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hrome
(简称Chrome)是Google开发的免费网页浏览器[9],过去也用Chrome称呼浏览器的外框[10][11][12][13]。Chrome相应的开放原代码计划名为Chromium[14][15],而Chrome本身不是自由软件,未开放原代码[9][16]。
![]() | |
开发者 | 谷歌 |
---|---|
首次发布 | 2008年9月2日 |
当前版本 |
|
编程语言 | C++、汇编语言、Javascript |
引擎 | Blink(iOS版为WebKit)、V8 |
操作系统 | Windows 10或更高 macOS 10.15或更高 Linux(64比特,GTK 2.24或更高) Android Oreo或更高 iOS 15或更高 |
语言 | 50种语言 |
类型 | 网页浏览器 |
许可协议 | 基于开源组件的专有免费软件[8][note 1] |
网站 | www![]() |
Chrome代码是基于其他开放原代码软件所撰写,包括Apple WebKit和Mozilla Firefox,并开发出称为「V8」的高性能JavaScript引擎[17]。Chrome的整体发展目标是提升稳定、速度和安全,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接口[18]。CNET旗下的Download.com网站评出的2008年6月最佳Windows应用进程,Chrome排名首位[19]。
根据StatCounter统计,截至2022年4月底,Chrome在全球个人电脑浏览器中有64.36%的占有率(2018年11月达到高峰72.38%)[20]。在平板电脑上使用率最高(已超过Safari),在智能型手机上也占居主导地位[21][22],所有平台的使用率合计为65%,使其成为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网页浏览器[23][24]。
历史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Google首席执行官反对开发网页浏览器已有六年时间。他表示:「当时Google是小公司,他不想在浏览器大战输得鼻青脸肿。」但是经过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尔和赖利·佩吉聘用了几位Mozilla Firefox开发员演示Chrome的原型后,施密特承认「它太棒,我不得不改变想法。」[25][26][27][28]
2004年9月,Google创建网页浏览器的传言首次出现。当时在线期刊和美国报纸报导,Google正在招募前微软网络开发人员。这也是在Mozilla Firefox 1.0发表后不久,Mozilla Firefox受欢迎程度激增,Internet Explorer有安全问题,并从Internet Explorer手中夺取了市占率[29][30]。浏览器始于2006年,由桑德尔·皮查伊带领开发[25][31][32]。
发布
发布公告原本预定于2008年9月3日举行,并将寄给记者和部落客一则解说新浏览器功能的漫画,该漫画由史考特·迈克劳德所绘制[33]。由于要送往欧洲的信件提早寄出,因此Google Blogoscoped博客的德国作者菲利普·蓝森(Philipp Lenssen)[34]在2008年9月1日收到漫画后就扫描并放上自己的网站[35]。随后Google就将这则漫画放到Google Books[36],并在自家博客说明了提早发布的原因[18]。
2008年9月1日,Google官方网志撰文说,将于第二天在超过100国同时发布Chrome的测试版[37]。2008年9月2日,Google官方网志宣布Chrome测试版已开放下载。首次发布的第一款测试版仅提供43种语言版本,并只适用于微软Windows XP SP2以上版本[38]。
Chrome的使用率迅速上升约1%[39][40][41][42]。在最初的激增之后,使用率下降,直到2008年10月跌至0.69%的低点。然后再次上升,至2008年12月,Chrome再次超过了1%的门槛[43]。
2009年6月4日,首款在Mac OS X和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者预览版正式发布,官方博客声称遗漏了许多功能,只作为早期反馈用途而非日常使用[44],同年12月,发布第一款同时支持Windows,Mac OS X和Linux操作系统的测试版[45][46]。2010年5月25日发布的5.0版是第一款同时支持该三套操作系统的稳定版本[47]。
Chrome是2010年提供给欧洲经济区Microsoft Windows用户的十二种浏览器其中之一[48]。
2012年2月7日,Google发布了Chrome于Android的测试版[49],该软件只能在Android 4.0以上系统运行。6月28日,Android版Chrome正式在Google Play发布。6月29日,Chrome的iOS版本在App Store上架,可免费安装,标志着Chrome全面进军行动平台。
2013年1月11日,Android Chrome Beta在Google Play上架[50]。
2022年2月,Chrome更换logo,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更换logo。[51]
版本说明
目前,Chrome有四版分支:
占有率
发布首日占有率达3%,其后一度跌至1%,但稍后仍缓步上升。2009年Chrome占有率共上升3.60%(取各大机构平均值),成为全年占有率上升幅度最大的网页浏览器。[54]2010年2月,统计数据显示Chrome在浏览器市场占有率为6.16%(取各大机构平均值),超越老字号Opera与Safari。截至2011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Chrome的市场占有率达10.70%,仅次于Internet Explorer和Mozilla Firefox,排名第3,较2010年12月上升百分之0.72。除2010年7月曾下跌0.08%外,Chrome在每月统计的市场占有率未曾下跌。2011年7月11日,Chrome在英国的市场份额达到22.12%,而Firefox仅占21.65%,这是Chrome首次在地区的统计中超越Firefox。[55]2012年5月21日,Chrome在全球占有率达到33%,超越IE位居首位[56],而此纪录持续时间至今,仍然一直上升,纪录不断,2021年1月下旬Chrome的市场占有率达65.38%。[57]
版本历史
安全
- 黑名单(Blacklist)
- Chrome会定期更新防止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的黑名单,并在用户试图浏览可能损害电脑的网站时警告用者。这项服务也可通过使用其他的免费自由应用程序接口来取得。在更新维护这些黑名单的同时,Google也会通知被列入的网站,以免网站持有者本身不知道网站存有恶意软件。[35]
- 沙箱(Sandbox)
- Chrome的每页分页都是一只沙箱,以防止「恶意软件破坏用户系统」或「用分页影响其他标签页」。遵守最小权限原则,每项动作的权限都会受限,仅能运算而无法写入文件和从我的文档、桌面等敏感区域读取文件。[35]沙盒小组(Sandbox Team)表示他们「用了现有的运行进程限制,并让这些限制变成一座监狱」,例如在其中一分页运作的恶意软件,将无法窃取信用卡号码、干扰鼠标运作,或告诉系统在启动时运行某款进程,并且恶意软件会在分页关闭时立即终止。[35]
- 插件程序(Plugin)
- 插件程序通常没有统一标准,且无法像分页般沙盒化。这些通常需要运行在浏览器本身的安全等级或更高的等级。为了降低攻击风险,插件程序独立运行。[35]
- 5.0版本起,Chrome内置Adobe Flash Player以确保使用的为最新版本降低攻击风险。其后在9.0版本将Flash播放器内置在沙盒中独立运行。这项技术是Chrome安全性进步的里程碑。它是平台上唯一提供Flash嵌入沙盒运行的浏览器,对Windows XP用户特别重要。
- 8.0版本起,Chrome内置在沙盒中独立运行的PDF阅读器。
- 多处理进程(Multiprocessing)
- 能容许多款进程同时运行而互不影响,每张网页标签独立于窗口进程存在,当资源过高或崩溃时,不会因为一款停顿而整组进程停止运作。
- 诈骗和恶意程序保护
- Chrome侦测到浏览网站可能有害时会发出即时警告,浏览器会将网址一部分发送给Google,以了解该网址是否在已知的诈骗与恶意网站清单中。(网络钓鱼及恶意软件的侦测功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自动更新(Auto-update)
- 为确保受到最新版安全性更新的保护,Chrome会定期检查更新以确保永远为最新版。更新检查可确保会使用最新版的安全功能与修正程序,浏览器自动更新,用户不须采取任何动作,更新后会在下次启动自动生效。
- 打印/导出PDF
- DNS over HTTPS
Chrome从桌面版本v83和Android版本v85起加入对DNS over HTTPS的支持[59]。
隐私权
- 无痕模式(Incognito mode)
- Chrome包含了「」(私密浏览(incognito),与Firefox、Safari、Opera的「私密浏览」和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的「InPrivate」类似),这模式可让用者在窗口内查看的网页不会在浏览或搜索纪录中显示,关闭无痕式窗口后也不会在电脑留下Cookie等其他痕迹,但不意味用者完全隐身,下载的文件或创建的书签都会留下,而且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雇主及网站本身依然能看见用者的浏览活动并追踪用者。[60]」[18][61]在新标签页页面,Chrome亦提示用户要小心:
- 隐私权偏好设置
- 网址列中的建议
- 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防护
- 针对浏览错误提供建议
- 使用统计数据和当机报告
- 内容设置(Content Settings)
- Cookie(4.1版本起)
- 图片(4.1版本起)
- JavaScript(4.1版本起)
- 插件程序(4.1版本起)
- 弹出式窗口(4.1版本起)
- 位置要求(6.0版本起)
- 桌面通知(6.0版本起)
- 「不追踪」(Do not track)功能(23.0版本起)
- 激活「不追踪」即表示您的浏览流量会将此要求纳入其中,其效用视网站是否回应要求,以及网站解读要求的方式而定。举例来说,某些网站收到这要求后,将不会根据您先前浏览的其他网站显示广告。不过,许多网站仍会基于下列原因收集并使用您的浏览数据:强化安全性、在网站上提供内容、服务、广告与其他推荐项目,以及产生统计数据报告。
性能
- JavaScript
- 利用内置独立的JavaScript虚拟机「V8」来提高运行JavaScript的速度。(通过即时编译[62]JavaScript代码为机器码,内联,类型转换,垃圾收集等特性[63]。)
- HTML排版引擎
- Android团队建议后,Chrome使用WebKit引擎。WebKit简易小巧,并能有效率的运用内存,符合Google理念,且对新开发者相当易上手。[35]但从28.0起,Google以Webkit引擎为基础,为Chrome开发全新的Blink引擎,将比现行的Webkit引擎更简化程序源始码,并更好支持多进程。Opera浏览器也宣布将支持Blink引擎。
- 针对浏览错误提供建议
- 出现无法解析网址或未能成功连接的状况时,Chrome会尝试判断想要前往的网页,并提供建议。浏览器会将尝试浏览的网页网址发送到Google,以便建议替代或类似的网页。[64]
- DNS预先截取
- DNS预先截取是指「网域名称系统」预先截取。当浏览网页时,Chrome可查找或预先截取网页上所有链接的IP地址。浏览器使用IP地址来加载网页,因此只要事先查找这些数据,当按下网页上的任何链接时,便可更快速地加载目标网页。
- 表单自动填入
- 从6.0版本起,缺省打开「自动填入」功能,使用「自动填入」功能,只要按一下即可完成表单。
- Chrome可保存您的地址及信用卡信息。首次填入表单时,浏览器会自动保存所输入的联系信息,作为「自动填入」的输入项目,例如名称、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 如果用户明确授权,浏览器也可以保存信用卡信息。在表单输入信用卡信息时,浏览器会在网页顶端询问是否要保存信息。
- 所输入的每一组信用卡或地址信息将保存为不同项目,可以将办公地址和住家地址保存为两项不同项目。[65]
- 按一下即可自动填入表单。填入表单时,Chrome会侦测正在输入的文本是否符合「自动填入」项目中保存的信息。如果有符合项目的话,则在正填写的字段下方会出现下拉式菜单,其中显示与输入内容相符的项目。
- 如要自动填入表单,请按一下要使用的项目。如果要先预览「自动填入」功能如何填入表单,请先将鼠标光标移至菜单中的项目上,然后再按一下项目。可自动填入的字段将会反白显示。[65]
- 交互智能搜索(Instant,这功能于研究室毕业)
- 从9.0版本起,用户可设置类似Google Instant的交互智能搜索,即页面会即时加载用户在搜索与地址栏组合(Omnibox)中输入的搜索内容或网址,搜索期间会提供横向搜索建议并会自动完成。
- GPU硬件加速
- 当激活GPU硬件加速时,使用Chrome浏览那些含有大量图片之网站时可以更快渲染完成并使页面滚动时不会出现影像破裂的问题。
功能
用户接口
- 新分页页面(New Tab Page)
- 顾名思义,「新分页」就是用户在Chrome中打开新分页时所显示的页面。Chrome借由这设计取代了传统浏览器在新开分页时加载首页,快速打开喜爱的应用程序及网站。
- 「新分页」分为3部分:
- 应用程序
- 从7.0版本起,在新分页页面中显示会显示已从「Chrome Web Store」安装的「应用程序(Apps)」的图标。只要按一下图标,即可打开应用程序。
- 从10.0版本起,用户可以随意调整应用程序次序。
- 常用网页
- 新分页页面中会显示8张最常浏览网站的缩略图(可自由增删、更换位置)。只要按一下缩略图,即可浏览网站。
- 如要移除特定缩略图,将光标移至图片上方,然后按一下外框右上角的「x」图标,以后新分页就不会显示移除了缩略图。
- 近期关闭分页
- 按一下页面底部「近期关闭分页」列中的链接,即可还原关闭的分页或窗口。[66]
- 另外,各部分都可最小化,只要按一下各部分的标题即可。再按一次标题即可展开该部分。
- 7.0版本起,「近期关闭的分页」只在适当时候出现。用户也可将一部分完全隐藏起来,只要将鼠标光标移至您想要隐藏的部分的标题上方(例如,如要将「常用网页」部分从新分页中移除,将光标移至「常用网页」部分的标题上方),然后按一下右边显示的「x」图标,即可将该部分从新分页中移除。隐藏部分中的项目现在会显示在页面底部的新菜单中。如要还原该部分,请按一下菜单中的部分标题。
- 网址列(Omnibox)
- 在Chrome的搜索与地址栏组合(又称为「网址列」)中,可输入搜索内容或网址。「网址列」会在您输入搜索内容与网址时提供建议,还提供自动完成功能,协助您输入几粒字就可以找到所需的内容。此外还可以搜索浏览记录和已加入书签的网站。在Windows XP系统的电脑安装最新版Chrome后,还可能会出现将Google搜索框与Omnibox结合的界面。
- 查看网页警示
- 安全警示
- 弹出式窗口警示
- 当浏览器封锁网页的弹出式窗口时,会出现弹出式窗口警示图标。按一下该图标可查看已遭封锁的弹出式窗口,或管理网站的弹出式窗口设置。
- 扩充功能网页动作
- 网页信息(Page Info Bubble,这功能于研究室毕业)
- 从8.0版本起,网页信息改用类似扩充功能在网址列的弹出方式。
- 分页(Tabs)
- 分页是Chrome用户界面中最重要的元素,为梯形设计,其位于窗口的最上方而非控制按钮的下方。这项改变与许多目前的主流分页浏览器做法不同。不同窗口的分页可轻易的利用拖曳的方式交换位置。全部标签页都有自己的控制按钮组,包含称为「Omnibox」的网址列[35]。
- 主题(Theme)
- 从3.0版本起,用户可为浏览器增添有趣的主题,让浏览器的外表漂亮。主题会出现在浏览器四周的边缘,并成为「新分页」页面的背景。在官方主题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或「Chrome Web Store」的主题分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当用户找到喜欢的主题时,按一下主题库网页上的「套用主题」/「安装」,主题便会立刻出现。如果用户此时改变主意,只需按一下出现在分页顶端的消息列中的「取消」,即可回复到前一款主题。整套过程无需重新启动浏览器。
- 网络应用程序捷径(Application Shortcut)
- 网络应用程序可在特殊的简化窗口中打开网站,该简化窗口不会显示分页、按钮、网址列或菜单[35]。
- 现时只有Windows和Linux平台的Chrome才提供这项功能。
- Gears(已停止开发)
- Chrome包含了Gears,研发者可利用这项功能制作网页应用程序(web applications,包含脱机支持)[35]。
- 由于大部份Gears的功能HTML 5都支持,Google已停止开发Gears的新功能。
- HTML5支持
- Chrome长期在The HTML5 Te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的测试结果中居于高位。
- 停止Flash支持
- Chrome宣布2020年停止Flash在其浏览器上的应用。[67]
扩充功能与应用程序
- 用户自订扩充功能
- 2009年9月6日,Chrome首次缺省激活扩充功能,并提供数款扩充功能[68]。在官方扩充功能中心中当用户找到喜欢的扩充功能时,按一下网页上的「安装」,扩充功能便会安装到用户的Chrome。整套过程无需重新启动浏览器。
- 2010年8月20日,「Chromium」开始支持侧边栏扩充功能API。
- 2010年8月25日,测试版Chrome开始支持右键菜单API、Omnibox API、Infobars API。
- 右键菜单API:扩充功能可以指定菜单在点击图片或视频后才显示,而非所有右键菜单都显示。
- Omnibox API:允许扩充功能将内容与浏览器的搜索与地址栏组合(Omnibox)集成。
- Infobars API:允许扩充功能将信息显示在标签页以上的位置,可以使用HTML来写,可以做出交互的信息显示栏。
- 2010年8月30日,「Chromium」开始支持语音输入API、加速计API。
- 从7.0版本起,Chrome已经可以安装「应用程序(Apps)」并会在新分页页面中显示。
- 从9.0版本起,用户可以隐藏Chrome上已安装并显示在网址列右方的扩充功能,此外「设置」图标左上方会显示新安装并在背景运行的扩充功能/应用程序,同时在功能表内加入显示在背景运行的扩充功能/应用程序的数量一行。
- 从10.0版本起,Chrome默认激活语音输入的API
- 从25.0版本起,Chrome开始支持语音辨识输入API,并且在某些网站或程序要自动安装扩充功能时,改为让用户手动确认是否安装。
- Chrome Web Store
- Chrome Web Store,前称「Google Chrome扩充功能中心」。
- 2009年12月9日,官方「Google Chrome扩充功能中心」(测试版)已有超过300款扩充功能[69]。
- 随着4.0稳定版本发布,官方「Google Chrome扩充功能中心」[70]在2010年1月25日正式上线,并拥有超过1500款扩展[71]。
- 2010年5月19日,Google在Google I/O宣布「Chrome Web Store」。
- 截至2010年6月22日,官方扩充功能中心已有超过5000款扩充功能[72],其中25款为Google官方开发的扩充功能[73]。
- 2010年8月19日,Google宣布官方「Google Chrome扩充功能中心」向开发者注册费用为一次性收取5美元。开发者在发布扩充功能、主题,以及未来的Web Apps之前必须缴纳这笔费用。不过如果你在太平洋时间8月19日11:00前已经注册了开发者帐号的话,可以不用缴交这US$5,不但之前上传的扩充功能可以继续维护,新上传的也是没有问题的。另外,「Google Chrome扩充功能中心」加入域名验证系统(类似Twitter官方验证帐号),在新上传的扩充功能开发者须将他们的作品与Webmaster Tools中的域名关联[74]。
- 2010年8月19日,Google宣布「Chrome Web Store」将取代官方「Google Chrome扩充功能中心」,中心内的扩充功能将连同官方主题库的主题移到「Chrome Web Store」[75]。
- 2010年12月7日,「Chrome Web Store」正式上线。
- 2011年12月9日,官方「Chrome Web Store」上线一年后宣布拥有超过8500款扩展及超过1500款主题,共安装超过7000万次,超过三分之一用户安装至少一款扩充功能。[76]
- 浏览器内置的扩充功能
- 自动网页翻译
- 从4.1版本起,只要您浏览的网页语言与选取的浏览器接口语言不同,就可以使用网页顶端的蓝色翻译列。此功能目前可翻译52种语言。[77]
- 同步功能
- 从4.1版本起,Chrome加入同步功能,将浏览器内的数据通过Google帐户同步到Google文档内。
- 现时可选择同步的数据型有:
- 书签(4.0版本起)
- 偏好设置(5.0版本起)
- 主题(5.0版本起)
- 表单自动填入(6.0版本起)
- 扩充功能(6.0版本起)
- 应用程序(Apps,7.0版本起)
- 已保存密码(10.0版本起)
- 输入的网址(未知)
- 会话(Session)(未知)
- 打开的标签页(19.0版本起)
- 从9.0版本起,Chrome加入同步数据的加密功能,采用的是Passphrase加密方法。
- 云端打印连接器(Cloud Print Proxy)
- 从10.0版本起,Chrome提供打印机与「Google Cloud Print」连接。在设置激活「Google云端打印连接器」,打印机就会自动设置完成,让您可用有「Google云端打印」功能的网络与行动应用程序轻松打印。
Chrome://flags(研究室)
从7.0版本的开发版本起,Chrome(除正式版本外)加入研究室功能,将未完成或未完善的功能收集供用户测试,此前所有测试功能都需要使用脚本激活。由7.0至8.0(62681)版本,用「about:labs」可进入研究室。从8.0(62682)版本起易名为「about:flags」或「chrome://fla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78]。
正在开发的独立项目
以下为将加入Chrome的功能(目前是独立的开源项目);除了用于Chrome内,亦同时可以集成到其他软件。
- LevelDB:嵌入式键/值对(Key/Value Pair)数据库管理系统编程库,用以支持HTML5的IndexedDB
- Google Native Client:类似ActiveX技术,但运用沙盒和机器码验证器技术来兼顾安全性,2017年5月31日,Google宣布放弃PNaCl转向WebAssembly。
其他
浏览器标准测试

- 2008年9月3日发布的Chrome第一款测试版已顺利通过Acid1及Acid2测试,同时在Acid3中取得78分[79];其后在Chrome 3.0正式版通过Acid3测试取得满分100分。(2011年9月版本)[80]。
- 完全通过「CSS3 Selectors Te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0/06/30版本)」中574项测试[81]。
- 在「The CSS3 Te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取得65%的分数(通过1675项,共2637项)[82]。
- Chrome在「THE HTML5 TE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83]
争议及丑闻
2015年,Google推出「软件移除工具(Software removal tool)」,可帮用者寻找和删除系统中可能影响浏览体验的软件,初时只是独立软件,但后来改名「Chrome清理工具(Chrome Cleanup Tool)」并直接捆绑到Windows版Chrome。[84]2018年初,Chrome曝出私隐丑闻,Chrome清理工具会扫描电脑所有文件,但扫描过程不透明,还可能会传至Google服务器而泄露用者数据,且没有明确提示用者电脑文件会否传至Google。Google并没有向用者说明,安装Chrome时也没有提醒,哪怕用者是否同意捆绑该工具,引发不少争议。[85]2023年3月初,该工具已由Chrome移除。[84]
注释
- Chrome 的 WebKit 和 Blink 排版引擎以及 V8 JavaScript 引擎都是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而其他组件要么是开源的,要么是专有的。
参考文献
- . 2024年3月14日 [2024年3月14日] (英语).
- . 2024年4月2日 [2024年4月2日] (英语).
- . 2024年4月3日 [2024年4月3日] (英语).
- . 2024年4月3日 [2024年4月3日] (英语).
- . 2024年4月10日 [2024年4月10日] (英语).
- . 2024年4月10日 [2024年4月11日] (英语).
- . 2024年4月10日 [2024年4月11日] (英语).
- . www.google.com.
- Google Chrome本身并非自由软件,也未开放原代码。 (见 9.2:除非经过法律明确许可或要求,或是经过Google明确书面许可,否则您不得(亦不得允许他人)拷贝或修改软件或软件任何部分,或是就软件或软件任何部分创建衍生作品、进行逆向工程或解译,或是以其他方式截取软件或软件任何部分的原代码)。
- Dougerty, Conor. . New York Times. 2015-07-12 [201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 J CHIANG. . Engadget中国版. 2009-11-20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5) (中文(中国大陆)).
最后(其实一开始就讲了XD)技术还有提到铬浏览器的延伸套件功能即将正式释出。
- Aimo. . 太平洋电脑网. 2012-05-12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6) (中文(中国大陆)).
- 红薯. . 开源中国. 2012-05-05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8) (中文(中国大陆)).
- Paul, Ryan. . Ars Technica. 2008-09-02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2).
- . blog.chromium.org.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 . gnu.org.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英语).
The central part of Chrome OS is the nonfree Chrome browser.
- . Google. [200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 Scott McCloud and Google Chrome team. . Google Books. 2008-09-01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 (英文). Download.com. 2008-12-29 [200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5).
- . statcounter.com.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英语).
- . StatCounter Global Stats. [October 13, 2021] (英语).
- . StatCounter Global Stats. [March 15, 2021] (英语).
- . [October 13, 2021].
- . analytics.wikimedia.org. [25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3 May 2017).
- Wired. . 2008-09-02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Inside Chrome: The Secret Project to Crush IE and Remake the Web
- . 2008-09-03 [2008-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Niall Kennedy. . 2008-09-03 [2016-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 . 2009-07-09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7).
- . September 23, 2004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news.bbc.co.uk.
- . 2005-02-15 [2016-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 Kurtuldu, Mustafa. . googleblog.com. September 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1, 2021).
- Bhardwaj, Prachi. . Business Insider. June 29, 2018 [January 3,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 Scott McCloud. . Google Blogoscoped. 2008-09-01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
- Philipp Lenssen. . 2008-09-01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4).
- Philipp Lenssen. . Google Blogoscoped. 2008-09-01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8).
- . Google Books. 2008-09-01 [200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 The Official Google Blog. 2008-09-02 [200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7).
- . The Official Google Blog. 2008-09-02 [200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Pichai, Sundar; Upson, Linus. . Official Google Blog. Google. 2008-09-01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 Needleman, Rafe. . CNET. CBS Interactive. 2008-09-02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 The Canadian Press. Associated Press. 2008-09-02 [200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9).
- . November 2008 [2008-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 Gruener, Wolfgang. . Chicago (IL), United States: TG Daily. January 3, 2009 [July 11,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0).
- .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6).
- Mark Larson. . Google. 2009-12-08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 . Googleblog.blogspot.com.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 . Google Chrome team. 2010-05-25 [201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 . BBC News. 2010-03-01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 . Engadget.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 . [2013-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30).
- . [202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 . [201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 [201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参见网页浏览器的使用分布条目
- (简体中文). 2011-08-02 [201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1).
- (英文)Top 5 Browsers Archive.is的存盘,存档日期2012-05-26, From Week 20 2011 to Week 20 2012.
- . StatCounter Global Stats.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6) (英语).
- Aditya. . 2008-09-05 [200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 .
- Megan. . Google. [2017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5日).
- . [201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6).
- . Nikkei Electronics Asia. 2009-01-14 [201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5) (英语).
- . Nikkei Electronics Asia. 2009-01-15 [201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5) (英语).
- .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3).
- . Goog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3).
- Philipp Lenssen. . Google Blogoscoped. [200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腾讯网. [2019-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 Aaron Boodman. . Google. 2009-09-09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Erik Kay. . Google. 2009-12-08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 . [201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6).
- Nick Baum. . Google Chrome Blog. 2010-01-25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9).
- . [201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5).
- . [201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9).
- . [201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1).
- . [201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 [201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 . [201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 . [200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5).
- . [2009-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8).
- . [201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 . [201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 .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 www.oschina.net.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 . Yahoo News.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Google Chrome |
![]() |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报导:Google推出网页浏览器 |
- 官方网站
(按浏览器语言显示)/离线安装Google Chrome指引
- 官方博客 (英文)
- Google Chrome扩充功能(按浏览器语言显示)
- www
.chromium (英文).org /chromium-projects / - Google Chrome漫画(英文)
- Google Chrome漫画(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