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
K线(英语:)又称、蜡烛线,是反映价格走势的一种图线,其特色在于将一段时间内标的价格走势做浓缩整理,并用不同的颜色和形态来透露价格消息及市场情绪,以便投资者进行分析,相当易读易懂且实用有效,广泛用于股票、期货、贵金属、数字货币等行情的技术分析,称为K线分析。
由来
据传K线为日本江户时代的白米商人本间宗久所发明,用来记录每日的米市行情,研析期货市场。日语中K线称为「蜡烛足(日语:)」。 本间宗久发明了「宗久が考案した酒田罫线法」。日文中罫线(けいせん)发音为keisen,故中文翻译为K线,并不是从「キャンドル スティック」(KYANDORU SUTIKKU)而来。
说明
K线可分「阳线」、「阴线」和「中立线」三种,阳线代表收盘价大于开盘价(即价格上涨),阴线代表开盘价大于收盘价(即价格下跌),中立线则代表开盘价等于收盘价(即价格不变)。

中国大陆、韩国及台湾采用「红升绿跌」,欧美、日本及香港采用「绿升红跌」[1]
最早阳线以红色表示,阴线则以黑色表示,但由于彩色印刷成本高,所以后来阳线常改以白色空心方块表示。在中国大陆、日本、台湾、韩国,为了配合传统习惯,阳线以红色表示,阴线以绿色表示,即是红升绿跌。至于中立线的颜色则不一而足,难以卒论,但以异于其他两线为原则。在香港与欧美,习惯则正好相反,阴线以红色表示,阳线以绿色表示,即绿升红跌。
每一K线皆由「实体」和「影线」两部份组成,实体较影线为粗,影线则依附于实体的上下两端。其中实体部份记录当天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影线部份则记录当天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影线又分为「上影线」和「下影线」两种,阳线的上影线表示最高价和收盘价的差距,下影线表示最低价和开盘价的差距;阴线的上影线则表示最高价和开盘价的差距,下影线表示最低价和收盘价的差距。
K线的长短取决于价差,若开盘价和收盘价的差距越大,则实体部份就会越长,所以开盘价等于收盘价的中立线的形状必定类似「一」、「十」、「丄」、「丅」等文本。影线部份也是一样的道理,价差越大影线就越长,无价差就无影线。
K线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时间范围,记录一天内价格波动的称为日K线,记录一周的称为周K线,记录一个月就称为月K线。一般短线投资人是以分析日K线为主,如果需要观察一个投资标的起始历史价格走势,那么一般会选择分析月K线或者季K线甚至是年K线。[2]

将某段时间内的各单位时间下的K线综合起来便可绘出「K线图」,其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价格。
美国线
美国线(英语:,OHLC chart),以竖立的线条表现股价变化,也可以呈现「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竖线呈现最高价和最低价间的价差间距,左侧横线代表开盘价,右侧横线代表收盘价,绘制上较K线简单。另有一种美国线仅呈现「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HLC)三项消息。
外部链接
- K线变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阴阳烛战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阴阳烛形态速查
- 怎样看K线图
- 日本模式
- 投资知识家:解析美国线、收盘线与K线异同
- 投资人必须要懂!阴阳烛(K线)的第一课
- 日本最古老阴阳烛K线教学-酒田五法之风林火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股票投资入门攻略:K线图教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