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

不锈钢[1]英语:,),也称为不锈耐酸钢水铜铁台语也称为白铁仔台湾话);在冶金学中,是指在大气和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中,呈现钝态、耐蚀、不生锈,含高(常12%~30%)的合金钢,通常另含有等元素;而决定不锈钢防锈能力,最重要的金属元素就是铬。国际上以重量计算定义,不锈钢是最低铬含量为10.5wt%,最高碳含量为1.2 wt%的合金钢[2],或铬含量超过10%的「铁合金」[3]。此名称源于它不像普通钢那样容易腐蚀生锈[4]



如果合金钢含铬或其他元素比例很低,则只能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而仍会氧化,具有像的防蚀特色,这种钢材就并非不锈钢,而是耐候钢与低碳含量相配合,可显示出明显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还可以加入,使其表面会产生防锈的氧化膜,以提高对特殊环境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并赋予特殊性能,从而保护钢材本身受到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尤指氧气)、水、某些酸、碱的氧化腐蚀。

大多数不锈钢先在电炉氧气顶吹转炉转炉中熔化,然后在另一炼钢炉中精炼,主要为了降低碳含量。在氩-氧脱碳法中,将氧和氩的气体混合物喷入钢水中。改变氧和氩的比例,通过将碳氧化为一氧化碳而不使昂贵的铬氧化和损失,来将碳含量降低到控制的水平。因此,在初始的熔化操作中可使用较便宜的原料,如高碳的铬铁。

历史

1913年哈利·布雷尔利发明了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并随后使其工业化[5]。1924年eeket研制了一种含铬量更高的不锈钢,相当于铁素体不锈耐酸钢。

1931年,巴德公司制造出世界首架不锈钢飞机。

分类

晶体结构

不锈钢按照晶体结构分为五大类:奥氏体不锈钢(A1,A2,A3,A4,A5)、铁素体不锈钢(F1)、马氏体不锈钢(C1,C4,C3)、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型不锈钢。[6]

  • 奥氏体不锈钢(英语: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含有16%-26%铬和35%以下的镍,通常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不能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并且无磁性;最常见的类型是18/8,或称304级,即含有18%铬和8%镍;典型的用途包括飞机工业、乳制品和食品加工工业。奥氏体不锈钢(A*-50较软/A*-70 适合冷加工/ A*-80具有高强度)
  • 铁素体不锈钢(英语:ferritic stainless steel)含有10.5%-27%铬,而不含镍,由于碳含量低(0.2%以下),不能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仅用于防腐蚀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建筑和汽车装潢方面。不锈钢(F1-45较软/F1-60适合冷加工)
  • 马氏体不锈钢(英语: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通常含有11.5%-18%铬和1.2%以下的碳,有时也含镍,可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具有中等的耐腐蚀性,用于刀具、外科用具、扳手和涡轮机
  • 双相不锈钢(英语:duplex stainless steel)混合了奥氏体和不锈钢的微观晶体结构,其理想比例为50:50,即使商用产品会采用40:60的比例。通过比奥氏体不锈钢含比例更高的铬(19-32%)和钼(最高5%)以及更低比例的镍来划分。双相不锈钢具有大约两倍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相比于304和316不锈钢,其混合型的晶体结构产生了对于氯化物腐蚀的更佳的防腐蚀性。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最大的用户。
  • 沉淀硬化型不锈钢(英语:precipitation hardening grade stainless steel)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并能通过沉淀硬化(又称时效硬化)处理使其硬(强)化的不锈钢。

抗蚀性

不锈钢按其抗蚀性分:不锈钢(在空气中能抵抗腐蚀)和不锈耐酸钢(在某些化学介质中能抵抗腐蚀)。

化学成分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高铬不锈钢(如4Cr13、Cr17、Cr28、Cr17Ti 等)、铬镍不锈钢(如0Cr18Ni9Ti、Cr18Ni12Mo2Ti)、铬锰氮不锈钢(如Cr17Mn13Mo2N)。

各标准不锈钢号对照表
EN-DIN标准钢号 EN-标准钢牌号 ASTMAISI钢牌号 UNS编号 GB-中国国标牌号
1.4310X10CrNi18-8301
1.4318X2CrNiN18-7301LN
1.4307X2CrNi18-9304LS30403
1.4306X2CrNi19-11304LS3040300Cr18Ni9
1.4311X2CrNiN18-10304LNS30453
1.4301X5CrNi18-10304S3040006Cr19Ni10(GB/T3280-2007)
1.4948X6CrNi18-11304HS30409
1.4303X5CrNi18 12305
1.4541X6CrNiTi18-10321S321000Cr18Ni11Ti
1.4878X12CrNiTi18-9321HS32109
1.4404X2CrNiMo17-12-2316LS3160300Cr17Ni14Mo2
1.4432X2CrNiMo17-12-3316LS3160300Cr17Ni14Mo2
1.4435X2CrNiMo18-14-3316LS3160300Cr17Ni14Mo2
1.4401X5CrNiMo17-12-2316S316000Cr17Ni12Mo2
1.4436X3CrNiMo17-13-3316S316000Cr17Ni12Mo2
1.4406X2CrNiMoN17-12-2316LNS31653
1.4571X6CrNiMoTi17-12-2316TiS31635
1.4429X2CrNiMoN17-13-3316LNS31653
1.4438X2CrNiMo18-15-4317LS31703
X10CrNiTi1893470Cr18Ni11Nb
1.4512X6CrTi124090Cr11Ti
S410000Cr13
4101Cr13
420J12Cr13
1.4016X6Cr174301Cr17
1.4118X40CrMo15440AS440028Cr13
1.4112440BS440049Cr13
1.4125440CS4400311Cr18
440FS44020
1.4539X1NiCrMoCu25-20-5904LN0890400Cr20Ni25Mo4.5Cu
1.4547X1CrNiMoCuN20-18-7S31254

应用

目前,市场上的不锈钢品种超过230种,常使的也有近50种,其中约80%是奥氏体不锈钢(18铬-8镍)的衍生物,20%是由13铬钢演变而成。

健康问题

由于各种类型的不锈钢有不同的特性,在长期贴近人体使用,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不锈钢协会联盟委托瑞典皇家工学院对1.4003、1.4016、1.4597(+Cu)、1.4404、1.4301、1.4162等七种不锈钢测试,结果显示金属释放量均未超,可以用于食品接触材料。[8]

2014年5月8日,台湾专家凌永健强调,不锈钢汤匙用久后有锈、刮痕、凹凸不平则莫用,因为有溶出有害物的疑虑。消基会也补充说,虽然锰是人体必须的微量矿物质之一,但若吸收过量,会影响神经系统,引发记忆障碍,甚至是帕金森氏症;部份镍化合物已被认定是人体致癌物[9]

执行标准

在中国,不锈钢管执行的标准有:GB1220-84、GB4241-84、GB4356-84、GB1270-80、GB12771-91等等。

相关

参考来源

文献
  • 陈怡儒、杨和庆、到手香、纪宗廷、林欣瑜、柯昭仪、云琇卿、吴怡亭、盂美云、林煜庭、郑谚弥、陈亭玮、陈昭明、叶宗桓、林宏儒、苏怡帆. . 台湾: 易博士出版社(城邦文化). 2011-05-17 [2011]. ISBN 978-986-120-761-2 (中文).`
引用
  1. 陈怡儒 2011,第304-305页
  2. .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4).
  3. .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4. . [201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5. . New York Times. 31 January 1915.
  6. ISSF.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
  7. . [2006-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4).
  8. (PDF). worldstainless. 2019 [2023-11-30].
  9. 杨淑闵; 裴禛(摄). . 台北: 中央通信社. 2014-05-08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不锈钢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