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 25冲锋枪
CZ 25(正确读法是Sa.25、Sa-48b或samopal vz.48b[2])是一系列由捷克斯洛伐克所设计、在1948年推出的著名冲锋枪。这款冲锋枪系列通常有四种外型上非常相似的型号,分别是:Sa.23、Sa.24、Sa.25和Sa.26。这个冲锋枪系列的主要设计师是CZ特拉科尼采武器工厂的总工程师瓦茨拉夫·霍莱克。
Sa CZ 25(Vz 25) | |
---|---|
![]() CZ 25 | |
类型 | 冲锋枪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48年-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越南战争 葡萄牙殖民地战争 猪湾事件 1979年中越战争 入侵格林纳达[1] 叙利亚内战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瓦茨拉夫·霍莱克 |
研发日期 | 1946—1948年 |
生产日期 | 1948—1968年 |
衍生型 |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
长度 | |
枪管长度 | 284毫米(11.18英吋) |
子弹 |
|
口径 |
|
枪管 | 1根,膛线4条,右旋,无枪口设备 |
枪机 | |
发射模式 | 半自动、全自动,渐进式扳机 |
射速 |
|
枪口初速 | |
有效射程 | |
供弹方式 |
|
瞄具 | 机械瞄具:固定金属缺口式照门和片状准星 |
为了便捷起见,除非是必须表示其型号,否则以下本文将一律以CZ 25系列之作为文章中的简称。
概述
CZ 25系列冲锋枪采用设计简单的反冲作用式枪机,并没有采用闭膛待击,而是使用开膛待击的设计。他们还使用了可以控制射击模式的渐进式扳机系统,可以选择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射击模式。轻按扳机的话只能单发,而完全按下扳机的话便是全自动射击,直到扳机被释放或是弹匣已经用尽子弹。
CZ 25系列冲锋枪是第一种被正式采用的包络式枪机(英语:)冲锋枪(事实上,第一枝使用了包络式枪机的冲锋枪是MCEM 2冲锋枪),即是将枪机缩进机匣后部,缩短枪机运作距离,并以机匣包覆大部份枪管,从而达到缩短枪械总长度。这种设计能大大减少其总长度,亦令全枪的平衡性和便携性大大提高。由于使用垂直型设计的手枪握把、从握把底部插入弹匣和扳机结构,亦且握把位置大致是在全枪的中间位置,令操作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此枪的机匣是从单一的加工圆形钢管所制成。
CZ 25系列冲锋枪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是最著名的一种设计,后来的乌兹冲锋枪的设计灵感亦是来自CZ 25系列冲锋枪。
衍生型

- CZ 23(Sa.23、vz.48a):第一种衍生型,使用固定的木制枪托,发射9×19毫米(又名为9毫米帕拉贝伦)手枪子弹。装有垂直型手枪握把,兼具从握把底部插入弹匣的用途。弹匣为双排式设计,有24、40 发两种容量可以选择。
- CZ 25(Sa.25、vz.48b):第二种衍生型,也是最著名的衍生型。使用可折叠的金属制枪托,仍然是发射9毫米子弹。除了可折叠的金属制枪托以外,其余都和CZ 23相同,亦且使用相同的24、40 发双排式弹匣。
而CZ 24和CZ 26就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华约以后生产的,并且重新设计,发射的弹药改为苏联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子弹。
近期历史
1968年之后,CZ 25被宣布已经过时,许多9毫米口径的CZ 23和CZ 25销往世界各地。而剩余的武器就出口到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包括北越。1970年代初,罗德西亚就曾经将一些7.62×25毫米的CZ 26改为9×19毫米,并且命名为LDP(英语:,意为:土地保卫手枪)。其后生产被转送到南非,曾经短暂地销售并且命名为桑诺77(英语:),只有半自动射击模式,并且向该国陷入困境的白人农场出售和使用作为自卫用途。
使用国
数据源
参考文献
- 伊恩·V·霍格. . New York: Everest House. 1979: 157. ISBN 0-89696-023-4.
- Jones, Richard. .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2009: 894. ISBN 0710628692.
- (简体中文)—《轻兵器》杂志2009年12月下号:捷克Vz23/Vz25 9mm冲锋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