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是东亚尺斤法传统的质量单位,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

银锭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现状

换算

  • 折合杆秤制:1司马两=1.197713漕平两(16两制)
  • 折合市制: 1司马两=0.74857市两(10两制)
  • 1金衡两=1.203354金衡盎司=37.42849791克
  • 1公斤=26.45547175 司马两
  • 1公斤=26.71760973 金衡两

市值重量单位体系

下表依据民国18年(1929年)《度量衡法》第六条,1930年1月1日施行,直接法定的换算用粗体。中华人民共和国1959年发布改制之前也沿用之。

1担 =100斤 =1600两=1,6000钱 =16,0000分 =160,0000厘 =1600,0000毫 =1,6000,0000丝 =5,0000克
0.01担 =1斤 =16两=160钱 =1600分 =1,6000厘 =16,0000毫 =160,0000丝 =500克
0.000625担 =0.0625斤 =1两=10钱 =100分 =1000厘 =10,000毫 =10,0000丝 =31.25克
0.0000625担 =0.00625斤 =0.1两=1钱 =10分 =100厘 =1000毫 =10000丝 =3.125克
0.00000625担 =0.000625斤 =0.01两=0.1钱 =1分 =10厘 =100毫 =1000丝 =0.3125克
0.000000625担 =0.0000625斤 =0.001两=0.01钱 =0.1分 =1厘 =10毫 =100丝 =0.03125克
0.0000000625担 =0.00000625斤 =0.0001两=0.001钱 =0.01分 =0.1厘 =1毫 =10丝 =0.003125克
0.00000000625担 =0.000000625斤 =0.00001两=0.0001钱 =0.001分 =0.01厘 =0.1毫 =1丝 =0.0003125克

1粒,有说有重量,无重量,想有单位数,可以0.0000000000000000000000无限个零1克-,有或可以说,有(无)(0)是个单位量

历史演变

中国

时期实际质量同时期单位备注
战国15.8克
15.8克
13.8克
魏晋13.8克
1两(小) = 13.8克;1两(大) = 41.3克
41.3克
40克
明清36.9克
37.301 克(库平两十六分之一库平斤。另有平行的关平两货币系统。
中华民国 (1915年-1928年)37.301 克民国4年(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权度法》,继续以营造尺库平制为度量衡标准
中华民国 (1929年-1954年)31.25克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度量衡法》第五条规定1公斤为2市斤、1市斤为16两。也是中国明末清初杆秤制单位漕平两
中华民国 (1954年 -) 100克(公两) 民国43年( 1954年 ) 修正《中华民国度量衡法》全文18条,其中第三条规定1公两等于0.1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959年)31.25克沿袭民国的度量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9年-)50克按照1斤=10两换算

参见

参考与注释

  1. . 电子版香港法例. [201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2. . Singapore Statues.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