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
修辞学(英文:rhetoric)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语言艺术,和语法、逻辑并称三艺,是语言学的范畴。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辞的学习和运用可以:
- 修饰作者的文章、语言,清楚传达文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深读者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 更清楚了解作者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
- 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以进一步理解其作品意涵。
语源
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经》:“修辞立其诚”。是修饰文辞的意思。
修辞的“辞”可以分为文辞(写文章所用的)和言辞(或称语辞,口头说话所用的)。最初的修辞和语言一样,重心都在说话方面;就连“辞”这个字最初也是指言语,而非文本的组合——《说文解字》:“讼辞也。”后来重心才向文辞发展。
历史
参考
- 黄庆萱《修辞学》,三民书局
- 修辞技巧简介
- 黎老师中文教室──修辞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灿烂的中国文明 ─ 中国文辞之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链接
- 香港商业广告常用修辞格研究-修辞在商业社会的价值
- 老子譬喻的影响力:干将、莫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老子譬喻的影响力:乳犬噬虎,伏鸡搏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老子譬喻的影响力:骥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