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文汲

介文汲英语:1957年11月9日),已退休中华民国外交官,曾任驻新西兰代表(大使级),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公行系学士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硕士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关系系双硕士

介文汲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57-11-09) 1957年11月9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
籍贯河南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陈香苹
儿女二女
母校国立政治大学
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朱拉隆功大学
网站https://www.facebook.com/wenchiehjieh/
学历

早年经历

家庭背景

父亲介景新为河南省汲县(现卫辉市)人,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母亲李家宝江苏省涟水县人,重庆大学会计系毕业。父母亲于南京结婚一个月后于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来台。 介文汲在家中排行老四,于1957年11月9日出生于台北市。 介文汲与当时为华航空服员的妻子陈香苹于1986年在台北结婚,婚后育有二女。

成长背景

介自出生到成长皆居于师大附中宿舍。父亲白天在师大附中担任国文老师,晚上则到中央日报担任编辑。后来又担任律师,并在文化大学淡江大学教授法律课程。

介在小学、初中、大学皆为篮球校队成员。大学四年级时获得国立政治大学十项全能运动亚军。大学与朋友组织合唱团,时常在校外演出。更曾于1980年获选参加中华民国青年友好访问团[1],曾赴美访问两个月宣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增进中华民国与国外学府间之友谊与合作,并促进文化交流及宣慰侨胞。

资历

职任

  • 驻新西兰代表
  • 外交部研究设计会主任
  • 经济部经贸谈判代表办公室副总谈判代表
  • 常驻WTO代表团副常任代表
  • 驻美堪萨斯办事处处长
  • 驻美代表处国会组组长、驻美代表处政治组组长
  • 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副司长
  • 外交部部长室简任秘书
  • 驻欧盟兼驻比利时代表处欧盟事务组长
  • 外交部国际组织司组长
  • 外交部非洲司秘书
  • 驻泰国代表处二等秘书
  • 驻芝加哥办事处三等秘书
  • 外交部政务次长机要秘书
  • 外交部荐任科员
  • 外贸协会展览处专员

著作

  • 全球气候变化之国际多边谈判
  • 联合国与国际人权保护

国际研讨会参与

  • 2014年6月4号适逢台湾关系法立法35周年,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与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合办「台湾经济战略地位研讨会」。当时为外交部研究设计会主任的介文汲参与了研讨并发表对如台湾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议题的看法。[2]
  • 2013年10月31号当时为经济部经贸谈判代表办公室副总谈判代表的介文汲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服务业产业研讨会发表双边关系对美国和台湾至关重要的服务和投资问题主题演讲。该会议总结为双边投资协议(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将为两个经济体的投资者提供更大的保障,对在彼此市场上投资的资本将得到充分保护。此结论得到在场美国参议员美国众议员的强烈支持。[3]

国际会议参与

  • 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领袖会议、部长会议、委员会议、工作小组会议
  • 世界贸易组织WTO部长会议、DOHA回合谈判会议、委员会会议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大会
  • 血钻石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Kimberley Process)国际会议
  • 台美、台欧盟、台韩、台印度、台纽⋯⋯等双边经贸咨商会议
  • 印度洋鲔鱼公约年会

评价

  • 美国民主党众议院议员林肯·戴维斯于介文汲离任驻美代表处政治组长职务、调任驻堪萨斯处长之际,称其以学者风度、温暖的个性,及对议题的快速掌握著名,并称其为「外交官中的外交官」。[4]
  • 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汤姆·谭奎多赞誉介文汲于台湾特殊外交处境中的表现。[5]

参考数据

  1. 1980年美西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华青年友好访问协会
  2. Taiwan's Economic Place in the Pacif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传统基金会,2014年6月4日。
  3. U.S.-Taiwan 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 Receives Congressional Suppo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Yahoo Finance,2013年11月2日。
  4. .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 154 no. 66. April 24, 2008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7).
  5. .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 154 no. 64. April 22, 2008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