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门

仲门」(英语:),原题「门」,雕塑,1986年制成,是台湾雕塑家朱铭的「太极系列」中最后一个大系列「拱门」的首件正式作品。作品制作期间,朱铭曾经来港。后经由司徒惠赠送给香港中文大学,并于1987年12月揭幕,现安放于大学图书馆正门前,成为了中大本部重要地标之一。[1][2][3] 朱铭于2006年到香港保养「门」,并重题为「仲门」。中大学生大都把「仲门」以及其所在地台称为「烽火台」,而中大官方亦曾使用「烽火台」一名称呼「仲门」及其所在地台。[4]

「仲门」,朱铭的「太极系列」中最后一个大系列「拱门」的首件正式作品。从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图书馆方向望去百万大道东端、位于科学馆中央的铭泽楼

艺术特色

「仲门」外形如两人对招,跟学术切磋砥砺的精神暗通。「仲门」面的质感跟中大的石壁相似,既是「太极系列」的一个新变化,也跟环境和谐地融合。跟单件作品的不同之处是──单件太极作品因为要刻画动感,有需要营造一种近乎失衡的感觉,从而展示平衡和动感,但在两个组件组合成的作品中,两种失衡刚好能够互补成为稳定的形状,却能保存动态,所以能给人一种圆满的感觉。

环境

「仲门」目前的摆放于「百万大道」,大学图书馆正门前,是中文大学经常举行[会议]、论坛等公开活动的地方,如反对大学四年制改三年制、支持中国大陆学生运动、回应政府官员就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的咨询等。2008年,因应即将实施的四年大学制,中大校长刘遵义建议暂时拆除「烽火台」以扩建大学图书馆,引起中大学生激烈反对。中大学生有一个传言,就是向大学图书馆方向穿过「仲门」会得到一级荣誉毕业,向科学馆方向穿过「仲门」就不能毕业(亦有说指由任何方向穿过仲门,均会导致被勒令退学或毕业前意外身亡)。朱铭到中大为雕塑进行翻新工程时听闻这传说,为了让学生觉得这雕塑是可亲近和穿越的,便把它重命名为「仲门」,并题以英文名「Gate of Wisdom」(意即智能之门)[5]。2011年12月14日,朱铭曾到中大发表题为「艺术即修行」的演讲,向听众分享创作「仲门」的故事和经历,并阐述他的艺术和创作理念,强调修行的重要。翌日,朱铭获中大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以表扬其对发扬艺术和文化传承的杰出贡献。[6][1][2]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 香港中文大学. 2011-12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2. . 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 2023-04-23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3. . 信报财经新闻. 2023-04-23 [2023-04-23].
  4. .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2017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5. (PDF). [2009-06-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8-31).
  6. . 香港中文大学. 2011-12-14 [2023-04-2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