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德·伊萨里
克劳德·罗伯特·伊萨里(英語:,1918年10月2日—1978年7月1日),前美军飞行员,主要服役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参加的最著名战役为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所承担的任务为驾驶同花顺号轰炸机对广岛进行天气观测,辅助投弹飞机完成任务。晚年对年轻时在战争中所犯罪行表示忏悔,并积极参与反核運動。
克劳德·罗伯特·伊萨里 | |
---|---|
出生 | 美國德克萨斯州范阿爾斯泰恩 | 1918年10月2日
逝世 | 1978年7月1日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 | (59歲)
效命 | ![]() |
军种 | 美國陸軍航空軍 |
军衔 | 少校 |
部队 | 第509混合飞行大队 第393轰炸中队 |
参与战争 | |
获得勋章 |
早年经历
克劳德·伊萨里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范阿爾斯泰恩,位于达拉斯东北方向约五十英里,父亲詹姆斯·E·「巴德」·伊萨里(James E. "Bud" Eatherly)和母亲艾德娜·贝尔·乔治(Edna Bell George)均为农民。[2]
17岁时克劳德·伊萨里从北得克萨斯州立师范学院(今北德克薩斯大學[3])退学,1940年12月加入美国陆军航空兵团,在轰炸机学院学习,后于1941年8月成为少尉。[2]
广岛任务
参与此次作战时,克劳德·伊萨里服役于第509混合飞行大队的第393轰炸中队,经历10个月的训练后,驾驶七架B-29型轰炸机中的同花顺号。1945年8月6日上午1:37,伊萨里驾机艾诺拉·盖号轰炸机提前约一个小时离开了天宁岛的军事基地,飞越广岛,执行天气观测任务。向指挥人员回报目标天气状况良好后,伊萨里驾驶同花顺号返航,当原爆发生时,该机离原爆點超过300英里(480千米)。[4][5]

战后生活
克劳德·伊萨里在战争结束两年后被诊断为「严重的神经症和负罪感」,并因此而退伍,在1950年代末期,他曾酗酒并多次在精神病院就诊,多次因小偷小摸被捕。在此期间,他曾做过一份石油产品销售员的工作。[1]
克劳德·伊萨里在精神病院中被关在「Ward 10」区域,这里大多数患者都是狂躁的疯子,甚至许多人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唯一能和他交流的人是医院的看守。[6]住院期间,他曾写信给日本报纸向受害者道歉,并与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建立了联系。[7]他还长期与犹太裔哲学家君特·安德斯保持通信。[6]
他的一位亲戚称,「他从未从原爆中走出来」,根据他生前的自述及他的哥哥詹姆斯·伊萨里的说法,他经常做关于原爆的噩梦,梦见现场的惨烈画面以及被害者向他发出的质问。1960年代,克劳德·伊萨里开始参与反核活动,谴责核武器的使用,在裁军运动的组织中被尊为英雄,曾与帕布罗·卡萨尔斯共同参与反核示威。[1][8]
晚年,克劳德·伊萨里因癌症而切除了喉部,并接受了长时间的化疗,1978年7月1日,病逝于休斯敦退伍军人医院(Veterans Hospital),享年59岁。7月5日,安葬于休斯顿国家公墓。[1]
评价
正面
伯特兰·罗素和罗伯特·容克在克劳德·伊萨里与君特·安德斯的通信集公开出版时为其作序,罗素在序言中称,「很难相信说他疯了的医生能够相信自己的说法,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完全是因为他为自己比较无辜地参与了一次大规模屠杀而悔改。」罗素还认为,他目前的手段或许不明智,但他的动机是唤醒人们的良心。[6]
罗伯特·容克称,克劳德·伊萨里「没有试图抛开或消除他参与释放的恐怖,而是对此负有内疚感,当其他人都在沉默和服从,他在向上苍哭泣」。
《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袁先禄在《人民日报》正刊上撰文表示:克劳德·伊萨里患有精神病不过是美国「资产阶级精神分析学家」的污蔑,是为了掩盖美国政府对伊萨里的迫害。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毫无良心,对美国的军政首脑而言,为了利益杀死成千上万的人是不必问心有亏的,他们对士兵的要求就是成为一台没有自己思想的杀人机器,但伊萨里却「诉诸自己的良心」出来反对他们。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伊萨里悲剧的根源。[7]
参考资料
- Treaster, Joseph B. . The New York Times. 1978-07-07 [2020-01-20].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美国英语).
- Gilderhus, Mark 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02 [1999] [2020-01-21]. doi:10.1093/anb/9780198606697.article.07004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2) (英语).
- . traditions.unt.edu.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5).
- . The Atomic Heritage Foundation. [2007-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0).
- . Atomic Heritage Foundation. [200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6).
- Anders, Günther; Eatherly, Claude. (PDF).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61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09).
- 袁先禄. . 人民日报 第5版 (人民日报社). 1962-02-15. ISSN 1672-8386 (中文(中国大陆)).
- Smith, J. Y. . Washington Post. 1978-07-07 [2020-01-20].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美国英语).
- Herb Rothschild Jr. . Ashland Daily Tidings. 2018-08-04 [2020-01-21]. ISSN 2333-14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美国英语).
扩展阅读
- Huie, William Bradford. . New York,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64.
- Klinkowitz, Jerome. . Jackson,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4. ISBN 978-1578066520.
- Wilson, Edmund. . New York, New York: Signet (paperback). 1964. ISBN 978-0451024756.
- Ronnie Dugger, Dark Star: Hiroshima Reconsidered in the Life of Claude Eatherly of Lincoln Park, Texas (1967)
- Marc Durin-Valois, La dernière nuit de Claude Eatherly (Plon publisher 2012)
- Maurizio Chierici, The Man from Hiroshima essay from an interview with Eatherly
- Marie Luise Kaschnitz, 'Hiroshima' (German poem about the Hiroshima pilot)
- What happens to a driver that kills 100,000 people? Oakland, T., 1962
- Having destroyed Hiroshima, Correspondence Claude Eatherly, the Hiroshima pilot, with Gunther Anders. Preface by Bertrand Russell and Robert Jungk. Robert Lafont, 1962.
外部链接
- Scan of a Newsweek article about Eatherl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Student Pursues Facts About Hiroshima Pilot Harvard Gazette February 18, 1999
- Annotated bibliography for Claude Eatherly from the Alsos Digital Library for Nuclear Issues
- Claude Eatherly in the novel of the french author Marc Durin-Valo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