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甘泉寺
歷史沿革
此寺建於日治時期,歷經三次遷移。最初是鄉民黃石屘奉祀觀音,至晚年將神像安奉於茶寮,後來房前噴出湧泉,信徒認為有治療效果。日本人小島次郎的妻子因感謝痼疾,即贈「靈籤有準」匾。[1]
之後,神像暫厝於月眉湖的黎姓人家,不久湧泉即息,地方仕紳黃景堯、陳阿冬、林元成遂發起建寺供奉,經租現址建草屋,取名「甘泉寺」[1]。以農曆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為其廟慶[1][2]。寺地位距離三星市場往後山前行的約一公里處[3]。寺旁是水源地,設有自來水淨水場,1920年代供奉宜蘭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的觀音像,上面寫著「清水寺,第16番」等字樣,當地民眾認為此觀音很有靈感[2]。之後,信徒將該觀音像從水源地移到寺中祭拜[4]。
1968年草屋受損,信眾捐獻,陸續加建禪房、拜亭及廁所[1]。寺院採木造,採古式建法,梁柱都是接榫[3]。1999年,地主林土玉贈土地300坪,寺方再購地400坪,即發起重建[1]。由三星鄉長吳順亮擔任改建委員會主任委員[3]。
2005年改建時,當時日本收藏家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都表示有意收藏舊廟的棟梁窗欞,但寺方表示婉拒,說要另外建闢建一間房展示[3]。
相關圖集
- 寺身
- 西國三十三所靈場千手觀世音
- 門牌為集慶村集賢一路35號。
- 「靈籤有準」匾額
- 陳榮楷贈送的藏頭詩。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