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轨域
在化学与原子物理学中,p轨域(英语:)是一种原子轨域,其角量子数为1,其磁量子数可以为-1、0或+1,且每个壳层里中有三个p轨域,Px、Py、Pz,形状皆相同但方向不同,每个可以容纳2个电子,因此,p轨域共可以容纳6个电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左而右为2p、3p、4p、5p、6p轨域的立体模型
p轨域是一个很稳定的轨域,其稳定性仅次于s轨域,为能量第二低的轨域,另外由于能阶交错,若以周期的角度来看,p轨域是能量最高的轨域,也是最后填满的轨域,其电子出现几率密度的形象是哑铃形,呈线性对称,换句话说,p轨域是一个双哑铃形或吊钟形的轨域。
命名
p轨域的「p」是「principal」,其为「主系光谱」之意。
结构

三种p轨域形状一样但方向不同

5p轨域模型,红色和蓝色中间空隙则为波节
p轨域从第二个壳层开始出现,最小的p轨域是2p轨域,也就是说,当主量子数n=1时,没有p轨域(1p轨域不存在)。当角量子数l=1时,磁量子数m会有三种值,分别为1、0、-1,因此,自量子数n=2开始有三种p轨域对应于每一个主量子数,例如,当主量子数n=2时,p轨域分别为2px、2py和2pz轨域,每个轨域皆可分成两叶,带有不同的「正负性」,这是代表波函数量值的正负。大小则如同s轨域,p轨域的形状在2p、3p、4p里都相同,只是大小随着主量子数的增加而增加。p轨域同样存在波节面,如3p轨域在主要电子出现的两叶中,有较小而与主叶分离的区域,此处电子出现概率为0,则这个区域即为p轨域的波节面,随着主量子数的增加,波节的数量也会跟着增加。
电子波
三个p轨域的原子轨域角量子数ℓ=1。p轨域的三次谐波的表示法:
with
pz | px | py |
---|---|---|
![]() | ![]() | ![]() |
p轨域
在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元素的价壳层,p轨域是最后才填满的轨域,直至18族,p轨域是全满的。
参考文献
- 曾国辉《原子结构》建宏出版社 台北市 1999 ISBN 957-724-80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