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试验训练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0部队[1])、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位於江苏省江阴市,属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2]。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是中国唯一的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单位,也是中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类航天器提供海上跟踪测控服务,被誉为“海上科学城”[3][4]。
主要领导 | |
司令员 | 吴锦高 少将 |
---|---|
政治委员 | 庄晏 少将 |
机构概况 | |
上级机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 |
机构类型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 |
军事级别 | 副军级 |
联络方式 | |
总部 | |
实际地址 | 江苏省江阴市 |
机构沿革 | |
成立时间 | 1978年 |
简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但仅有原子弹而没有导弹不行,于是先后试验东风2号、东风3号、东风4号弹道导弹。在此基础上,又试验东风5号弹道导弹。东风5号的试验因为距离远,不能在中国国土内进行,所以建造航天远洋测量船并成立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就被提到日程上。[5]1960年代后期,随着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的相继问世,建立在本国国土上的测控站开始显得力不从心,钱学森为此提出建立海上测量站。[6]
1965年,开始研究建造航天远洋测量船的计划。当时,周恩来两次主持专委会,专门研究海上测量船问题。1967年7月18日,在国家科委的主持下,正式立项建造航天远洋测量船,所以该工程称“718工程”。1975年4月,在江苏江阴建立基地筹建指挥部。1977年8月、10月,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船、远望2号船先后建成下水。1977年9月,两艘航天远洋测量船部队组建完成,这是中国第一支航天远洋测量船部队。197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试验训练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89001部队[7],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0部队)正式成立,即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1980年初,两艘远望号船经多次试航,各类人员就位,各类设备安装调试完毕。[3][5]
1980年5月,远望号船首次远航,执行第一次东风5号全程试验任务。1980年4月下旬,两艘远望号船,以及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国家海洋局抽调的共18艘舰船及4架直升机组成海上编队,自浙江舟山出发,经赤道到远离中国8000多公里的南太平洋澳大利亚东北海域布阵。布阵范围为32海里乘以32海里的方阵。东风5号弹道导弹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准确打到南太平洋东北海域的预定方阵内。这开创了中国在本土以外进行航天测量的历史,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之后第四个具备海上跟踪测量能力的国家。此后,1988年远望号船又成功完成了核潜艇水下发射的测控任务。[3][5][8]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这是远望号船首次承担外国卫星的测控任务。[3]
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期,航天远洋测量船能否实施测控的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中。远望号船通过一次次卫星抢救任务,证明了自身的价值。1994年12月2日,首颗东方红三号卫星升空后旋转异常,远望2号船奉命赴预定海域成功组织抢救,实现了中国首次对故障卫星进行手动遥控发令。1997年4月,东方红三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将分别实施再发射,上级首次将控制任务赋予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远望2号船对风云二号卫星成功实施“姿章联控”(即同时控制姿态和章动),这种新技术当时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国掌握。[3]
1995年3月,中国第二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3号船建成投入使用。1998年,国家海洋局原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经中修技术改造,更名为“远望4号”。[3]
1999年11月,三大洋上的远望1号、2号、3号、4号船同时在对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实施测控任务,实现了自海上卫星测控到载人航天测控的跨越。2003年10月16日,三大洋上的四艘远望号船“牵引”着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返回地球。[3]
2007年11月,远望2号、3号船共同执行“嫦娥一号”任务,牵引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跟踪测控距离自7万公里延伸至40万公里,这标志着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成功实现了从航天器地球轨道延伸到月球轨道测控。[3]
2007年、2008年,远望5号、6号船相继交付使用,中国的航天远洋测控能力由此再上新高。[3]
1989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为远望1号船、远望2号船分别记一等功。1999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为远望3号船记一等功。2000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为远望2号船记一等功。2005年,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远望2号船“功勋测量船”称号。[3]
江阴市为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提供了最好的江岸。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也很重视同地方搞好关系,帮助江阴市人民政府大楼、华西村大楼实现了自动化。[5]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2015年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改隶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9]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对外又称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
|
(1990年代起通常兼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党委书记)
|
参考文献
- 省领导走访慰问驻澄63680部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江阴网,2014-07-29
- 吴明华:《功勋铸在共和国的丰碑上——记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航海》1996(2):10-12
- .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 原总装某基地政治部主任庄晏调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党委书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凤凰网,2016-07-12
- 航天事业离不开远洋测量——访总装备部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原政委袁水春少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04-02
- .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张中云:《“这力量是,这力量是钢”》,《党建》1991年09期
- 下潜 难忘198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桂林日报》,2013-10-13
- .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 .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研制纪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华夏经纬网,2003-03-17
- 江宛柳(军报记者 ):我们远航赤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军网,2011-07-26
- 江阴市大事记2001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江阴档案信息网,2008-01-21
- “百名将军书画展”在澄举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人民网,2008-08-04
- 军队人大代表学习胡主席重要讲话心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搜狐,2008-03-11
- 高峰、刘海燕、方志山、田小川:《万里海天追 “神六”——专访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简仕龙主任》,《舰船知识》2005
- 范燕青王伟成会见总装备部常任委员简仕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常州日报》,2009年2月3日
- 江阴市举行2016年春节军政座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人民网,2016-02-04
- 30余年为国防,看今朝,钢铁洪流激忠肠——听丁永泉少将讲述天安门观礼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10-12,龙山镇人民政府,2015-09-07
- 刘济华、何容、丽萍:《“两弹一星”指航向 碧海丹心荐轩辕——访总装备部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原政委袁水春少将》,《赤子》旬刊2014(6):14-21
- 培养输送军队干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浪,2003-09-30
- 万里海天牵“神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浪,2005-10-13
- 无锡市领导来澄走访慰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江阴日报》,2008-01-21
- 瞄准和谐促双赢 锁定发展固双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华日报》,2008-04-01
- 江阴市隆重举行春节军政座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华网,2012-01-20
- 中国测量船抵太平洋预定海域守候“嫦娥奔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网络电视台,2010-10-01
- 市领导分组走访慰问驻澄部队官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澄网,2014-8-1
- 无锡举行军警庆“八一”主题报告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文明网,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