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ther.io

》是一款於2016年發布的網頁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由史蒂夫·豪斯()開發。在遊戲中,玩家必須操控一條類似蠕蟲的生物,捕獲各色圓點讓體型變大。該遊戲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全伺服器最大的蠕蟲。《》的遊戲概念與2015年風行一時的網頁遊戲《Agar.io》以及經典街機遊戲貪食蛇》模式相似。

类型休閒遊戲
平台網頁遊戲iOS遊戲, Android遊戲
开发商史蒂夫·豪斯
模式多人
发行日
  • 網頁、iOS:2016年3月25日
  • Android:2016年3月27日

該遊戲的網頁版和iOS版於2016年3月25日發布,並經PewDiePie等多位知名YouTuber推廣而廣為人知。游戏發布后不久,《》即登上各地區App Store的免費軟體銷售榜榜首,且網頁版曾於2016年7月獲Alexa評為全球瀏覽數最高網站的第250名。Android版於同年3月27日推出。《》所獲評價多為正面,其遊戲玩法和外觀設計獲得評論家讚美,但廣告和延遲則遭批評。

遊戲玩法

遊戲畫面

在遊戲中,玩家操控著一條類似蠕蟲的生物,在地圖中尋找並捕獲各色圓點讓體型變大,同時殲滅其他玩家獲得更多圓點,往成為全伺服器最大蠕蟲的目標邁進[1]。如果玩家的蠕蟲的頭碰到其他玩家的蠕蟲,玩家就會死亡。玩家的屍體會化為特別亮且特別大的圓點,這些圓點的顏色對應玩家的蠕蟲的顏色[1][2]。當玩家按下滑鼠左鍵或空白鍵時,蠕蟲的移動速度會加快,但同時也會讓身體變小,且蠕蟲快速移動過的路線上會出現圓點[3]。快速移動有助於消滅其他玩家[4]。另一種擊敗其他玩家的策略是繞著對方打轉,直到對方陷入玩家用身體所圍出的圈子無法逃脫,最後一頭撞上玩家的身體[5]。地圖設有邊界,若玩家撞上邊界會直接消失,不會留下圓點[5]。截止至2016年,一天結束時全伺服器最大的蠕蟲可以向全世界發送「勝利訊息」[6]

皮膚

《》共有16款默認皮膚,每一款都有不同的顏色或者花紋[備註 1]。每次玩家加入伺服器時的皮膚都是系統隨機挑選的[7]。玩家可以選擇特殊的皮膚,如各國國旗及代表知名YouTuber(如JacksepticeyePewDiePie等)的皮膚[7]。在早期,玩家必須在TwitterFacebook上分享遊戲才能解鎖特殊皮膚。此外,玩家亦可選擇自定義皮膚。到了2016年6月,iOS和Android版本也加入了自定義皮膚的功能[6]

手機版

iOS和Android版本有三種操作方式:「经典」,蠕蟲跟隨著玩家的手指移動;「控制桿」,左手操縱螢幕上的控制桿,右手讓蠕蟲加速;「箭頭」,大致上與「控制桿」相同,但蠕蟲頭上會有一個箭頭,顯示蠕蟲移動的方向[8]。自2016年6月起,手機版還多了與人工智慧對戰的離線模式[9]

開發與發布

據遊戲開發者史蒂夫·豪斯()的說法,他在遇到財務困難時獲得了靈感。因財務困難,他不得不從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搬家到密西根州,而在那裡他查覺到《Agar.io》流行之程度[10]。豪斯一直很想開發一款多人線上遊戲,但當時唯一的管道只有他不想要的Adobe Flash,使他打消念頭一段时间。直到發現有許多主流瀏覽器能支援一种低延遲連線協定WebSocket,该协议的通信效果能够稳定地运行《》之類的HTML遊戲後,豪斯才做出了这款游戏[11]。開發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是讓每個伺服器都夠穩定地运行,能容納600名玩家。豪斯努力在需求量較大之地區寻找更多可用的服务器,同時避免使用類似亞馬遜網路服務系統的雲端伺服器,因為这些云端服务器使用費用極高[10][11]

經過為期6個月的開發作業後,《》的網頁版和iOS版於2016年3月25日發布,其伺服器最多可容納500名玩家[12][13]。兩天後,低技術工作室()推出了Android[14]。豪斯獲取收入的唯一方法是在游戏结束後播廣告,而玩家可以花3.99美元停止播送廣告。他選擇不販售虛擬貨幣或道具,如此一來那些有花錢的玩家就不會佔有優勢[10]。由於豪斯沒錢為遊戲打廣告,只能借助YouTuber的實況来宣传,如PewDiePieMarkiplierJacksepticeye[2][10]

在遊戲發布的數週後,豪斯開始更新遊戲,以給玩家更佳的遊戲體驗[15][16]。豪斯也計劃加入新功能,如組隊模式及供玩家選擇伺服器的功能[11]。此外,他表示,有兩家遊戲公司曾找上他,打算買下《Slither.io》。豪斯考慮過賣出遊戲,因為經營遊戲讓他備感壓力[10]

反響

游戏發布后不久,《》即登上各地區App Store的免費軟體銷售榜榜首[17],如美國[18]和英國[19]。手機版推出不久後也登上了App Store的遊戲排行榜榜首[20][21]。2016年7月,《》的網頁版獲Alexa評為全球瀏覽數最高網站的第250名,接著開始下滑,到了2019年10月初已跌到第4,720名左右[22]。2016年年底,據統計,《》是美國Google搜尋量最大的電子遊戲[23]。2016年6月,據報導,豪斯每天都可以因該遊戲獲利10萬美元[10][13]

Kotaku》的派翠西亞·赫南德茲()表示,低門檻和與《Agar.io》的相似度解釋了《》的受歡迎。她也特別指出遊戲的快節奏[2]。《》認為其遊戲核心機制類似2009年遊戲《星噬[24]。《口袋玩家》的哈利·史萊特()稱讚該遊戲「很有趣」,且遊戲玩法「令人罷不能」。他也褒獎了《》與《》相似的簡單結構,但認為其不大值得一玩再玩[25]。《TechCrunch》的菲莉西亞·威廉斯()對該遊戲的設計表示讚賞,並對自定義皮膚之多樣感到驚喜[20]

Gamezebo》的連恩·阿瑪麗絲()認為《》比《》有趣許多,因為其主角「是一條不斷增長的生物,而不單只是個圓圈」,並指出散發亮光的蠕蟲搭配黑暗的背景,給人一種復古街機遊戲的感覺。阿瑪麗絲也認為《》的概念很像《Agar.io》,並覺得該遊戲令人聯想到經典街機遊戲《貪食蛇[1]。《》的史考提·羅蘭德()稱讚了《》的玩法和外觀設計,但批評遊戲結束後彈出的廣告,認為這些廣告「煩人至極」,但停止顯示廣告的費用又有點貴[26]。《商業內幕》的布蘭特·蘭()表示,這款遊戲有时会有严重的延遲,並說「我感覺我很快就會把《》卸掉」[4]

備註

  1. 顏色有橘色、黃色、紫色、薰衣草色(淡紫色)、藍綠色、綠色、鴨屎綠、深紅色、粉紅色、紅色和白色[7]

參考資料

  1. Amaris, Lian. . Gamezebo. 2016-04-11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2. Hernandez, Patricia. . Kotaku. 2016-04-14 [2016-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9).
  3. . On The Line Social Media. 2016-04-12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8).
  4. Brandt Ranj. . Business Insider. 2016-04-30 [2016-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8).
  5. . Pocket Gamer. 2016-05-03 [2016-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6).
  6. Smith, Josh. . Gotta Be Mobile. 2016-06-27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7. Brown, Mark. . Pocket Gamer. 2016-05-19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8. Fox, Glen. . Pocket Gamer. [2017-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9. H., Victor. . Phone Arena. 2016-06-03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9).
  10. Needleman, Sarah E. .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06-17 [2017-03-14]. ISSN 0099-96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11. Brown, Mark. . Pocket Gamer. 2016-05-16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12. Kelly, Shane. . TouchArcade. 2016-05-16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13. . AppBrain.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14. . APK4Fun.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15. . TouchArcade. 2016-05-11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16. . Montreal Gazette. 2016-05-04 [2016-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17. . App Annie. [2016-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18. . MCV UK. [2016-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1).
  19. Williams, Felicia. . TechCrunch. 2016-06-22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20. . MCV UK. [2016-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1).
  21. . Alexa Internet.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1).
  22. Fitzpatrick, Alex. . Time. 2016-12-13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3).
  23. . Boing Boing. [2016-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4).
  24. Slater, Harry. . Pocket Gamer. 2016-04-26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25. Rowland, Scottie. . Android Guys. 2016-07-18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