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2005gj

SN 2005gj 是颗距离地球大约8亿6400万光年(2亿6500万秒差距)的超新星,于2005年9月29日由史隆数字巡天计划和临近超新星工厂计划(Nearby Supernova Factory)发现[2][3]

SN 2005gj
观测数据 历元 J2000.0
超新星种类Ia/IIn "hybrid"
发现日期2005年9月29日 IAUC 8633 [1]
距离8亿6400万光年(2亿6500万秒差距
物理特征
原来恒星White dwarf
原来恒星种类?
色指数(B-V)?
重要数据怀疑是"夸克星"

性质

因为在SN 2005gj的光谱中发现氢的谱线(参见氢原子光谱),而被指出具有Ia超新星IIn型超新星的性质[3]。在光谱中发现的这些氢线有着 Z = 0.0613的红移,被认为是与星周介质交互作用的指针(星周介质:恒星周围成甜甜圈状,像星云的物质圈),是被超新星喷发出来的物质,或是白矮星形成之前的物质[4]。这种发射谱线在Ia超新星是非常罕见的 - 只有在SN 2002ic的谱线中观察到相同的属性[5][6]。但是SN 2005gj的星周介质交互作用远比在SN 2002ic观测到的强烈。从氢谱线观测2005gj物质流失历史的证据,被引用为这颗热核超新星其前身是一颗LBV[7]

SN 2005gj也被指出其光度特别明亮,在它被发现几天之后,它光度曲线的最大光度达到14.47等[4],比SN 1991T还要亮3倍(SN 1991T 是当时所知最明亮的Ia超新星);比最亮的SN 2002ic亮1.5倍[4]接近天文学家之前以为的100倍[8]。来自卡尔加里大学的科学家Denis Leahy和Rachid Ouyed声称它可能是一颗夸克新星,这非常明亮的过程涉及到中子的简并构成夸克,可以解释光度上不寻常的星等[9]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 [2005-04-26].
  2. J. L. Prieto; et al. (PDF). [2009-04-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26).
  3. G. Aldering; et al. : 2. [2009-04-26].
  4. J. Priesto; et al. (PDF). [2009-04-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26).
  5. G. Aldering; et al. : 4. [2009-04-26].
  6. . 2005-11-23 [200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9).
  7. (PDF). [2009-04-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7-16).
  8. R. P. Kirshner.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173. ISBN 0-691-05862-8.
  9. K. S. Chadhar. . 2009-06-04 [200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