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威庙
建筑
始建于宋朝皇祐四年(1052年)时称北帝庙,后来改称仁威庙。历经多次修复、重建,其中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清朝乾隆、同治年间均进行大规模的重修。现存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阔40米,南北深54至60米,占地2200平方米。沿中轴线前后为头门、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楼;左右为东、西序。
中共建政后的1963年左右,当局安排昌华塑料厂在此生产。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按照当局「破四旧」的意思把庙里的神像全部打烂,头门和正殿成为昌华塑料厂车间,东西配殿成为某校办工厂的工场。
1983年8月,仁威庙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庙宇被占用期间,工厂在庙内乱搭建,使柱子、梁架等受到严重破坏,有的柱子已经倾斜,部分梁架已腐朽;正殿与拜亭的檐已经倒塌,需用架子支撑,摇摇欲坠;梁架的木雕被损坏,有的工艺雕构件已脱落。
参考资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