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县

官县,有时也写作候官县中国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闽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清代,侯官县辖4坊、61都,统114图。清末废乡、都,建区,侯官县分为22区,与闽县分治今闽侯县以及福州城内区、浦东浦西区(南台)和上渡区,其中城内区分为:东段(宦贵巷一带)、西段(西门大街一带)、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带)、中段(总督口、小龙湫一带)、南段(南大街、杨桥巷南后街光禄坊一带)五段。[1]

建制沿革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东冶县改名侯官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县东部地置原丰县,原丰列为首邑。南朝天监间(502~519年),原丰与侯官合并,称东部侯官开皇九年(589年)东部侯官改称原丰县,开皇十二年(592年)原丰县改称闽县。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置侯官县。武德八年,侯官县并入闽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再分闽县置侯官县,元和三年(808年)再并侯官入闽县,元和五年(810年),复析闽县置侯官县。

龙启元年(933年),改侯官县为闽兴县。闽永和元年(935年),闽兴县复名侯官县。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析自闽县)并入侯官县。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侯官县建置从此取消。[1][2]

国主

孙吴侯官国(260年)

侯官国(260年)[3]
以会稽王降封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侯官侯孙亮260年
自杀,国除

东晋、南朝宋侯官国(411年—479年)

侯官国(411年—479年)丨食邑1000户[4][5]
以讨卢循之功封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侯官县开国侯孙处411年追封生前为新夷县五等侯
2侯官县开国侯孙宗世411年—?孙处子
3侯官县开国侯孙钦公孙宗世子
4侯官县开国侯孙彦祖?—479年孙钦公子
齐受禅,国除

南朝陈侯官国(556年—563年)

侯官国(556年—563年)丨食邑500户[6]
以应接之功封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侯官县开国侯陈宝应556年—563年
谋反,国除

职官

知县

侯官县知县[7][8]
姓名籍贯出身上任时间备注
刘鸿嘉浙江湖州府归安县崇祯十三年第三甲进士顺治康熙年间
虞宁江南镇江府金坛县顺治四年第三甲进士顺治康熙年间
王嗣昌直隶真定府赵州高邑县举人顺治、康熙年间
叶泗广东广州府香山县顺治、康熙年间
谈震德江南扬州府江都县贡生顺治康熙年间
路毓相陕西同州府顺治、康熙年间
张秉孝奉天辽阳州顺治、康熙年间
刘嘉猷江西抚州府金谿县举人康熙十二年
姚震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康熙年间
华泰址江苏常州府无锡县荫生康熙年间
李贡嘉山西平阳府绛州拔贡康熙年间
刘址河南汝宁府新蔡县康熙九年第三甲进士康熙年间
金章正红旗汉军监生康熙年间
张新祚山西平阳府绛州生员康熙三十年
谭述江苏淮安府清河县廪生康熙三十四年
刘耀龙正白旗汉军荫生康熙三十九年
马元恺云南临安府石屏州举人康熙四十二年
程淞安徽徽州府歙县举人康熙四十八年
龚廷飏湖北安陆府景陵县康熙四十二年第三甲进士康熙五十年
刘懋灵广西庆远府宜山县拔贡康熙五十七年
李率先直隶保定府祁州深泽县康熙四十八年第三甲进士康熙五十九年
王梦贤四川嘉定府荣县举人雍正元年
苏本洁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举人雍正六年
陈克嵩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监生雍正八年
汪郊浙江湖州府归安县贡生雍正九年
沈楩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乾隆三年
姚循义江西饶州府浮梁县拔贡乾隆十三年
王裕瑸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监生乾隆十七年
杨愚山西太原府兴县乾隆四年第三甲进士乾隆十八年
柯钦锦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举人乾隆二十年
张元芝安徽和州含山县乾隆二十二年
徐德峻浙江金华府兰谿县乾隆二年第三甲进士乾隆二十四年
段玠山西平阳府浮山县举人乾隆二十八年
朱景英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举人乾隆三十一年
赵由俶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副贡乾隆三十四年
张可傅山西平定州举人乾隆三十四年
程廷安徽徽州府歙县举人乾隆三十六年
潘鸣谦四川重庆府涪州举人乾隆三十七年
张润直隶保定府安州举人乾隆四十年
王学源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副贡乾隆四十五年
杨廷理广西柳州府马平县拔贡乾隆四十六年
黄呈翚安徽徽州府休宁县监生乾隆五十二年
谢赉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乾隆四十三年第二甲进士乾隆五十四年
谢肇?乾隆五十八年
汪光绪直隶顺天府宛平县举人乾隆五十八年
毕所譡山东登州府文登县副贡嘉庆元年
王桂嘉庆七年
郑佐廷安徽宁国府旌德县举人嘉庆十七年
包干臣安徽宁国府泾县举人嘉庆二十一年
张学尹直隶顺天府宛平县嘉庆十六年第二甲进士嘉庆二十一年
袁鸿江苏苏州府震泽县监生道光元年
黄宅中山西保德州河曲县道光二年第二甲进士道光九年
瑞光镶白旗满洲道光三年第二甲进士道光十一年
张汝敦安徽凤阳府凤台县举人道光十五年
唐黄裳湖南永州府零陵县拔贡道光二十年
袁万里山东临清州邱县拔贡道光二十七年[lower-alpha 1]

注释

  1. 《重纂福建通志》仅收录至袁万里,后续知县见于《闽侯县志》。

参考文献

  1.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2. 闽侯县志,方志出版社,2001.12,ISBN 7-80122-636-4
  3. 《三国志 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有司以闻,黜为候官侯,遣之国。”
  4. 《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九》:“义熙七年四月,季高卒于晋康,时年五十三。追赠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候官县侯,食邑千户。”
  5. 《宋书·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候官侯相,前汉无,后汉曰东候官,属会稽。”
  6. 《陈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二年,封候官县侯,邑五百户。”
  7.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八,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
  8. 《闽侯县志》,卷之六十职官五,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欧阳英、陈衍、刘必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