.1%)9 (0.1%)
其他98 (0.4%)5 (0.1%)86 (0.2%)58 (0.1%)45 (0.1%)12(0.5%)
合计20931226353348740516662112560
注:1939年至1979年数据为苏联人口普查数据;1999年为阿塞拜疆人口普查数据,其时该区仍由阿尔察赫统辖,阿塞拜疆官方统计是其辖区包括马尔达凯特区西部,人口包括国内流离失所者;2005年为阿尔察赫人口普查中邵武勉区的人口数据,该区实控辖区相当于苏联时期的克尔巴贾尔区

地理

克尔巴贾尔区辖区主要地处小高加索山脈中的泰尔泰尔河谷,海拔1500–3800米。木罗夫达戈东塞凡等山脉的山脊组成了该区的自然边界,海拔3724.6米的加梅什峰是该区的最高峰[33]。泰尔泰尔河发源于克尔巴贾尔区。博尤克阿拉戈爾湖位于该区西部,海报2800米,靠近亚美尼亚边境。

地图

克爾巴賈爾區在克爾巴賈爾區的位置
伊斯蒂苏(英语:)
伊斯蒂苏
扎尔(英语:)
扎尔
万克卢(俄语:)
万克卢
阿格达班(俄语:)
阿格达班
哈桑里兹(俄语:)
哈桑里兹
伊马雷特-卡尔文德(英语:)
伊马雷特-卡尔文德
纳贾法雷拉尔(俄语:)
纳贾法雷拉尔
祖尔夫加利(俄语:)
祖尔夫加利
科拉塔格(俄语:)
科拉塔格
赫伊瓦利(俄语:)
赫伊瓦利
巴什利别尔(英语:)
巴什利别尔
塔赫塔巴什(英语:)
塔赫塔巴什
卡拉汉恰利(英语:)
卡拉汉恰利
奥鲁季卢(俄语:)
奥鲁季卢
博尤克阿拉戈尔湖
博尤克阿拉戈尔湖
萨桑水库(英语:)
萨桑水库
达利达格峰(阿塞拜疆语:) (3617)
达利达格峰 (3617)
马拉尔达格峰(瑞典语:) (2904)
马拉尔达格峰 (2904)
卡塔尔卡亚峰(瑞典语:) (3008)
卡塔尔卡亚峰 (3008)
科穆尔达格峰(阿塞拜疆语:) (3052)
科穆尔达格峰 (3052)
泽伊利克(英语:)
泽伊利克
叶利贾(英语:)
叶利贾
瑟尔恰利峰(宿霧語:) (3433)
瑟尔恰利峰 (3433)
达瓦格兹峰(宿霧語:) (3169)
达瓦格兹峰 (3169)
凯蒂达格峰(阿塞拜疆语:) (3399)
凯蒂达格峰 (3399)
卡林卡亚峰(瑞典语:) (3335)
卡林卡亚峰 (3335)
克尔巴贾尔区地图
— 城市, — 镇, — 村
— 修道院
— 山峰

参考文献

  1. (PDF). preslib.az. [28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2).
  2. . stat.gov.az. State Statistics Committee. [22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3. . 新华网-环球网. 2021-07-29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5).
  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14) (阿塞拜疆语).
  5. .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6. Karapetyan, Samvel. (PDF). Erevan: HH GAA "Gitutʻyun" Hratarakchʻutʻyun. 1999 [2021-08-05]. OCLC 444807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7-02).
  7. 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ան Պատմության պետական կենտրոնական արխիվ (State Central Archive of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Armenia), ֆ. 57, ց. 1, գ. 4, թ. 4։
  8. 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ան Պատմության պետական կենտրոնական արխիվ (State Central Archive of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Armenia), ֆ. 468, ց. 2, գ. 73, թ. 1։
  9. . [November 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10. Партизаны на поводк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14).
  12. .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13. . aa.com.tr. Anadolu Agency. 2020-11-10 [2020-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14. . РБК. [2020-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俄语).
  15. .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7) (英语).
  16. К. Т. Каракашлы. Из истории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строя населения Малого Кавказа // 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ий 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борник. — 1965. № 2. С. 59.
  17. Букшпан, Александр Семёнович. . Баку: Азерб. гос. науч.-иссл. ин-т. 1932: 34—35 (俄语).
  18. Müller, D. . Central Asian Survey. 1. 2000, 19: 41-77 [17 April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19. .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2).
  20. .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21. The Nagorno-Karabakh Conflict: A Legal Analysis. Heiko Krüger. Springer, 2010. ISBN 3642117872, 9783642117879. p. 102
  22. (PDF): 23. [2020-02-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3-02).
  23. (PDF). [2009-03-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October 2020).
  24. (PDF). [2020-02-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1-20).
  25. (PDF). OSCE. 28 February 2005 [23 April 20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26).
  26. . OSCE Minsk Group. 24 March 2011 [23 April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27. .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28. .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8).
  29. .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30. .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31. . pop-stat.mashke.org.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9).
  32. . mashke.org.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33. 5. Баку: Главная редакция 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ой советск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и. Под ред. Дж. Кулиева. 1981: 334 (俄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