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营村

上营村,又称台湾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张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这里有220多人據稱是源自台灣,祖先因明鄭降清而被帶到該處定居[1],如今則多被認定為高山族。此事在正史和官修志书中沒有記載,主要根據是當地人的家譜。

上营村
国家中国
县级市邓州
张村镇
邮编474182
车牌豫R

2003年该村建了一座牌楼,楼的横眉是“台湾村”三个大字,大门两侧的楹联是:“祖启台湾源华夏,宗屯邓穰融九州”。

渊源

清朝康熙年间,郑成功率部队渡海驅逐荷兰,攻下南台湾作為反清復明基地。郑成功的副将黄廷是福建漢人,在鄭成功死後降清,而台湾阿里山地区(今嘉義淺山一帶[2])貓地干社土番的“依罗思那”做了黄廷的马夫,并随黄廷的部队来到大陆,到达直隶省境内的卢沟桥时,接到朝廷的命令,要其停止进京,黄廷随即掉转部队向南沿途疏散,黄廷到达邓州境内后,将13营5000兵众安置在这里的5个行政里48个自然村。“依罗思那”留在了官道西侧的下营村。并与当地一个岑姓的姑娘结婚,改名字为陈年,先后生有四子,1682年即康熙二十一年,黄廷奉命率邓州垦兵随施琅再进台湾,“依罗思那”带二子和三子回到台湾,后又返回大陆,终因年迈体衰而未能再回台湾,而其在台後裔搬遷至大林鄉。自此,留在下营的长子陈元珍、四子陈元珠繁衍至今已有13代。[3]

2010年前後有些居民參訪台灣,到阿里山鄒族部落尋根。[4][5][6]

家族

河南鄧州台灣村目前登記為高山族者有220人,當中姓氏包括:陳、周、林、蔡、黃、張、許、謝等姓氏。各家族皆於近代自編族譜,依據其所撰,陳姓與台灣淵源描述最為詳細,當中紀錄「操閩南語且黥面,訴稱係台灣阿里山土番陳氏族人也。…厥裔聚落今曰陳井寮…。」[7],依此推測可能與嘉南平原的平埔族洪雅族有相關。若根據其家譜可以得知以下資訊:

表格標題
姓氏[7] 先祖名稱[7] 族譜修訂年代[7] 族譜發現時間[7] 祖源社名稱[7]
依那思羅同治6年(1867)2002貓地干社洪雅族人
安篤斯旦民國32年(1943)2003愷感社布農族人
依那思羅民國30年(1941)那竹灣社鄒族人
(無紀錄)民國32年(1943)2004昕善社布農族人
毛蘇達拉民國30年(1941)哈拉灣(Harawan)阿美族人(位於今花蓮縣玉里鎮一帶)
毛蘇達丹
安達依魯民國31年(1942)阿里擺社卑南族人(位於今日的卑南山南麓)
莫那瓦丹光緒21年(1895)樸仔籬(Aboan Poalij)噶哈巫族人(位於今臺中市東勢鎮一帶)

人文

台湾村周边还散落着如黄营、杜家营、程营、贾营、大张营、东裴营、西裴营、小尚营等村,这些营统称为闽营,但只有下营村的陈氏家族和上营村的周氏家族是高山族人。这些村民现在的生活与当地汉族融为一体,但某些风俗习惯仍異於河南當地的漢人,而是較接近附近的閩南村落,例如信奉媽祖、喪事的跳棺儀式、稱爺爺為爹,奶奶為嬤。[7]

参看

参考资料

  1. .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10月18日 [2010年1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0月24日) (中文(简体)).
  2. 臺海使槎錄 卷六 番俗六考
  3. . 人民网. 2009年12月22日 [2010年1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日) (中文(简体)).
  4. . www1.rfi.fr.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5. . www.taipeitimes.com. 2010-04-04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6. . www.tipp.org.tw.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7. 陳建樾(2006),〈“台湾村”:一个移民村落的想像、构建与认同 ——河南邓州高山族村落田野调查报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