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irls与e-boys
e-girls与e-boys,或有时合称e-kids,其中的e来自英语electronic,一称电玩少女[1]或电竞少女[2]。是2010年代末,伴随社群媒体Instagram[3]、抖音与Twitch[4]而产生的流行次文化。

以阿嘿颜表情拍照的e-girl

南非出生,现居英国的网红Belle Delphine
起源
e-girls一词,一开始出自于电子游戏玩家社群所使用的贬抑词语,形容女性吸引更多目光,俨然成为另一种时尚风格[5]。
2019年7月14日,美国纽约州由提卡一名17岁青少女碧安卡·迪文遭谋杀后[6],英语圈媒体使用该词[7]称呼该女子的打扮,e-girls一词遂开始流行。
这种流行风格受动漫文化、1990年代与2000年代时尚风格、韩流、嘻哈文化、哥德次文化、情绪摇滚等文化元素所影响,常见的穿着特色如鲜明双色调、辫子、流苏、长、短袖T恤、链条和无边便帽等[5]。化妆方面,尤其是用逗号形状或用于在眼睛下方绘制心形的眼影,而腮红也是常见元素。
数据源
- 歪力. . 2019-07-06 (中文).
- 时尚max. . 2021-10-27 (中文).
- Courtney Thompson. . 21 February 2020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6) (英语).
- Sarah Lawrence. . 1 August 2019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1) (英语).
- Carotte. . 22 January 2020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法语).
- Kelly-Leigh Cooper. . 16 July 2021 [202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语).
- Tess Owen. . 19 July 2019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