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

DV是指用于存储数字视频英语:)的一种编解码器录像带格式系列,由索尼松下为首的摄像机制造商联盟于1995年推出。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DV与从模拟到数字的桌面式视频制作的过渡密切相关,也与一些经久不衰的"产消合一者"摄像机设计密切相关,如索尼VX-1000[1]。其小型格式MiniDV成为家庭及半专业影像制作标准;有时亦应用在如电影电子新闻采集等专业用途。DV的规格(原为蓝皮书,官方名称IEC 61834)定义了编解码器及影带格式。特色包括了为简单剪接(一种传输至非线性剪接系统如IEEE 1394的标准接口)而设Intraframe压缩,及良好影像品质,特别和早期家用仿真格式如Video8Hi8VHS-C等比较。

JVC MiniDV摄影机,显示放入影带的位置,2001年出厂
MiniDV录像机

自1990年代初期,世界知名厂商即各自发表高清的家庭用影像数字化规格;但为避免重蹈BetamaxVHS规格战的历史教训,当时由十家厂商召开HD数字化VCR协议会,包括了松下电器SonyJVC飞利浦三洋电机日立夏普汤臣多媒体三菱电机东芝;并于1994年4月同意了家庭用(Consumer)数字VCR规格,这就是所谓的DV规格,也就是家庭用摄影机DV规格。现在全世界已有超过60家的厂商加入此协议。

技术标准

影像压缩

DV使用DCT计算法以Intraframe图场内压缩,比特率为固定25 Mbit/s(25.146 Mbits/s),加上子码数据、调试、纠错(约8.7 Mbit/s)共约36 Mbit/s(约35.382 Mbit/s)。在同一比特率,DV比旧式MJPEG编解码器好,可和Intraframe MPEG-2媲美(注意很多实时摄影的MPEG-2编码器只用Intraframe压缩(I-frame),非Interframe压缩(P及B-frame))。

色度抽样

色度抽样上,NTSC DV及PAL DVCPRO为4:1:1,其他PAL为4:2:0。

音频

两声道,48 kHz采样率及16比特解像度。或四声道,32 kHz采样率及12比特解像度

连接性

较新机型DV摄影机可通过IEEE 1394或USB与电脑连接,直接通过软件转成多种视频格式。

实体格式


另见

格式

  • HDV及其变体,ProHD
  • MicroMV
  • DVD
  1. . IEEE Spectrum: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News. 3 January 2019 [27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